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光图片:手机媒介的优劣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2 18:10:12
提问:手机作为一个新新媒介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呢?
我问的不是手机的利弊,而是用手机来进行信息传递,这种方式的优缺点.
给我网址有什么用,我要大家各抒己见嘛

手机,利弊双刃剑

——关于高中生带手机的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各类新兴产物开始流行于社会。手机,作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已趋于普通的通讯工具,几乎进入了每一个家庭。为了解高中生拥有手机和使用手机的情况,以及高中生对学生带手机的看法,我们组抽样了高一某班级五十位同学进行了关于“高中生带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有70%的同学都用过手机,有28%的同学曾希望拥有手机,且至少有6位同学曾向父母要过手机。拥有手机的同学有12人,占总人数的24%,在这些同学中,手机价值在1000~2000元的有3个,2000~3000元的也有3个,最高的甚至达到了3200元。在对这些同学关于手机用途的调查中,用于有事联系的占38%,用于发短消息和聊天的占30%。而月话费除有3位同学在100元左右外,其余均控制在50元左右。

当问卷问及高中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时,有9人支持,占总数的18%,反对的占14%,其余68%的同学则认为无所谓。而对于高中生带手机到校,反对的同学明显增多,达到了54%,而支持的只有16%。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带手机到校,会影响学习,况且学校有公用电话,老师办公室有固定电话,带手机也没有必要。

——摄于一中食堂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随着手机旋风的刮起,这一股潮流也进入了校园。不少学生开始关注这手掌般大小的新兴事物。在条件允许的家庭,给孩子买一个手机,使父母与孩子能及时联系,似乎成了一件必要的事。然而手机的价格也确实高得有些奢侈,往往相当于一个工薪阶级一、两个月的工资,对于手机用处并不大的学生,似乎并没有这个必要。从同学对手机用途的安排来看,大多数同学是为了方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因而话费也较便宜,也许,渐渐地,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这会成为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但用手机发短信、聊天,使月话费高居不下,那似乎是很不应该的。手机发短信、聊天,既费时间精力,又费财力。当学习时,那更会造成思想不集中,无法专心于学习,对自己的学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手机发短信、聊天的风气是应该煞一煞了。

而且需看到大家对高中生拥有手机和带手机到校的看法,可以说,大家在新思潮盛行的现代社会,还是应该正确地看到一切事物的两面性。手机,在许多方面,固然

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若是把使用手机当作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占了较大的份额,整天“机”不离手,那也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绝对错误的行为。作为一个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而高中生,在可以说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最后关口,更应该把学习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套用一句名言,那就是“一切有利于学习的事情,都可以做;一切不利于学习的事,都不可以做!”带手机到校,用于偶尔的联系,并不是不可以,但学校拥有公用电话,因此在现在这一行为尚不值得提倡,但倘若带手机到校的目的不是仅限于此,而是想用来聊天、游戏、炫耀,甚至考试作弊,那就绝对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学校管理及良好学风、校风的建立,不光对自己有害,对班级其他同学及学校整体形象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从个人来讲,应有正确看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明确自己当前的首要目的是用知识为今后的前程铺路。应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念,艰苦朴素,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新兴事物的诱惑下,把准方向,坚决杜绝不良习惯、思想。

再者,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管理者的学校,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正确的学习、生活环境,制订相关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防止不良行为、思想的侵入,保证学习秩序坦然。对于外界事物,学校应有选择地吸收。对高中生学习、成长有利的,应积极介绍给大家,而对于有害的,应坚决抵制。

最后,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家庭和第三课堂的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导。父母不能宠爱孩子,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满口答应,不让孩子受一点点苦。而在社会中,经营者不能因为利益驱使,做出损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事,应为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祥和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只有学生、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才能为培养一个新世纪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对中学生正确价值观、消费观教育刻不容缓!

看当今中学生之消费观

——谈中学生当前的消费情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较大变化。受此影响,当前中学生高消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此,我们组对中学生当前的消费情况作了一次社会调查。

在50多位受调查的在校中学生中,高收入、高消费所占比例很高。月收入情况为:0~100元的为11人,100~200元的为2人,200~300元的为3人,300~400元的为1人,不固定的为10人;与此同时,月消费情况为:0~100元的为8人,100~200元的为4人,200~300元的为7人,300~400元的为1人,400~500元的为2人,不固定的为8人。从数据中不难发现,中学生的月收入较高,月消费量占了收入的很大比例,高消费现象很严重。

然而作为消费主体的中学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的呢?在中学生理想月收入调查中,认为0~200元的占12%,200~500元的占18%,500元以上的占12%,认为越多越好的占30%以上。可见,已经是高收入的中学生仍然奢求更多收入,这的确令社会沉思。对于消费方式的情况调查中,认为收入太少的占15%,无所谓的占12%;认为支出浪费的占25%,认为支出要合理、适当的则仅占22%。可见,中学生盲目、超前消费情况很严重。

造成这种高消费、乱消费的原因很多:

一是中学生中赶时髦的思想严重,不论吃、穿、用各方面一味地追求时髦,甚至一些腐朽颓废的东西,也被盲目地当成时髦来追求,至于花钱多少就不在乎了,好像钱可以随意得到似的。结果既白白花了钱,又得不到实在、健康的东西。

二是同学之间爱相互攀比,打肿脸充胖子的更是大有人在。这势必助长虚荣心,无形中也养成了一种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三是学生能花得出几百元钱,经济后盾只有靠家长。而目前一些家长的理念有些错误,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消费资金,从而助长了学生的高消费。

四是一些同学觉得现在生活富裕了、有钱了不享受干什么呢?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使得学生认为其享受消费是理所应当的了,反而对正确的消费观年嗤之以鼻,不利与整体社会正确潮流的形成。

由此看来解决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作为家长不应认为对对子女的爱仅仅可以化为只提供钱财。若常此“支援”下去,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其实父母长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导其绝不能任其在生活上比高赛奢。其二,就中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在生活上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雄心壮志的。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做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中学生!其三,从宏观舆论上,应大力宣传正确思想,引导正确潮流,让人们意识到我国经济虽有了较快的发展,而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学生消费应当从国情和家庭的经济能力出发,做到适度消费。

我想,只要全社会都努力,我们这下一代又会像以往一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