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为什么少林要学武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3:11:27
少林学武是为什么?
正统的佛教徒可以接受少林这种学武的寺院吗?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少林武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宗的中国功夫。“中国功夫惊天

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此而得名。佛门以清净为本。僧人以慈悲为

怀。作为禅宗祖庭的嵩山少林寺,为什么却素以武功为人敬仰,流传千古,闻名于世呢!

这还得从头谈起。相传:北魏孝昌3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由于终日面壁静坐,不免

筋骨困倦,加上在深山老林,野兽不断侵扰,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按照身体的

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达摩在空暇时间,练习了几手用链、棍、杖、剑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

称之为“达摩链”、“达摩杖”、“达摩剑”。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

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手”。

这套健身术,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

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南北朝以后,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形势的需要,要求少林武功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实行了

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辣。每曰晨光曦微,师憎们同起而习之,冬辣

三九,夏辣三伏,四季不断,苦练武艺。

隋唐之际,少林武功,已享盛名。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喜爱拳

术,而且不少拳法,是他创造的,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到了金末

元初之际,少林拳有了较大的发展。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李

叟等人,精心研究少林拳法,并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他们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

展到一百七十三手。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28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2年,传授拳法。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少林寺憎,通过

博采百家精华,发展少林武功。 明代以来,少林寺演武之风极盛。

凡来少林寺者,都要以观武作为游此古寺的高潮或结束。 明人傅梅

在作《少林寺》诗中说:二室赞元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地从梁

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

少林拳是长拳类代表拳种之一,广义的少林拳,指少林派,狭义

的少林拳,指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的拳术。少林拳还包括少林寺中传习的兵械。

少林为什么能习武.
踏进少林寺山门,穿过天王殿,右边一座松木遮掩的钟楼映入眼帘。钟楼的前方七八步处,青砖瓦檐里包裹着两块刻满小字的石碑,右侧一块上端书有7个字:“太宗文皇帝御书”。
这块石碑,就是记载着少林寺史上最辉煌也是最有名的一页历史的唐太宗御书碑,碑文为李世民亲笔所写。公元620年,昙宗等13名僧人冒死将李世民从洛阳的大牢中救出来,他对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登基为唐王以后,特颁诏书嘉奖少林寺。这段故事,已经被香港电影《少林寺》演绎成为经典。

但走进嵩山肃穆之地,闻着阵阵松香,穿行在满目沧桑的松柏与红墙乌宇之间,心里不免生出疑问:故事的主角为什么是13棍僧而非拳僧、刀僧?他们在庙里一心诵佛,怎么会卷入隋末改朝换代的争斗中去?他们救人擒人,不免要破杀戒,这个戒是谁都可以破的么?这些问题在电影和其它文学作品中都没有清晰的解释,答案还要到少林寺历史中去找。

少林和尚钟爱木棍

武侠小说描述少林和尚的武功,常常要说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刀、枪、剑、戟各路兵器耍得稔熟,等等。事实上,在唐朝以前,少林和尚练武所用的兵器非常少,只是在唐宋之后,朝廷常常派武官到寺切磋交流,程咬金的月牙斧、罗成的梅花枪、高怀得的黑虎铜锤、杨家将的二十一名枪等特色兵器才传入少林寺,又经过千百年的反复实践,才演变成为“十八般兵器”。而在最早的时候,除了赤手空拳,少林和尚最钟爱也是最先使用的兵器,乃是木棍。

达摩祖师在五乳峰上习练武功的时候,为驱赶虎狼猛兽就常常削木为棒,用以弥补赤手空拳的不足,但他的“重点”还在于拳。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木棍已经成为少林武僧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特别是经历棍僧救唐王一役,开了少林兵器在实战中运用的先河,迅速扬威名于天下,成为少林寺“代表性”的武术器械。但他们为什么选择木棒做最利手的武器呢?这里面是大有讲究的。

首先,少林寺附近树木林立,木棒十分易得,且制作容易,铁器等兵刃就需要打铁锻造,或者花银子去买;其次,佛家以慈悲为怀,练功以强身健体为本,戒斗戒杀,刀、枪、剑一类兵器十分锋利,很容易伤人,而木棒严格说来并不属于兵器,既非金属又无锋刃,携带棍棒不违戒律;再次,少林拳打一条线,而棍则一打一大片,并且少林棍在演练中形成了简练实用的特点,一棍在身,万夫不得近身,棍到敌倒,如秋风扫落叶。

少林棍讲究步法、腿法、跳跃和翻转平衡,能扫能辟,能戳能削,能点能摔。虽然在后来,少林兵器发展出了许多花样,但棍术依旧是兵器功夫中最精深和知名的,到现在,仍有齐眉棍、风火棍、齐天大圣棍等近30种棍法。

昙宗把唐王背出大牢

在少林寺白衣殿的后壁上,绘着一幅彩色壁画:13棍僧一边抵御着从城内追来的王仁则兵马,一边保护刚从城内救出的唐王李世民;李世民没有了往日将兵略地的勃勃英气,骑在马背上惊恐万状,13位少林寺僧则生龙活虎,大义凛然。整幅画充满战斗气息,看过之人无不被这种气息所感染,无不想亲见当时紧张激烈的场景。

隋朝末年,乱世之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占领洛阳,自立为皇帝,定国号为“郑”,他的侄子王仁则为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征西战,南掠北夺,弄得附近百姓人心惶惶,逃亡要饭的人成群结队。《少林寺志》记载,公元620年,李世民从潼关出兵进逼洛阳,但他初来乍到,进兵不利,在一次观察作战地形时,被郑兵俘虏,囚禁在洛阳城的大牢里,他的弟弟李元吉带兵来救,又被王世充打得落花流水,情势十分危急。这个消息很快被少林僧人听说了。当时,少林寺的情况也十分窘迫,王世充不仅把隋文帝当年赐给少林寺的有100顷地的柏谷庄园侵吞,还屡屡骚扰佛门清净之地。少林寺上下不甘心再受王世充之欺,决心冒险救下李世民。

传说一天夜里,13棍僧凭着对洛京地形的熟悉,摸到了洛阳城下,这13个和尚分别是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以及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他们在城墙根底下去掉了平时绑在身上练功用的“重身”沙袋,一个个身轻如燕,很快爬上了城头。据说,和尚志操以往常出入洛阳,大街小巷都十分熟悉,大伙就跟着他左拐右转,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大牢。这里戒备森严,往来巡逻的兵丁很多,和尚们却人不知鬼不觉地抓了几个喽啰提到僻静处盘问,弄明白了李世民被关押的位置和掌管钥匙的情况。大家在大牢外搭起人梯,昙宗领着智守、普胜等人进去救人。当时是深夜,昙宗舔破窗纸发现管大牢钥匙的百总正爬在桌子上打呵欠,就以迅雷之速推门进入,把那家伙捆了个结结实实,搜出了钥匙。守牢的狱卒也是不堪一击,几位和尚略施身手就将他们制服。

李世民带着一具大枷,正一脸疲态地靠着墙根坐在地上,突然看见几个年轻和尚到了跟前,正待发问,昙宗连忙摆手,止住了问话,随手拿出钥匙开了大枷,蹲下身去背着李世民出了大牢。门口接应的志操等人就拥着昙宗和李世民,一起往东城门跑去。这时天就快亮了,守城的士兵正值松懈之际,大伙齐声呐喊着扑上前去,杀散了兵士,打开城门,往嵩山方向疾走。不久,一名郑将骑马领兵追了出来,志操和尚回身一招“只燕穿云”,将他打落,夺过马匹,将李世民扶了上去,就这样且战且退。后来,唐将秦叔宝赶来支援,将李世民顺利接回了唐军大营。

朝廷准许僧人习武

13棍僧冒险救出了李世民,但少林寺帮助唐军的行动还没有结束。在随后唐郑两军再次对垒的时候,他们又从寺里带了500僧兵,悄悄地穿过轘辕关,直抄郑军后路,活捉了王仁则。唐军大受鼓舞,锐不可当,迫使王世充不得不归降了李世民。

6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做上了皇帝的宝座。不久,就颁布诏书嘉奖少林寺,在圣旨中高度赞扬13棍僧救驾和助战的赫赫战功。13位僧人每人被赐给紫罗袈裟一袭,昙宗和尚被封为大将军,赐土地40顷、水磨一具,他们的名字、功绩和所受封赏都被刻在了《太宗文皇帝御书》碑上。

对少林寺来说,13位僧人所受的嘉奖倒在其次,重要的是作为唐王的救命恩主,少林寺的发展迎来了空前辉煌的时期。从这时起,少林僧徒练武之风大振,仅练习拳术棍棒也已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少林武术逐渐向刀、枪、剑、戟、鞭、锤等方面发展,并且少林僧兵也成为公开的地方武装,频频参加俗家战争,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功劳。

而在唐代以后,并不是所有朝廷都喜欢僧人练武的。在清代,政府就曾多次降旨禁止民间教习拳棒,违者要受重罚,僧人们不得不夜间习武。道光年间,一位好武的满族大员到嵩山祭祀,想看一看少林拳法,少林和尚都不敢承认他们会武功。

棍僧开戒“有理”

嵩山一带有句俗话,说佛门中有数不清的清规和戒律。佛经上规定的清规戒律究竟有多少呢?少林寺的僧人曾说,大约有5000多条。这中间,最主要的戒律是严守“三规、五戒、十善”,这三种清规是对僧徒最起码的要求。13棍僧在李世民的封赏御宴上破了“五戒”中的“酒”和“杀(食肉)”戒,这是因为唐王所赐,但在之前救唐王、擒王仁则时屡破“五戒”中的杀戒,却是僧人们走出寺院自主所为,难道他们放弃佛门戒律了吗?

其实不然。少林寺的和尚结成一个整体,目的就是通过共同学佛,达到“六度”。“六度”就是六种到达彼岸极乐世界的方法,第一条是“布施度”,其中包括“无畏施”,就是以自己的一切,如头、眼、手、足以至生命,来保护他人的安全,解救他人的生命危险,并使他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达到安全无畏。少林武僧不顾自身安危出兵救唐王,后来又平倭寇,依据就是这条教义。

而在佛经“因果律”中也曾讲到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虽然释迦祖师为弟子制戒,不许杀害生灵,但惩恶扬善乃是佛门之本,杀人者一定要偿命。当时王世充与侄子王仁则作恶多端,不得人心,已必有恶报,少林僧人十分清楚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佛门的清规戒律也有“开”和“遮”之分。在通常情况下,戒律丝毫不得违反就叫做“遮”,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触犯,就叫做“开”。在赴御宴的特定情况下,和除掉王世充让万民安乐而进行必要的战斗的特定情况下,都是可以开杀戒的。并且,佛经历来认为,在需要开戒的时候,开戒本身就带有为佛护法的含意。达摩祖师在五乳峰上面壁坐禅时,曾有暴徒前来杀害达摩,二祖慧可夺刀将其击毙,这次开戒就受到历代佛徒的赞扬。

由此可知,13棍僧的“开戒”,并非放弃了佛门清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开”的。他们无论是走出寺院参与对王仁则的斗争,还是不得不杀生以救护唐王,在佛门内部都是有理有据的。

我认为达磨老祖创立了武术,他本身也是佛教正果,所以寺院学武术应该是合理的。

强身健体
这也是佛家常说的修身养性,内修养性,外练强身

为了多一种接应众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