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加速器安卓:以色列用什么语言?希伯来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6 08:55:19
他们是否还用希伯来语?或是已经用英语了?这样希伯来语岂不失传了?

希伯来语“sabra”意为“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这不仅指男性,还指女性。这也是以色列人性格的一种隐喻。“sabra是生长在仙人掌上的一种水果”,他解释道,“这种特殊的水果外皮坚硬,但果肉很甜,出于这种原因,许多人认为这代表了以色列人的性格。”
以色列的官方语言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但英语应用也很广泛,相当于第二语言,同时俄语现在也很普遍。
过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以色列建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政府开始大规模推行希伯来语教学.所以希伯来语不会失传.

用英语 看电视上采访以色列人对沙龙健康问题的看法时 他们都是说英语

希伯莱语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属于中东闪含
语系闪语族的一个分支,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字母,其文字从右往左书写
。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是用这种语言创造出来的,今日则主要保留在《圣经》、死
海古卷和大量犹太教法典及文献之中。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
界各地。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希伯莱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但作为书面语
继续存在)。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犹太人决心复活希伯莱语。他是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
·本·耶胡达。1879年,耶胡达发表论文《事关大局的问题》,认为在现代世俗世
界同化的压力下,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而生存面临大问题,而共同的语言和
共同的家园,是犹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
必须重说希伯莱语。
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莱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
年来第一个把希伯莱语当做母语来说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
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古语能够新生,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
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莱语委员会(即今希
伯莱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后来,耶胡达找到了一些愿意实践他语言思想的志同道合之士。他不仅要求他
们积极使用希伯莱语,还坚持要这批拓荒者的子女把它当做母语来学。
不错,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学校都讲授希伯莱语,但是仅作为一种了解宗
教和经书的古语来讲授。所以,耶胡达的要求对于祖居圣地的犹太人和定居多年的
拓荒者来说,影响甚微。不过,年轻的移民们急于开创一种崭新的生活,许多人乐
于让孩子去学这种未曾实践过的语言。
在这个萌芽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希伯莱语的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难想像,正如
当时的老师所言:“气氛浓重压抑。难以想像和描述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下去的。
我们像哑巴,结结巴巴的,要手和眼来帮忙。”
经过艰苦的摸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莱语的幼
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
终于,入学的儿童把自己看成了希伯莱语事业的拥护和保卫者。曾有这样一个
报道:有人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一个布娃娃。才上学一个月的女孩吃了一惊,抓
住那人的衣袖,用希伯莱语叫道:“还给我!还给我!”那人装作听不懂,要女孩说
意第绪语,但女孩坚持说希伯莱语,宁可因此失去布娃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犹太人慈善机构出资在海法市筹建一所技术学院
(即后来的海法理工大学)。规划者认为,由于德语是国际公认的语言,新学院中
讲课要用德语。消息披露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举行了一系列的示威、罢工、罢
课和抗议集会,开学典礼被迫推迟。
同样,其他学校也开始用希伯莱语讲授全部课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技术
学院以希伯莱语为唯一授课语言;第一代说希伯莱语的家庭也出现了。1925年,希
伯莱大学的创办成了全民族的大事。
据1916—1917年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莱语当
做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
3%的成年人说希伯莱语。希伯莱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
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莱语的地位:“阿拉伯语、英语和希
伯莱语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
虽然希伯莱语在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立前后还经受了多次挑战,移民数往往超
过了原有居民数,然而希伯莱语作为存活语言的地位从未动摇。
现在,希伯莱语是以色列国的正式语言,500万人使用。

犹太人一向是我敬畏的民族,虽然我不同意他们的一些做法,但不可否认,他
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如果他们有十亿人,那将是一股多么可怕的力量!反观我们
中华民族,我们真应该感到万分羞愧,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也非常强,可是,几乎都
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当我们被问到我们为什么爱我们的民族、爱民族的什么
时,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底气不足,因为我们实在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资本。
(其实,爱国不需要太多理由,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谁都应该清楚。)我们
忘记历史,否认现实,如浮萍一般,无根无依。当真正需要为国家和民族做些实实
在在、有远见的事的时候,则一哄而散,很难做成功!反而是那些伤害国家和民族
的事情我们做得太多了。新文化运动时,是中国思想大开放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
文化受到极大破坏的时期,我们推倒了传统思想道德观,也没真正建立西方“先进
”思想文化,有的只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思想怪胎。中国的语言文字当时也受到了严
重冲击,一股全面否定汉字,全面推崇字母化的歪风狂吹不已。世界上还没有哪个
国家和民族这么恶毒地咒骂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幸亏他们的险恶目的没有得逞,然
而遗毒甚深,至今阴魂不散,看看现在在中国,英语就是一等公民,汉语只能算二
等、三等。英语真的需要被推到如此高的位置吗?我表示怀疑。不光是语言,我们
的传统思想道德,传统生活习惯,民族服装等都被扔得差不多了,不可否认传统中
有糟粕,可是我们连占大部分的精华都一起丢掉了,这些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根啊,是真正超越时空和政治偏见的民族向心所在。死亡了2000年的希伯莱语能够复活
,我们才丢了几十年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捡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