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赛马1.3三菱优配置:谈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1 08:38:06
请大家谈谈各自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
能具体谈谈么?举点例子~ 谢谢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需要极大的调整。社保率底,人民不信任。首先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才能谈发展。

1、在压力与风险

其一,根植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大锅饭”保障制度下的 中国国民,集中体现在对国家的依赖性上,并视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传统观念意识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最大障碍,如何解体和裂变传统观念,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工程”。“欧美式”社会保障改革的难点也在于公民意识这个社会基础顽症上。

其二,压力剧增、动力不足。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国已开始步入世界老龄人口之国。目前我国老年依赖人口的比例(即离休职工与在职职工的比例)为:1:6.4(15.6%),椐预测到2000年为1:4.1%(24.4%),2020年为1:2.2(45.5%),2030年为1:1.8(55.6%),即1.8个劳动力要负担一个退休者。若按国际一般测算标准,退休金占工资总额比重达20%为警戒线,29%为社会承受极限值。那幺,我国将在2015年左右达警戒线,2025年达极限值。国家将每年要拿出5,000-14,000亿元来做“养老者维持会长”。这种压力剧增的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统计年鉴(1994)》资料显示:1993年全国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总额已达1,670.2亿元为1985年的5.04倍年平均增22.4%;全国离退休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总额达913.7亿元,为1985年的6.1倍、年平均增25.3%。两项社会保险福利支出的惊人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幅度。“七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收入比重为5.5%,比“六五”期间的4.5%提高1.09个百分点,至1990年该比重达6.16%。,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支出的社会保障费用占财政支出比重的5.76%。至1990年、该比重高达7.62%。这是引发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值得高度重 视的是:我们在研究经济、金融风险的同时,与此相关的人口风险与社会风险问题,更是一场难导演的“主角戏”。 其三,现行政策的扭曲性。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已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仍然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已变化和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现行的有些政策仍然停留在“统筹统包”的老传统模式上,例如: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模式仍然以社会保险为主体框架和模式,即国家法定、行政手段、政策统一为主,个人“象征性”配合为辅。不但包揽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公费医疗、失业(待业)保险,国家、企业(单位)仍然“承大头,而且正大力推广、准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通通纳入统筹包干范围,实行“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的“国统政策”。甚至在农村也正把国力难以承受的农民大军也纳入社会保险范畴。这种过急的偏策和权宜之计,看起眼下可筹措到一笔可观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收统支”。但从长远和实质意义上看,物价上涨、离退休人员增多、人口老化、国库举债、企业重负,人民“代际链锁”,实为“大锅饭”的继续和恶性循环的老路,西方发达国的历史与现实的教训绝不可取。

2、人寿保险主体拒架和主功级模式的选择。

① 界定属性与优势: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怃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在经济运行机制中,在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全面时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将取得重大的实践作用和意义。但对于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社论保障体系的主次功能和主体构筑模式并没有作出十分清楚和完善地回答,还靠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验证。当前,尤其偏颇的是,国家仅仅把“发展商业性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的提法和政策,显然有所排拆了商业性保险,特别是政策性人寿辰保险的战略发展地位和主体功能模式,这是不利于经济手段的运用和人寿保险的大发展,更不利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构筑和特色发挥,应引起高度重视。 实践将证明:确立人寿保险主体地位,构筑主渠道模式、发挥主渠道功能,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重建和定位之特色。其优势在于:第一,政策性经营、经济手段调节,接轨市场运行机制和原则;第三,采用生命表概率,精算原理科学;第三,保险形式多样,业务适应性强;第五,条款透明度高,储蓄与保障两全,给付及时可靠;第六,诳率优先,兼顾公平,谁保险、谁受益、重合同、守信誉;第七,自愿、自筹、自助,自我保障意识强,自我需求层次高,自我选择调节均衡;第八,保险基金筹措与国家财政脱钩,不需财政补贴兜底,无负效应,无后患之忧;第九,具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之功能,又有调节复杂社会关系和矛盾,化解各种利益冲突之特殊补偿功能和作用。特别是回笼社会闲散资金、稳定币值,投资国家重点工程和战略性扶贫,以及在养老、医疗、失业(待业)、住房保险改革配套中发挥其主体功能作用,是其它手段和政策不可替代的。第十,符合我国初级阶段国情实际和生产力发展现状水平,故大力发展人寿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主体桥梁”和“主功能模式”,这才是第一位的高级完善的互助保障模式。

② 发展前景与特色:

据世界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杂志统计:1995年世界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57.7%,大大超过财产险的比重。我国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600亿元,占总保险的55.56%。首次超过财产险比重,年平均高速增长50%以上,预计到2000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达1,500亿元的目标可望实现。这与1982年刚恢国内寿险业务,当年仅收入159万元,占总保费0.15%的对比发展速度与前景来看,实为世界之首。这充分说明,我国寿险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无限广阔,充分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寿险成为社会保障的主体模式迟早为之必然选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寿险“速度增长、内涵不足”的弱势,例如:按人均保费的保险密度统计,1995年日本高达4,075.8美元,韩国为1,042.1美元。新加坡为826.6美元,香港为496.5美元,台湾459.3美元,泰国为32.2美元,我国仅为1.9美元(1995年达5.85美元),差距甚远。再从寿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日本为1.24%、台湾为3.74%、新加坡为2.95%、香港为2.14%、印度为1.41%、泰国1.16%、我国为0.37%(97年达0.8%),与周边国家相比皆十分落后;。由此可见,高度重视和发展人寿保险,振兴民族保险事业,缓解社会保障剧增的压力和深层次矛盾,已到了迫不可待,燃眉之急的地步。我们必须在挑战与选择、压力与动力、发展与机遇、前景与差距并存中,作出符合国情实情的特色选择,这才是务实求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