赵丽颖 蜀山战纪全身照:冯玉祥到底是什么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20:01:27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省巢,1882年11月6日(清光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青县兴集镇一个下级军官的家庭。父亲冯有茂原为泥瓦匠,后投身军籍,隶淮军刘铭传部为哨官。因父母均抽鸦片烟,资财耗竭,冯玉祥的“童年时期”,一直在穷苦中挣扎着,从小参加劳动,不仅断断续续地上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

1893年,12岁的冯玉祥便在父亲的军营中挂名领饷,以补家用。15岁正式入营当兵,由于长得魁伟健壮,有“冯大个儿”之称。在军营中,他勤奋好学,操练之余埋头读书,读过一些兵书和操典,懂得洋操,又无不良嗜好,所以升迁较快。1902年在武卫右军被提升为头棚副目,1903年升任四棚正目,同年末升右哨哨长。第三营标统陆建章对冯很是器重,并将内侄女刘德贞许配给他。1906年,冯又提升为二营后队队官。翌年调任三营后队督队官,移驻奉天新民府。 1910年升任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这时,清朝封建统治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以孙中山为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正席卷全国。在这之前,冯玉祥已仔细阅读过至友孙谏声秘密给他的《嘉定屠城记》和《扬州十日记》,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并初步认识到一切丧权辱国的现象都是同清朝政府的腐败,昏愦分不开的,故而君爱国思想发生了变化。

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冯玉祥与王金铭、施从云等人在滦州第二十镇组织了“武学研究会”,以读书为名联络同志,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当时参加的除第二十镇参谋长刘一清、第八十标第一营管带王石清、第二营管带郑金声、第三营参谋官孙岳以及张之江、李鸣钟、韩复榘等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冯玉祥和王金铭、施从云等参加武学研究会的青年军官,在滦州举兵响应,宣布成立北

方军政府,通电南北主张共和,公推王金铭为北方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奉孙中山之命北上联络的革命党人白雅雨被推为参谋长。但这次起义很快就被清廷镇压下去,王、施、白等14人遇难,冯在海阳镇被捕,后被革职,递解回籍。

清朝覆灭后,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北京政府。陆建章奉袁世凯之命编练左路备补军,重新起用冯玉祥,委任为第二营营长,并令其赴河北景县招兵,这是冯玉祥建立自己群众队伍的开始。他自定招兵标准,只收农村质朴精壮的青年,凡当过兵的一概不要。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佟麟阁、冯治安、过之纲等便是这次被招收入伍的,原二十镇旧属来投效的有李鸣钟、韩复榘等,成为他后来建立西北军的骨干。1913年,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晋升为左翼一团团长,又赴河南郾城一带招募新兵。这次招收的有田金凯、吉鸿昌、梁冠英等人。在北京任京卫军团长期间,冯经常到崇文门教堂听牧师讲道,对基督教耶稣“博爱利他”之说深为敬佩,遂于当年由牧师刘芳施洗礼,正式成为基督教徒。冯曾对人说:“救国必正人心,除了耶稣,谁能正人心呢!”他认为,“耶稣博爱救人之旨,与军人献身救国之义一一吻合”,“若将基督教义在军队中加以深入的宣传,必收绝大效益”。从此,冯部官兵一律受洗入教。冯并在兵营中设立礼拜堂,每逢星期日都请牧师向中全体官兵宣讲教义,故时人称冯为“基督将军”。

1914年春,陆建章奉命为“剿匪督办”,率五旅兵力赴陕西追剿白朗,冯团扩编为左翼第一旅,途中又改为第十四旅,均以冯为旅馆长。是年秋,第十四旅又改编为第十六混成旅,仍以冯为旅长。

当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冯玉祥毅然参加倒袁的革命活动。1915年底,由北洋元老王士珍领衔,全国旅以上将领联名通电拥袁称帝,冯拒绝签名,并对其部下说:“我武装先烈以许多热血染成民国,今为袁贼篡窃,很可恨。我辈军人若保不住民国,将何以对死去的先烈?”当冯部奉命进川讨伐反袁的护国军时,他便派人同蔡锷的护国军暗中联络,实现局部停战,又趁机率部进入成都,促使四川将军兼巡按使陈宦宣布四川独立,脱离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给袁的复辟活动以沉重的打击。

1933 年春,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的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了热河全省,接着分兵入侵平、津,5月并进占察哈尔的多伦,深入沽源、宝昌、康保等县。华北局势危急,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更为强烈。冯玉祥不顾蒋介石的反对,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从泰山到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5月26日就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与团体的拥护和声援,同盟军迅速发展到8万人左右。6月下旬起,抗日同盟军连战皆捷,先后攻克康保、宝昌、沽源3城,并与敌血战 5昼夜后收复察哈尔东北重镇多伦,震动中外。冯的声威大振,继而于张家口宣布成立“收复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声言准备兴师出关,收复东北。蒋介石则忌恨异常,派何应钦调集16个师的兵力实行全面封锁包围,用武力威逼冯取消同盟军,停止对日作战;并于7月28日与汪精卫在庐山发表联合通电,给冯玉祥加上 “妨害统一政令”、“滥收散兵土匪”、“煽动赤焰”等种种罪名。31日,北平当局命令断绝平绥铁路交通。同盟军处于日伪军及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粮弹断绝,军费开支无法筹措,伤兵不能外运医治,加上内部有一部分将领发生动摇,有的被蒋介石收买。冯玉祥一筹莫展,处境十分困难,被迫于8月5日通电“忍痛收束军事”,9日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14日离开张家口,重返泰山。

1935年,日军加紧侵略华北,积极策划冀、鲁、晋、察、绥5省“自治运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冯玉祥为团结抗日力量,抵制不抵抗主义,拟定关于党务、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13条意见电告南京,并出席11月1日至6日举行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与李烈钧等20余人提出一个《救亡大计案》,获得通过。该提案包括: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大赦政治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起用抗日将领,充实军备9条。同年12月,冯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头衔,但有较高的名位,冯利用这胩个身份到处演讲,鼓吹全民团结抗日救国。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冯玉祥在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团结御侮案》,获得通过。此后,国民党逐步转向抗日,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冯玉祥旧部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冯玉祥通电旧部将领,努力:“抗敌守土”,“以保千万年之光荣历史”。“八一三”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冯玉祥受命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淞沪抗战。但是蒋介石独揽大权,常常直接向前线各军以至师团下达命令,前方将领多不服从冯的命令。冯十分气恼,未及2月即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一职交由蒋介石担任,冯改作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但蒋同时又任命萧振瀛为第一集团总参议,唆使萧在前线挑拨宋哲元、韩复榘、冯治安等将领与冯的关系,使冯无所作为。10月冯被调回南京,第六战区亦被撤消。冯玉祥在这种情况下,仍不消极,曾动员并介绍旧部将领回乡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冯自已也利用视察国防工事机会,亲自到河南各地宣传抗日,号召青年参军,支援前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更趋反动,蒋介石在美国的扶持下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冯玉祥在政治上受到蒋介石的排挤,1946年9月动身去美国。行前他写了一封《上蒋主席书》,希望蒋不要打内战,要讲和平,实行民主。他抵美后,定居旧金山附近的柏克莱镇。

1948年国内战局急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冯玉祥决定返回祖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于7月底乘苏联轮船“胜利号”离开美国。9月1日,轮船在敖德萨附近的黑海上突然起火,冯玉祥不幸遇难。1953年10月15日,冯玉祥的骨灰安葬在泰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