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非诚勿扰张凯威:关于三生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5:52:39
三生石是什么,跟爱情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典故
谢谢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大概是在冯梦龙的“三言”中,我最早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也许是西湖人文景观太丰富了。“三生石”在杭州是没有任何名气的,问了好几位杭州朋友,竟也不知“三生石”究竟在何处。好在天竺倒是常去游览的,我想附近居民总该知道吧!
  7月的一天,我终于在三天竺(法镜寺)后右侧的一块废弃的茶园寻到了三生石。环顾四周,乱石纵横,杂草丛生,荒芜不堪。不消说,定然是游人罕至了。珍宝混同顽石,见弃如此,令人心痛不已。
  三生石是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三个红色的篆字——“三生石”碗口般大小,刻在内侧很不显眼。石头较光滑的一面,镌刻上一段碑文:
  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诵读碑文,感慨系之。骨子深处,它是在歌颂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
  人生在世,如果只是穿衣吃饭,结婚生子,那与动物何异?人生最大的乐趣、最大的意义就在“情义”二字。读过《红楼梦》的人当记得,作品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由来原是为了还情义债。小说写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赤霞宫中有位神瑛侍者常在灵河边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就每日用甘露灌溉它。后来,神瑛侍者下凡出去了,成为荣国府贾政的公子——贾宝玉。这受过神瑛侍者恩惠的绛珠仙草因得甘露滋润,脱胎成人。只因要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下凡来了,这就是江南苏州林家的女公子——林黛玉。这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耐人寻味。细想想,人到世上走一遭,不就为了还几份情义债么?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身分,就有多少种情义债。你是儿子,要还对父母的情义债,你是妻子,要还对夫君的情义债,你是人家的朋友,要还对朋友的情义债,你是公民,要还对国家的情义债……还债是天经地义的事,至于债务由来,或为前世的命定,或为后世的缘分,又有多少道理可以讲清?情义债非经济债,是没有办法量化,也无法对等的。如果要有个衡量,那只有用心去衡量了。我总觉得情义债有种绝对性,它不容说清,也不容量清。人类的重大活动,举凡政治、军事、经济、科技,都不能脱尽情义债。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荣誉,地位,金钱?都不是。只要是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的人都会知道:情义最重。“三生石”的故事反映的不就是人们这种美好的愿望么?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真可谓情天义地!
  在“三生石”畔徘徊,久久不忍离去,时暮云四合,群鸟归林,聒噪而过,晚风遂起,松涛阵阵。

  ■附记:1994年初秋,我要离开杭州去武汉工作,临行再访三生石,时当中午,寂静无人,抚摸青石,重读碑刻,心涛依然如旧,俄而吟成一绝:“莫是前缘旅杭州,赏风吟月五春秋,白云青山应识我,期约三生再重游。”记之遂去。

三生石上旧精魂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载得很详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体,文章也浅白,所以并不难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标点:
僧 圆 泽 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 个 浪 漫 的 传 说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朝而不改变,读来令人动容。
它的大意是说,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
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
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真 有 三 生 石 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嘴 里 芹 菜 的 香 味
谈过轮回,我再说一个故事,这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站 在 自 己 的 三 生 石 上
黄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苏轼和黄山谷的故事说完了,很玄是吗?
也不是那么玄的,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却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

三生石的传说始于苏东坡的小品《僧圆泽传》,原文如下

洛阳惠林寺,是已故光禄卿李登居第。安禄山攻陷东都时,李登以居守死之。
李登的公子李源,少时以纨绔著称,豪侈善歌闻于当时,及父死,悲愤自誓,不做官,不娶妻,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注1),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两人相约游蜀青城峨眉山,李源欲自荆州沂峡,圆泽欲取长安斜谷路。由于李源执意走水路,圆泽只好由他,叹曰:"行止固不由人。"(注2)遂自荆州路。
舟至南浦,见一身着锦衣的妇人负瓮汲水,圆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注3)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吾当为其子,怀孕已三年矣!吾不来,故而生不下来。今既见,无处可逃,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出生三日洗浴婴儿时,愿公前来看我,我当以笑为信。再过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其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产。三日后往视之,婴儿一见李源果然微微一笑。源将实情告诉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源遂无心前行,返寺中,问其徒,始知圆泽早有遗书矣!
后十三年,李源自洛阳前往杭州,赴其约。至约定的地方,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呼问:"泽公健否?"
牧童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注4)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悬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注5)
后三年,李德裕向皇帝奏明李源乃忠臣之子,笃孝(注6)。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辞而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注1:富有而通晓音乐
注2:人的行止当真由不得自己
注3: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注4:李公真守信用,只可惜我俗缘未了,不宜和你亲近,咱们只有勤加修行避免堕落,也许将来还有再见的日子
注5:牧童歌罢掉头而去,从此不知所终。
注6:非常孝顺

它的大意是说,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
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
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看见你,我竟呆了!
注视你的片刻,我只想盘膝坐下,合十,垂首。
从此永不再抬头,只抬手抚抚浓黑的发,
我知道,三千烦恼仍在…
那一世,你为青灯,我为古刹;
那一世,你为绣女,我为落花;
那一世,你为月牙,我为清石;
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
我知道,我将生生世世与你结缘,
于是我跪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在最灿烂的时候遇见你,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美丽的缘。
佛于是把我变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我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泪水。
然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我就是这样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间,
我看清了你脸上的惊讶,你捧起我的枝叶,泪湿衣襟。
那一刻,我含笑。回到佛前,我泪垂不止,长跪不起。
佛垂首,叹息。
你还记得吗?这是三生石上的第一生。
这一次,你是真的认不出我了吗?
我生生世世无怨无悔地追随你,你都忘了吗?
我努力的唤醒你前世的记忆,你为什么还是那样冷漠?
你还在怨恨着我吗?
是的,你一定是在怨恨我,为了那一世,我负你…
那一世,你为皇帝,我为战俘。
你是那样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的轻狂皇帝。
在我父兄叛乱之后,你怒发冲冠,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身愧疚,满心痛楚希望逃离出关,然而终被你发现认出。
在你杀光我的族人后,强掠我回宫。
这一役,你稳定了疆土,扩充了版图,
又带回一位满身素缟的异族皇妃。
我怎么不记得,你在我耳边细语,
你说:你等我好苦,你会爱我,照顾我,生生世世长相厮守。
我眼含泪水,无语凝咽。
是的,我爱你!
在生命的轮回中,我是经过了怎样的企盼与祈祷才与你相逢!
然而我,抽出你腰间匕首刺入心脏。
我无声的睁大了双眼,泪流满面,
轻声说:“对不起”。
是的,我就这样自绝在你面前,
我很残酷。弥留中,我看到你莫大的悲愤与悲伤,
我听见整个宫殿回荡着你无助的哀啸。
你咬破中指,将一滴鲜血点在我颈后,
指天发誓,以此为印,永不弃我。
那一刻,我心碎。你还记得吗?
这是三生石上的第二生。
我于苦海中挣扎沉浮,哀求了七百年。
佛终于肯原谅我,向我伸出莲花圣手,让我再次遇到你。
然而你却不记得我了。
轻抚颈后,那血红胎记竟在发烫。
便为了这前世未了的宿孽,我在你孤傲的身姿下握住一把残破旧事。
那一世,你舍了十亿世界须弥的泪,
今生,我还可以为你痴候吗?
我随时光的河顺流而下,
许多许多次,
许多许多相遇时怔仲间流过的刹那,
许多许多远离后回首时开启的叹息,
或许,你早已忘了。
对我微笑吧,
即使那微笑里有千里的距离,我也心动。
对我怒视吧,
若那怒视里有疾心的责备,我亦无悔。
然而你只是漠然。
每日夜里,我含泪祈祷神明,
如果你看了我一眼,我就会幸福的死掉,
如果你不看我,我就会痛苦的死掉,
是不是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的又心甘情愿。
而你,仍是漠然。
我等候的心痛苦着又幸福着,
我微笑的看着你从我身边无视地走过;
看着你的目光从我头顶越过,
有你存在的故事里,怎样的结局都好。
岁月在身旁的风里飞扬,百年,千年,万年…
没有人知道这百年的等待,千年的情缘,万年的依恋最终会怎样地灰飞烟灭。
也许在一个又一个的瞬间里,
我从你孤傲的眼里看到一丝迷惑,一种顿悟,一些温柔,
这于我已足够 ……
夕阳温柔,
听耳边许多新鲜又陌生的笑声响起,
想想,三生已过……
来生,你还在吗?
前世,与你擦肩而过;今生,与你相逢太迟;来世,是我们的期待吗?
依稀,那弯弯的石拱桥边,折一支长柳,任飞絮飘落。用它饱沾泪水,在青衫上写下今生相逢的印痕。
为谁青豆煮酒?为谁举杯邀月?为谁容颜老去?为谁泪洒红绸?那一定是前世的我。
今生,你终于向我的眼睛里走来,可已是迟到的相逢,与我相见的路上,你又被牵绊了脚步。一种痛,难已言语的痛,永远无法愈合的痛。既然已迟,何必相逢?既已相逢,何怨缘尽?相逢、相知、相思,一室茶香,赏棋品茗。与你共处,何羡他人共缠绵?一场风花雪月,一场失速流离;一场美丽的邂逅,一场无怨的相守。红尘中,你们在来时的路上相逢,却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凡世中,并不是每段情缘都能如愿以偿,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不说今生无缘,只待来世相约。可是,不相信的,是那无法抵抗的命运,无法可知的明天,无法再续的前缘。今生有缘相遇,无缘相守,唯祈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