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梦见大小黑狗追逐:请问”叶”字姓是如何起源的?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4:03:55

史料记载,叶(ye,旧读she涉)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楚地,公元前576 年,楚迁许灵公于此,为楚国附庸。战国秦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92 年)取叶后,又名叶阳,汉置县。叶公居此,原名叫沈诸梁。
寻根溯祖,叶姓的先祖是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叶姓的始祖是叶公。关于叶姓的起源有以下四种史考。
1 、出自姬(周朝是姬)姓,以国为氏,为黄帝的后裔。《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等有关资料记载,周朝初年,周武王死后,其子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武王同母弟周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摄政(辅助周成王执政)。这时,三监不服。武庚(商王纣之子,周武王灭商后,继续封他为殷君)乘机暗中勾结三监霍叔、管叔、蔡叔,并联合东方夷族起来反抗。最后,被周公旦所灭。在这场斗争中,周文王的第十子季载平叛有功。周公旦就把这位有才干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来,周成王把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又名聃国。季载,又称聃季载(古时沈、聃读音相同)。至春秋时的鲁成公八年(公元前583 年),沈国建国500 多年后,为蔡国所灭。当时季载的后代有子逞,逃奔楚国,子孙以国为姓即为沈氏。关于沈国,《 元和姓纂》 也有同样的记载:“周文王第十子聃季(或作季载)。食采于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舆沈亭,即沈子国也。”沈国被蔡国灭了之后,奔逃到楚国的季载后裔以国为氏,有沈子逞的孙子名戌,在楚平王时任沈(今河南沈丘县)尹,又称沈尹戌。沈尹戌任楚国左司马,为保楚国而战死,立了大功。楚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任叶尹,人称叶公。他因有功于楚,又封南阳。叶公委其事于新贤,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叶地为姓氏,称为叶氏。所以,沈、叶两姓同宗。
2 、又据史载,春秋时楚庄王的曾孙叫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尹,又称沈尹戌。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掌管军事。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 年)在与吴军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人称为叶公。所以,叶公沈诸梁是中国第一个姓叶的人,称为叶姓始祖。沈、叶原本是一家。
3 、叶姓出自芈(而音迷)姓沈,为帝颛顼(zhu n 音撰、x 音虚)的后裔。据《 风俗通义》 及《 通志? 氏族略? 以邑为氏》 等所载,传说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女女贵 为妻,生下6 个儿子,其中第6 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鬻(y 音玉)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后来周成王追封前代功臣的后代,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后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个曾孙名叫戌(x 音虚),在楚平王时任沈(今安徽临泉县)尹,又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氏。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 年)在与吴军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汉时置县),称为叶公。所以,叶公沈诸梁是中国叶姓的始祖。沈尹戌是叶姓的先祖。
从以上三种史料中可以得出共同的结论,叶公沈诸梁是中国叶姓的始祖。
叶公沈诸梁,楚平王时(公元前524 年)楚(今湖北境)人,楚国政治家、军事家。他祖承黄帝,世受楚禄。沈诸梁在叶地励精图治、劝农桑、兴水利、淳理民风,使地富一方、境强四域。叶公还有一个最显著的功绩,是平定白公胜叛乱。历史史实是这样的:战国时期,楚平王为强夺儿子建之妻为妃,诬建谋反,逼太子建逃往郑国,建的儿子胜逃往吴国。到了楚惠王时,令尹子西听说胜比较贤明,就把他召回国,封在白邑,人称白公胜。当时,楚庄王的曾孙沈尹戌的儿子、时任大夫的沈诸梁极力反对把白公胜召回国,认为会引起内乱,但楚惠王不听。惠王十年(公元前479 年),白公胜以自己父亲是王储为由发动叛乱,企图恢复王位。叛乱发生后,子西被杀,惠王被囚,楚国形势极其危险。这时沈诸梁正屯兵北边的叶邑,闻讯后率兵星夜赶回京城(京城若阝,今湖北钟祥县西北)平叛。走到京郊时,老百姓遮道欢迎,见沈诸梁没带甲胄,很惊讶地说:“国人盼你回来,如赤子盼父母,你这样大意,万一被流矢所伤,叫老百姓指望谁?" 沈诸梁接受百姓建议,全副披挂而进。走到城门,又碰到一群百姓,见状,对他说:“百姓望你,就象灾年望粮食,只要能看到你,就是死了也心甘。即使老汉和幼童,个个都愿意跟着你出生入死,你怎么把脸也遮住了,让老百姓怎么想?”沈诸梁明白人心已倒向自己,于是命人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大书一“叶”字。守城的叛军见了,吓得心惊胆颤,丧失斗志,沈诸梁顺利地攻进京城,平了叛乱,白公胜奔山而缢,使楚国转危为安。因沈诸梁有功于楚,后又让位新贤,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叶氏。由上史料可见沈、叶同宗。
4 、关于叶姓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 姓氏考略》 所载,在我国古代的南方少数民族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即其后代。
二、叶姓的迁徙繁衍
叶姓在汉民族数千姓氏中,脉系清楚,同归一宗。叶公沈诸梁,即海内外叶姓华人公认之始祖,这是以上史料典籍可查证的。秦、汉、西晋及其后,中原战乱频繁,许多人南迁闽、越、赣、粤等地,成为后来的客家人。叶公沈诸梁后裔也不例外,他们在历代数次大迁移中,部分支系远离家乡,甚至飘洋过海,侨居异邦,成为海外华人中的一个旺族。仅据台湾文献会有关姓氏调查,在台湾全省一百个大姓中,叶姓排列在第二十位。两千多年来,叶公后裔中,产生了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和现代企业家,为祖国兴旺发达和海外华人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汉应劭《 风俗通义? 姓氏篇》 和宋人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 都提出“叶”旧读摄(Sh 音涉),今读枝叶之叶(y 音页)。邓名世还说:东汉时日南郡边界外有一个叶调国,曾被东汉朝廷赐给黄金铸造的、系有紫色丝带的官印。三国时吴国孙坚有个都尉叫叶雄,就是叶调国的子孙。日南,郡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置,治所在西卷(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辖境约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东汉末以后,郡境渐为林邑国所有。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131 年)曾遣使至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由此可见,叶调国人有来中国定居者,亦以“叶”为姓。
据徐寒先生主编的《 中华百家姓秘典》 中记载,《 叶氏族谱》 列始祖为诸梁;二世叶重,战国时楚邑令;三世叶凝,楚大夫;十四世叶淑和,秦长沙太守;二十世叶崇,西汉颖川太守、骠骑将军;四十七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 ;五十三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创修了第一部“叶氏宗谱源流”,并由当时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为之作序。叶望于献帝建安二年(197 年)渡江徙居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五世叶据,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发展成为当地望族。五十七世分为三支:叶游,礼部侍郎,徙福建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工部员外郎,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七十七世叶逵,赠刑部侍郎,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七十九世叶纲,赠金紫光禄大夫,徙居江苏苏州。八十二世叶庄,开封丞,居汴梁(今河南开封)。八十五世叶大经,汴梁人,南宋理宗宝庆进士,咸淳年间任福建制置使,因元兵大举南下,于德佑二年(1276 年)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叶大经子孙散居广东、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派为仙游古濑叶氏,“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居仙游之古濑”。一派为漳州莲溪叶氏,“始祖文炳,为河间(今属河北)名望,有子三:曰颜、曰岂页、曰禺页,避金人而南渡,居漳州之莲溪,故曰莲溪叶氏”。自清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姓望出南阳,故各地叶姓人大都以“南阳”为堂号。
叶县古为豫州地,春秋时期属楚,称“叶邑”。叶公沈诸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524年,沈诸梁受封于叶,并
被赐予叶姓,史称“叶公”,叶氏由此起源,叶县故为天下沈姓、叶姓根之所在。叶公的后裔自战国以后逐渐由中原地区向南方及海外迁移。目前叶公后裔达2000多万人,分布于海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叶姓出自芈姓,先祖是楚国贵族。叶氏的来龙去脉,《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最为清楚:“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同音。《风俗通》:‘楚渖尹戌生诸梁,食於叶,因氏焉。’宋朝为着姓。”

除此之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姓氏考略》等古籍,对叶氏的来源也有同样的记载。

从这些书里我们可以知道,叶姓人的祖先,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公族。春秋时期,楚庄王之孙渖尹戌在与吴国作战时阵亡,楚庄王封其子渖诸梁於叶(今河南叶县南),为公爵,史称叶公。此后不久,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渖诸梁率众平定。其子孙后代因此世袭爵位,统治该地无数年。后来由於诸侯纷争,叶被灭,国人便改姓为叶。

还有一支出自南方少数民族的叶姓。南方有个叶调国,有人来中原定居,就用叶作为自己的姓氏。三国时吴国都尉叶雄,就是叶调国子民的后代。

五代十国时闽灭亡后,闽国的王姓皇室为了躲避政敌的追杀,有一部分人取落叶归根之意而改姓了叶。直到今天,在东南沿海和海外的一些地方,还成立了王、叶联宗会,以示两姓的部分人曾是一家。

叶姓历史久远,姓氏的读音也发生过变化。早期,叶姓的“叶”字被读作“she”,后来才改读为树叶的“叶”字音。

关于叶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名流辈出叶业繁,绿树成荫言根深
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仙游古濑叶氏。一为漳州莲溪叶氏。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也就以"叶"为姓。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
台湾的叶姓人氏,在台湾进家姓中比在大陆要排得靠前,名列第二十位。台湾的叶姓经过两 三百年的繁衍后,主要以台北、新竹、苗栗、嘉义、台南抢救等地最为人多族盛。他们有两大支派。一支是仙游古濑叶氏,另一支是泉州莲溪叶氏,从源地来看前者来自河南,后者来自河北。但他们最初的发祥地都是河南的叶县。所以他们是同一先祖,以同一源地的。大陆叶氏迁台在致是在清康熙末年。从最先抵台开基始三百年来,他们在台的活动有如下纪录:康熙末年有叶姓入垦打猫东堡叶仔内庄;六十年,朱一贵率众起义,粤藉义民叶运成等人,居于下淡水港。乾隆初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粤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在南一带乾隆末年,有叶埔入垦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鱼寮子等等。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
叶姓还以"南阳"为堂号。

历史名人
叶 适:宋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成就。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子奇:明代学者。反对佛、道思想,著有《草木子》4卷,其中记载元末红巾军起义事迹颇详。
叶 兑:元末明初名儒。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数年之后,朱元璋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计,事如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一样。
叶茂才:明朝官吏。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并称"东临八君子"。
叶 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坚贞不屈,写下著名的《囚歌》。于1946年3月获释。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0岁。
叶剑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1927年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