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表情包卡通:我国山水文化具有深厚人文性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7:04:17
一个大的分析题

天人合一,人类就是在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山水,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构 成生态环境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活资源,好象母亲的乳汁养育着她的儿女;山水,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 象,人们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从事着多方面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人有生存、发展、享受等多种多样的需求, 适应这些需求而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 山水之中,也就是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
  自然环境本身不 是山水文化,而是它赖以生成的客观条件;山水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晶。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 需求和关系自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越的客观自然条件。

浅谈山水文化中的人性关怀
人自然赐子了神州人地神奇而灵秀的山水风光,水
光山色辉映成趣,正如北宋画家郭熙所言:“山得水而活,
水得山而媚川’}在对山水资源进行开发的悠久历史中,中
国古代的有识文十作出了突出负献,他们极为重视对自
然环境的保护,i{把有限的山水利用得恰如其分,充分
体现了强烈的人性关怀其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观点,
对」几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人地为庐”,“口出而作,口入而岔> i z}这种长期
稳定平和、自给自足、富有节奏的农耕生活,使我国的
先民对生养自己的山山水水充满了亲情中国析学人人
谐和、人人合一的思想模式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山水
文化精神的内核“人地与我i{生,万物与我齐
=>}3}(3f物论,在先人眼中,人地万物是与自己融合在一
起的“人者一,人地之心也川4},“灵台者一,人之在人心
中也,>}3}(}'I篇,无论是儒家以社会伦理意义上的“人”
合伦理道德木质之“人”,还是道家以自然木性之“人”
合自然之道的“人”,都是把人人合一、以人合人作为
人性与审美的最y境界}5}孔子口:“知者一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一动,仁者一静”这里以山水作比,阐发了山
水自然与人性的关系《易经》从自然中选取人地宙火
风泽水山八物,作为flf:界的根源,从中子找事物对立发
展变化的规律,山山水水便成为人们观察宁宙变化的依
抓ibi庄子又进一步提出自然界存在着“人籁”和“地
籁”这为后flf_的山水审美观奠定了析学基础当山水
从“道”的体现转化为审美对象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就更加和谐亲切从此山水游记、文学因山水的滋养
而得以孕育
俗话说:“一方水上养一方人”古人旱就注意到这
一点《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一何也,万物之木原也,
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他认为污
浊的水使人愚笨,清凉的水使人正自,人的体质、容
貌、性情、道德山水的不同性质而定《淮南子·坠形
训》则说:“上地各以其类生..二坚上人刚弱上人
肥炉上(一种坚硬千燥的上)人人,沙上人细,急上
人美,耗上人丑”这样分类虽不一定科学,却也道出
了山水以y类感召人类的客观现象因此,当I1人发现
山水美的时候,同时也注意到了它与人物美的关系
(lilt_说新语·言语篇》载:“土武子、孙子荆各言其上地
之美土石:‘其地扣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而
贞’孙石:‘其山巍以dy峨,其水,im而扬波,其
人磊落而英多,’,他们甚至认为山水的特色可以决定一
方之人的性格初唐才子土勃在他著名的《滕土阁序》
中,将前人的这些认识归纳为:“物华人宝,人杰地
灵”,热情地赞美了赋子我们民族以灵杰之y的人自然
“山水与,皋壤与,使我欣然与川3}(知化游!华夏先
民非常热爱自己的生命故乡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些历
史佳话-一在酉北乔山山脉子午岭,轩辕黄帝亲植柏树
J几山坡:“树木神圣乃衣食之根木!’,J几是乔山柏树葱
郁,微风轻拂,汗作瑟瑟之声:人.y治水,定鼎九州,
乃又颁“.曳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厂一,以成草木之
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以成鱼瞥之长”:兽宣公
在初夏捕鱼,被人夫里苹训斥i{折网宣公非但不以为
h},反而留卜断网,以为教训:I1公子重月一亡命途中,
饥乏之极时向田中耕耘之农夫求食,农夫献以黄上重
月一接过黄上,叩首拜苍人:林则徐左迁酉北,留卜一ii
ii坎井,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种树种草,至今还有
幸免于难的“左公柳”和“新栽杨柳三毛里,引得春风
渡玉门”的}}碑
近代以来,下业文明将毛百万人带进了科技时代,
当物欲得到部分满足后,精神饥渴却时时啃噬着许多人
的灵魂,」几是人们迷惘i{失路于子找精神家园的途中
作为精神家园组成部分的山水,无疑唤起了人们重返自
然的内在渴望然而山于家园意识及人性关怀的缺乏,
致使我们的山水正在遭受着践踏
时至近代,当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灾难和危机之
时自然山水这个精神家园便渐无生y到了20 IIf_纪六
七十年代“十年动乱”之际,家园便更趋颓记荒芜步
入改苹开放的80年代,情况有了很人的变化在许多有
识之十的呼吁和广人文物考古下作者一、旅游下作者一的共
同努力卜,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众多著名
的风景区得到保护,新的风景区不断开发,国内外旅游
人数不断增加抓报道,自1982年建立张家界森林公园
以来,森林公园已达313个,自然保护区增至708个,
总面积.片国上的5. 87c,93中国山水风水旅游年也取得
了可观的成绩但是,喜中亦有忧席卷而来的经济人
潮在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山水旅游带来了
更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山水亲情的衰减
星移斗转,在物质利益被过分看重的今人,古人那
种魂系家园的情景已不多见了,先贤“登山则情满于
山,观海则情溢」几海”的情怀被丧失,已然蜕变为“登
山则欲满于山,观海则欲满于海曰人们不应漠视,那
始于70年代的砍伐风,历来被视为国宝的乔山柏被一路
砍去,一自砍到黄帝陵:那兴起J几80年代中期的淘金
潮,全国数十万个淘金农哪里有金矿就汹涌到哪里,在
青海,在新疆,在内蒙,在广酉,在海南,以最野生、
最原始的采金、炼金术,采走人地的精华,留卜无穷的
后患:那方兴米艾的.片地热,抓统计,仪1992年全国以
各种名目.片用的耕地就y达1000多万亩,在形形色色的
.片地中,就有一桩怪事,即死人与活人争地,仪1998
年,全国农村为死人造坟就.i地100万亩此外,还有
无体I I_地倾倒污染物质,肆无忌惮地捕杀食用珍稀动
物,过m:开采汲取地卜水源..二与此同时,黄上地流
失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严重,它使我们的母亲河-一黄
河汛期泥沙含m:最y时达到一分之一,现今黄河河堤已
i}}出地面10公尺,古城开封段河床y度竟与开封铁塔不
相上卜黄河之水每年挟进人海的泥沙为1(亿吨另一
条母亲河一一长江,也将成为第一条黄河它每年带入
东海的泥沙已为黄河的三分之一,相当」几尼罗河、亚马
逊河、密酉酉比河三条人河的年输沙总m: !资料表明,
现在全国水上流失面积已达130万平方公里,上地沙漠
化面积达17. (,万平方公里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50
年后我们人均耕地将降到0. (,亩(汉代人均9. (,亩,唐
代、明代人均12. 6亩),一百年后将无地可耕!
第一,山水审美层次的低卜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事业虽有了较人发展,但
不可讳言的是,就相当一部分登临山水者一来说,山水审
美的层次还是比较低的清魏源《游山吟》石:“人知
游山乐,不知游山学..二游山浅,见山肤泽:游山
深,见山魂魄与山为一始知山,,r寐形神合为一”
山」几审美主体境界、素养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必
然带来山水审美的不同精神级别古人曾把山水审美层
次由浅入深划分为“应目、会心、畅神;I}}三个层次
现今多数游山玩水者一在山水审美活动中尚处于“应目’,
的层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中国山水审美生活
的长期中断,使当代人缺少山水文化传统的浸濡:现代
生活节奏的匆促,使人无暇像古人那样“栖丘饮谷’,、
“澄怀味象;I}I,以及名山人川、风景园林往往人满为
患,缺少审美氛围等但究其最根木的原因在于缺乏古
人所谓的“林泉之心”
“林泉之心”,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的而非实用的或
功利的态度,一种澄静虚怀的审美胸襟“看山水亦有
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y,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
低川“},这种审美态度和审美胸襟对于山水审美确实是
至关重要的古人石:“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
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川9}:“山谷
有石‘人卜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u特疑端为我辈
所设,诚哉是言!抑岂特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
为诗人设flf一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 I Col .“山苍树秀,
水活石润,」几人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川”}:“一草一
树,一丘一'}-} ,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5}
这些极富光采的山水审美思想都说明,“自然景物(‘清
湍修行乍)要成为审美对象,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
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
醒”自,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为意象(一个
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fl f:界)川’“}现在许多人拘泥」几此物
此景象子卜么似子卜么的物理的实在,灵府又浮躁于功利的
fl f:界,自然就不可能进入“会心”和“畅神”的山水审
美的y层次了
第三,历史责任感的淡薄
英国学者一纽拜说过:“风景不是自然物,而是存在
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交接面上”在“山以贤称,境缘
人胜”,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特别丰厚的中国,更可以
说山水木身就是历史,一部既凝固又活生生的中国历
史在它民族形式的物质外壳内部,蕴藏和活跃着中国
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基于“人人合一”的思想,旱在先
秦时代,历代帝土祭祀的“五L-.>(泰山、华山、衡山、
回Ii .篙山)、“五镇”(沂山、吴山、会稽山、医巫间
山、霍山)和“四读”(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等名
山人川,就已经作为人地的象征、人自然的代表,从作
为物质资源的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保护起来,严禁开
山伐木,使名山人川成为一种专供精神文化活动的环
境其后虽多经战乱,也很少受到千扰在自然风景区
的建设上,历来特别注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和
谐,强调“虽有人造,宛自人开”,既为山水增色,又
确保其人然姿色然而近年来,在山水旅游资源的开发
中出现了卜列情况:
其一,净上难觅人们走出蛰居的城市,回归自然
山水,想找的是一方“返朴归真”的净上然而,现在
这样的净上口益难寻某些老的著名风景区自不必说
了,宾馆、商肆,旱使它们变成了亚城市生态有些新
的景点也是只要一发现,公路、汽车,以至飞机很快就
把触角伸去紧接着是开山伐木,盖宾馆、建商店、修
索道..二,随着车轮扬起的烟尘、烟囱排出的浊雾、开
山炮声的喧响,一个刚走出深山的闺秀顿时就失去了童
贞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著名画家陈逸飞的一幅汕画
《故乡的回忆》,把江南一座古朴J.静、美如画卷的偏僻
小镇一一周庄介绍给了flf:界flf:界各国旅游者一纷至沓
来」几是,很快建了公路,造了人桥,汽车轰隆隆地驮
着现代文明来了,舒适考究的宾馆、毛篇一律的商场接
踵而起,江南水乡独有风韵也就渐渐淡去了}’4}
其一,人自然被人为扭曲自然山水之美,从木质
上来说,就在其人然性,建造一些人文景观的目的,是
为了让人更好地领略和体验山水景观的自然之美如果
太多太人或艺术性太差,就会喧宾夺主,使风景失去自
然性,景区和景点的性质也就改变了至于附属的服务
设施就更不应该过多了我国山水景观虽多,但现在
“人生丽质”的景观已很难找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人m: J I非完全必要的附属谋利性建筑太多有些地方,
在风景区伐木、开山,在主要景点人兴上木,不仪破坏
了山水的“衣服”,而比“切肤”、“割骨”(破坏地形和
基岩),使人生丽质的自然风景,遍体鳞伤索道即是
突出一例如泰山因修索道,将岱顶月观峰炸掉了三分
之一,其破坏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远在20里外就看
得到其创伤其自然景观人造地设,一以损害,就水远
不可能再复得了山之趣在登、在游如华山,不登毛
尺幢、百尺峡、擦月一环、苍龙岭,就悟不到华山人卜险
之美蕴,更难领受华山美的真谛和木质如今不仪泰山
修了索道,连木来少{不}J峻的北京香山也修了}’5}山水
审美之不幸,莫人于此矣!
当今风景区不得体的人为加下、人文景观,往往更
煞风景有些古迹聚集、文物荟萃的地方,竟不期而至
地冒出一个个圣殿、皇宫、仙境、鬼城、神洞、魔窟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旗卜,用些个不伦不类的
r}I}_品充当国粹强加于人,真不知是民族的人幸还是不
幸?川o,当然,除了少数利欲熏心者一外,有些人木意还是
想给自然景观添彩的,但其历史责任感的淡漠也是应当
自责的(()王子·应帝土》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南海与北
海的人帝为报答中央人帝混沌的恩情,便给木无七窍的
混沌凿了七窍,但凿成后混沌却死了
其三,微缩热、仿古热令人忧心忡忡在当今兴建
人文景观的热潮中,众多“微缩景观”游乐宫和“仿古
建筑”的出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20 flf_纪AO年
代中叶起深圳兴建微缩景观“锦绣中华园’,起至今已
相继有山东滕州的“中华名胜微缩景观园’,:北京的
叫Ir界公园’,、“老北京微缩景观园”、“中国民族文化
村”: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珠海的“圆明园’,:
上海佘山的“欧罗巴公园’,:无锡髦头诸的“欧州城”
等等与此呼应,陕酉宝鸡的“炎黄祠”、河北易县的
“燕国城”,以及为拍摄历史片和电视剧而兴建保留的
“唐宫”、“宋城”、“三国遗址”、“三国城”、“长交城”、
“上海一条街”等纷纷拔地而起“当成排真正具有历史
意义的老街被轰然推倒,而耗巨资建造的一条条假古董
街、一座座假古董城傲然耸立起来时,留给历史的将是
水远的遗憾川’7}法国一位社会学家说过:“历史不仪属
」几历史..二在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今人,弘扬自身历
史文化是维系民族特性和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今中国
不少人在对待文物古迹上表现的历史责任感如此淡漠,
实在是任何一个尚有忧患意识者一都不能缄默不言的
从“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i=0的远古至下业文明
}}J度发达的今人,人类与自然山水已经厮守了许多年
古人正是在与山水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使精神得以自
山,心灵得以舒展因此,身处现代下业文明时代的人
们要想得到山水自然的抚爱与慰藉,必须回报之以更多
的人性关怀
f参考文献1
[ I]周进步,等.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M}.青.竹:青.竹出版
社,1998, 168, 170.
[ 2]邵雍.击壤集[M}.四库全书本.
[3}庄了}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4]礼记·礼运【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十一经注疏本,
1980.
[5]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M}.}二海:一联书店,
1998, 34- 37.
[6]郑众.中国旅游发展史[M}.f}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22, 24.
f }l宗炳.u山水序[A].段宝林等编.中I=}山水文化人观
}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995.
f81郭熙.林泉高致集[M}.四库全书本.
[9}柳宗元.`L州柳中i}作马退山茅亭v [ A].柳洞东集
【M}.四!车全书本.
[10]王国维.人llU词话[VI ].}海:曰}71}i籍出版社,1998.
[ I I]方士庶.天'r!}庵随笔[A].段宝林等编.中国山水文化人
观[VI ].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995.
[ 12]}军南田.题洁庵图[A].段宝林等编.中}I}山水文化人观
}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I 995.
[13]叶朗.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味[A].国学1}7}究〔第二
卷)[(:].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994, IG.
[ 14]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168.
[ IS]陶犁.旅游tL }"}学[VI].昆明:c:南人学出版社,1999,
174, 175.
[ IG]成凯.“拙夺天工[S].光明日报,1994- OG一日.
[ 17}吴基民.扒了真的盖假的-一历史文物、仿.’建筑面面观
INI. I海文化报,1994- 04- 01.

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重文轻理,文人失意,落魄江湖,舞文弄墨,寄情山水,逃避现实,远离官场,返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