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固相合成树脂:五四时期的“托派”具体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2 20:05:47
五四时期有个托派,好像是前苏联一个叫托什么的人,和斯大林(?)斗争(?)。
我想知道这个人所形成的“派”的具体含义,谢谢
托是托洛茨基

“托派”一词在斯大林主义者的词典中是极左或所谓“形左实右”的象征,也是中伤构陷政治异己的名词。这种极其可笑的区分使一些托洛茨基主义者觉得异常光荣,因为他们认为叛徒主动与自己区分,反证了自己与之并非一伍,同时也反证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在21世纪的今天,“政治革命” 的理论似乎已经不再适用,因为几乎所有的官僚工人国家已经瓦解。虽然经过巨大的历史转变,不断革命论仍然保持着其适当性的现实意义。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托洛茨基主义者认为过渡纲领对于当今的阶级斗争与工人运动来说仍然是正确的。
  托洛茨基主义的形成,跟俄国革命后左翼反对派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和斯大林派斗争的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列宁在他晚年时,也是极力反对官僚主义,并力促解除斯大林作为党总书记的职务。托洛茨基秉承着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遗愿,跟斯大林派展开殊死斗争。
  托洛茨基的政治思想,跟斯大林思想最大的分别,就是反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提倡国际“不断革命”。

苏联共产党内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人)与斯大林两派之间围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等问题的大辩论。属于托洛茨基一派的被称为“托洛茨基反对派”,简称托派。从1927年底开始,中国留苏学生中的托派分子陆续回到国内,从事托派活动。1928年12月,托派分子区芳、梁干乔、宋逢春、陆一渊等在上海召开所谓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托派小组织,自称“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选举了中央机构“全国总干事会”,史唐任干事长。1929年4月,创办《我们的话》,传播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问题的观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等人由于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逐渐变成取消主义者。他们接受托洛茨基的观点,认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它对人民的统治已趋稳定,中国社会已是资本主义占优势并将得到和平发展的社会。断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结,中国无产阶级只有待到将来再去举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在当时只能进行以“国民会议”为中心口号的合法运动,而取消革命运动。因此,他们被称为“托陈取消派”。1929年8月5日,陈独秀给中共中央常委写信,要求中央接受托派的主张,改变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陈独秀等拒绝中共中央的多次警告,坚持错误立场,在党内进行宗派活动,于同年11月15日被开除出党。12月10日,陈独秀公开发表《告全党同志书》。12月15日,陈独秀又纠集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公开打出“左派反对派”的旗帜,攻击党的政治路线。1930年3月,他们创办《无产者》作为机关报。在此期间,归国留苏学生中的托派分子还成立了两个托派小组织:王文元、王凡西等组织的“十月社”和赵济、刘胤等组织的“战斗社”。1931年5月1日至3日,在托洛茨基和托派临时国际的催促下,上述4个托派小组织在上海联合举行大会,建立统一的中国托派组织,名称沿用“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选举了“中央委员会”,陈独秀、郑超麟、陈亦谋、王文元、宋逢春为常委,陈独秀被推为总书记。不久,它的领导成员先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这个组织随即瓦解,但一些托派分子和托派小组织还在继续活动。1935年1月,中国托派组织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同盟”。陈独秀成为中国托派组织的首领后,虽然对国民党反动政府仍有所批评,但主要地是进行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活动。由于托派的主张完全脱离中国实际,加之内部派系的矛盾很深,所成立的统一组织很快陷于分裂和瘫痪,没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九二七年
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投
降主义者,采取了托洛茨基主义立场,认为
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
取得了胜利,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
结,中国无产阶级只有待到将来再去举行社
会主义革命,在当时就只能进行所谓以“国
民会议”为中心口号的合法运动,而取消革
命运动。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托陈取消派”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陈独秀等人被开除出党
后,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撮合下,同其他托派
分子相结合,在一九三一年五月建立了统一
的中国托派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一九三五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陈独秀被推为书记处书记。不久,它的领
导成员先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这个组织随
即瓦解,但一些托派分子和托派小组织还在
继续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托派在宣传上也
是主张抗日的,但是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托派与汉奸相提并论
,是由于当时在共产国际内流行着托派与帝
国主义国家间谍组织有关、中国托派与日本
帝国主义间谍组织有关的错误论断所造成的

那个人叫托洛茨基。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份子”首领。1917年8月,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外交人民委员、海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
由于和斯大林政见不合,受到迫害,被苏共宣布为叛徒、卖国贼,最终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他的思想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不但在苏联共产党内部,而且世界各国共产党内也有人支持他的观点。然而,在可以以思想和言论定罪的不民主的专制统治下,他的观点成为了对他人进行政治斗争、政治迫害的辫子。
他在著作《不断革命》写道“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范围内完成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当新社会在我们整个星球上获得最后胜利之后,社会主义革命才会完成”,“在孤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各种国内外矛盾必然随着成就的增加而增加。
曾让全世界无数工人景仰的红色宫殿克里姆林宫,在冬日的苍茫中显得萧索和暗淡,现在让人回忆到的更多是专制、阴谋和罪行
如果无产阶级国家继续处在孤立的地位,它最后必然成为这些矛盾的牺牲品。”正是这个观点使他和斯大林产生了重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