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飞真的是娘娘腔吗?:玻璃沾水后很难分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22:48:51

玻璃看似平整,其实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所以当没有沾水的玻璃靠在一起时,两片玻璃表面的分子间距离很大(相对分子的大小),其分子间引力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此时玻璃就很容易分开.
而沾水后的情况就不同了,水分子填补了两片玻璃间的空隙,此时水分子和玻璃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很小,他们之间的分子间引力就比较大,这样就相当于他们拉住了两片玻璃,所以就比较难分开.

玻璃沾水时难分开。这是玻璃表面平整光滑的缘故(玻璃变形或湾就不存在),沾水后,用水代替两块玻璃中间的空气,中间形成了假“真空”,增加了张引力,要垂直打开,需费很大力气,但只要平行推,就很容易了。
生活中常见的还有石板材,也是一样的道理。

半球实验原理一样

请看参考资料

水把空气都排开了,所以接近真空状态了!

浸润
●●●
固体和液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能扩大而相互附着的现象。如果接触面有收缩趋势而不能相互附着则称不浸润。浸润现象发生在液体和固体接触时的边界部分,是由这个接触薄层(附着层)的特殊性质引起的。当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密度,则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具有扩展的趋势,形成了浸润现象;当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小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密度,则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附着层具有收缩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同是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例如,水银能浸润干净的锌块而不能浸润玻璃,水能浸润玻璃而不能浸润石蜡。
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这种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来,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
同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来说是浸润的,对另一种固体来说可能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把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装在玻璃烧杯里,由于水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上弯曲(图1甲),把不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银装在玻璃管里,由于水银不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下弯曲(图1乙).在内径较小的容器里,这种现象更显著,液面形成凹形或凸形的弯月面.
毛细现象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管内的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面越高.把这些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发生的现象正好相反,管子里的水银面比容器里的水银面低,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银面越低.
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能够产生明显毛细现象的管叫做毛细管.
液体为什么能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呢?我们已经知道,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凸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压力.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形的,它对下面的液体施加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同样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的现象.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的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这些物体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
有些情况下毛细现象是有害的.例如,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砸实的地基中毛细管又多又细,它们会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使得室内潮湿.建房时在地基上面铺油毡,就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造成的潮湿.
水沿毛细管上升的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经常沿着这些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来.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应当锄松地面的土壤,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