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醋能去黄褐斑吗:假如可以克隆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00:38:58
假如可以克隆人会怎么样

不过我倒认为,克隆人体强壮,只有单一思维的人,可以用来做研究,还可以作为战士,就像星际大战里的克隆士兵

克隆人好啊

目前所谓的克隆只是重新创造一个拥有与母体有相同基因肉体的客体而已,就算克隆一个人,他还是要从婴孩开始张大。
肉体是机械,思想是灵魂。

克隆一个我替我去考试

调查“克隆人”无可回避的焦点话题

http://news.qq.com 2003年10月29日14:18 人民网
■五成以上北京公众认为自己在克隆人这个问题上的知识是有限的

■七成以上被访者认为克隆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麻烦或障碍

2002年12月27日,一则字数很短的快讯还是让疑云久笼的世界在瞬间大吃一惊,46岁的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已经降生。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消息能够证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消息,但它仍旧成为近期最令世界震惊的消息之一。

自1997年世界上第一只成年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关于人类应否尝试克隆自己、人类有无能力面对克隆世界等诸多的难题,就因为其涉及范围的广阔,而命中注定地成为基因学家、生殖学家、政治家、伦理学家、甚至法律专家们无可回避的、持续不断的世界性的焦点话题。与此相伴的一个必然现象是:在对高等哺乳动物的克隆研究上,几乎每一项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得到了全球性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讨论。

但是,一波高过一波的反对声浪,甚至于包括由联合国主持的、由各国政府或者科学家参加拟定和起草的《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最终似乎都无法有效地阻止克隆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从去年到今年,几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美国、法国、意大利科学家不断向世界宣布克隆婴儿即将诞生的消息。至2002年年底,这场克隆婴儿的竞赛终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是否应当以平常心看待克隆人,中国科学界也没有保持沉默。2002年12月中旬,一场由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引起的论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阵的双方都非等闲之辈。主张“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认为“技术不成熟不应成为反对克隆人的理由。技术的不成熟只有靠研究发展去解决,禁止的结果只能是扼杀。另外,克隆人所引起的亲缘关系、伦理关系并不比试管婴儿更复杂”的是素以反对伪科学而为广大公众所熟知的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反对的一方则是包括我国首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大纲(建议稿)的起草者之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沈铭贤教授等人。他们认为:“反对克隆人绝不是反对科技、束缚科技,恰恰相反,是为了科技更健康有序地发展。因为现代科技是如此发达,如此强大,它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又是如此明显,如此严重。这就促使人们不能不思考科技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问题,从而呼唤伦理的规范和引导。”

这场争论注定不可能立即得出结论。与此同时,不管有多少惊讶和拒绝,克隆婴儿似乎仍旧在以不可阻挡的脚步走向这个尚未准备好的世界。面对这种局面,公众究竟持怎样一种心态呢?为此,本报与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舆论研究部推出了这项专门针对克隆人问题的公众调查,以期了解公众对克隆人的一些看法。

■克隆婴儿降生公众反应不一

调查中,有52.1%的被访者知道法国医生在2002年12月27日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已降生的消息。

这些听说或看到消息的人最大的反应是感到“好奇”——有30.5%的人选择了这一选项;其次是对此类消息根本“不感兴趣”,选择比例为13.5%;还有12.0%的人表示“震惊”;另有10.2%的人在看到这一消息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此外,26.2%的人对克隆婴儿是否降生的反应是“无所谓”;4.0%的人感到“兴奋”;有3.6%的被访者则明确表示自己感到了“恐慌”。

可以看出,在听说克隆婴儿降生的这一消息后,人们最初的普遍心理除了“好奇”(30.5%)外,有不少人对此消息的反应情绪是负面的(25.8%,包括“震惊”、“不愿相信”、“恐慌”)。表示“漠不关心”和“兴奋”的人群比例分别为19.7%和4.0%。可以说,在刚一听说“人类被克隆”的消息后,被访者的反应是比较分散的——除了“好奇”这一最初情绪,很少有人对此事件持肯定态度,更多的人则表示了震惊、忧虑等消极情绪。当然,由于克隆技术在高等哺乳动物领域运用尚属医学和生殖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不少人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也在意料之中。

另外,不同年龄的被访者对克隆婴儿诞生的反应各有不同:18岁至25岁年龄的群体中,选择“无所谓”的公众最多,占34.7%;26岁至35岁和36岁至45岁两个群体中,选择“好奇”选项的比例较大,选择率分别为28.6%和40.5%;而在46岁至55岁年龄群体中,“不感兴趣”的人最多(占33.3%)。

■克隆婴儿命运公众最关心

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这名克隆婴儿确已降临人间的进一步报道,有31.1%的公众“期待”听到或看到关于克隆婴儿的更多消息或报道;33.3%的人表示“无所谓”;35.6%的人对后续消息“不期待”。不同年龄群体被访者在此问题的选择上不存在差异。

在期待听到或看到克隆婴儿更多消息的被访者中,42.7%的人是出于对克隆婴儿命运的关心,希望“克隆婴儿是正常的或健康的”——“人道主义”是持此态度被访者中不可忽略的心态之一;35.4%的人想“听到或看到更多的科学、真实的细节”——看来,人们在对克隆技术好奇的同时,对此消息的真实性并非深信不疑;29.9%的人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更多的有关克隆人利弊的辩论和更全面的声音”——面对人类被克隆,不少公众惶惑迷茫,不知所措;24.1%的人期待“克隆婴儿的出生能使人类从新的角度看待和研究克隆人技术”——这部分公众对克隆技术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还有9.1%的人想看到“这项技术在人类身上的试验是失败的”——这些人是关于人类克隆问题的坚决反对者。

■逾六成被访者

对克隆婴儿命运持消极态度

在国内外有关克隆技术的报道中,人类的克隆问题被频频提及。至今,报道人类克隆婴儿即将或已经诞生的消息,绝不仅此一例。那么公众对于这些传闻中克隆婴儿的命运持何种态度呢?

调查中表示“担心”的被访者比例最多,有29.0%的人选择了这一选项。大家普遍认为——“将一个仍然未知的技术直接在人体上作试验,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17.8%的人担心“在人们尚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克隆人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5.0%的人担心“在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克隆人’之前,科学家们可能会先造出成百上千的畸形儿”。经统计,这部分对克隆婴儿持担心态度的被访者比例超过六成。

当然,也有一部分公众认为对克隆婴儿未来的命运不必过分担心。24.8%的人表示“克隆婴儿的试验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承担后果”;13.4%的人认为“以现在成熟的试管婴儿技术,克隆婴儿的成功率也会很高的”。或许这部分人不了解,在实际的克隆试验中,不要说对于人这样的高等哺乳动物,就是对于羊、猫等低等哺乳动物,其克隆试验的成功率一直都是很低的。

■人类克隆技术的反对者

是支持者的两倍还多

自去年以来,不断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宣布正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尝试进行克隆人试验。对于这些不绝于耳的消息,32.6%的被访者迫切希望,“各国政府应尽快联手制定有效的统一的法律来规范克隆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4.8%的人目前的真实感受是,“这是一些疯狂的人作出的疯狂的举动,应该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加以制止”;还有8.1%的人呼吁,“无论谁出于什么目的进行人类克隆研究和试验,都应该以犯罪论处”。这部分对人类克隆技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被访者,占总被访者比例的55.5%。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12.9%的人认为,“就像试管婴儿一样,克隆人在多年以后也会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9.3%的人认为“克隆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应鼓励这方面的研究”。对人类克隆技术持肯定态度的被访者,占总人数的22.2%。

另有22.3%的人表示,“难以预料它的后果,所以说不清有什么感受”。可以看出,反对克隆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公众比例占总被访者比例的1/2强,而对此技术持支持态度的公众不到1/4,反对人类克隆技术的人是支持此技术人的两倍还要多。

■五成以上被访者

对克隆人知识了解有限

由于包括克隆动物和克隆人在内的克隆技术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范畴,调查中有近七成人平时并不注意阅读相关方面的文章或新闻报道,只有28.6%的被访者表示会阅读相关文章和报道。相应的,大多数人对“克隆人”知识的了解也是十分有限的。

40.5%的人承认对克隆人知识“知道得比较少,不太懂”;39.8%的人只“限于报刊介绍的部分内容”;10.6%的人“完全不懂”;只有6.1%的人“基本清楚克隆人的原理或技术手段”;3.0%的被访者表示“比较认真地阅读和研究过克隆人的问题”。相对而言,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对克隆人知识的了解相对要多一些:8.7%的大学文化程度的被访者“比较认真地阅读和研究过克隆人的问题”;13.0%的人“基本清楚克隆人的原理或技术手段”。

■逾七成被访者认为

克隆婴儿降世麻烦多

在对克隆知识有所了解的人中,34.9%的人赞成将高等哺乳动物的克隆范围限制在“可以尝试针对人类的治疗性克隆,如对组织器官的克隆,从而为人类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方面提供有效帮助”;32.6%的人认为应限制“在对濒危物种如对大熊猫、白鳍豚等的克隆研究上,以保护这些物种”;21.3%的人认为应限制“在对畜牧业有利的范围内,可以对牛羊等优良品种进行克隆”;只有5.8%的人认为可以“在较为安全的技术条件保证下进行人类的克隆”。此外,有5.4%的人“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对高等哺乳类动物的克隆试验”。

调查中,有71.7%的人认为克隆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麻烦或障碍。

被访者认为,最大的麻烦或障碍是克隆人的身份识别混乱,提及率为40.0%;其次是“克隆人可能受到歧视,难以得到正常的生长和生活环境,成长过程令人担心”,提及率为38.9%;此外,36.8%的人提到的麻烦或障碍是“克隆人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用于从事反社会等破坏性活动”;32.4%的人提到“技术不完善导致克隆人健康缺陷或智力异常”;30.3%的人提到“克隆人与‘基因’父母的关系难以处理等生命伦理问题”;27.6%的人提到“克隆人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法律问题,比如遗产继承问题、社会归属问题、家庭问题等”。

■是否应“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公众不能肯定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主张“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的观点,引发了我国科学家要不要开展克隆人技术研究的争论。那么,公众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调查发现,在对克隆知识有所了解的公众中,37.6%的人对何祚庥院士主张“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持赞成态度;32.2%的人持反对态度;30.2%的人持中立态度。由此可见,在关于克隆人问题的争论上,公众意见是比较分散的,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由于对克隆技术了解有限,中国公众在是否“应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这个问题上,要在克隆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普及,和传媒更广泛、更全面、更科学的宣传引导后,才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稳定的看法。

在同意何祚庥院士主张的被访者人群中,提到最多的原因是“克隆技术可以广泛用于人类医疗领域,为攻克遗传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作出贡献”,提及率为63.9%。另外提到的支持原因中还包括:“‘克隆人’技术能使千千万万不孕症患者实现做父母的愿望”(30.9%)、“如果我们不做将来可能就会落伍”(19.6%)、“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16.5%)和“不能因为技术还不成熟就反对克隆人的研究”(15.5%)。

而反对者提到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克隆人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提及率为36.1%。其他反对理由分别是:“将目前还极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人类,是非常不人道的”(21.7%)、“克隆人是在‘实验室里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让人难以接受”(16.9%)、“担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克隆大量的人,却用于反社会和犯罪”(14.5%)、“克隆人会给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带来巨大冲击,人们尚无心理准备”(10.8%)和“在现阶段克隆人技术还不完善,克隆人的成功率很低”(9.6%)。

21世纪是生物技术革命的世纪,克隆技术可以说是这场革命的先驱者。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克隆人技术的发展,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理性地看待。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旦涉及克隆技术的具体问题,公众的意见就会呈非常分散、不稳定的状态,缺乏主流思想。这说明我国公众对克隆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的确是非常薄弱的。从这一点来看,克隆人的到来虽然脚步匆匆,但它确实仍然是一个公众远未准备好的问题,也是一个亟须媒体、舆论和科学的声音引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