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林书法:古代作战是用武将撕杀来决定胜负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8 11:24:06

古代作战也可以用武将撕杀来决定胜负,不过这种决胜方式极少采用.一般都是很正常地群殴.
你可以想象得到,即使作战的一方提出以武将撕杀来决定胜负,另一方也不会轻易答应.

出于塑造英雄和吸引读者的目的,很多小说和民间艺人的评书都会有所谓“武将单挑”的详细描述,比如三国、说岳、说唐、英烈传等等,关羽温酒斩华雄、许诸裸衣斗马超、秦琼三鞭换两锏、裴元庆恶战李元霸的故事,早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实际上,武将之间的单挑打斗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两军对垒,身为三军主帅当运筹帷幄、指挥调度,岂能呈匹夫之勇,上阵前撕杀呢?另外,古代选择主帅时主要看重的是指挥能力和个人魅力,就是所谓“仁、智、严、勇、信”,而对于武力一项要求并不高。

不过古代并非没有武将于战场之上单打独斗的先例,到了清代,有考据家曾经系统总结过以前历朝历代武将单挑的事迹。

《春秋》记载,鲁僖公元年,鲁国公子友率军在郦击败了莒国军队。《左传》里提到,当时公子友对莒挐说:“我们两人之间有仇隙,士卒何罪?”于是屏退左右而相互搏杀,单挑中莒挐被击败而活捉。可见,斗将之事,春秋时就已经有了。

三国时期猛将荟萃,自然也少不了临战斗将的事例,最著名的就是关羽白马坡斩颜良的事迹了,当时关羽奉曹操之命,作为先锋军进击袁绍,在白马坡,遭遇了颜良的军队,关羽于山坡上望见了颜良的车盖,于是跃马杀下,“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志》还记载了魏将张辽率领五百死士攻破孙权大营一战。此战中,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连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另外,吕布与郭汜也进行过一场械斗,郭汜领军攻长安,吕布说“且退兵,你我决一雌雄”,结果二人对垒,吕布一矛刺中郭汜。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战阵斗将的一个高峰期,前代后代均无法超越。

《晋书·载记》称,陈安原为晋将,后投降匈奴人刘曜,后又叛刘曜。刘曜使猛将平先追击陈安。陈安十分勇猛,左手执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人称“左关右张”。近战刀矛俱发,远战则纵马驰射,十分威风。平先与陈安大战三个回合,力夺其矛而还。才三个回合便被对方缴了兵器,看来陈安不在状态。

《宋书》记载的一战例甚为惨烈,衡阳内史王应之起义兵攻长沙,阵前连斩数人,勇不可当。守将何慧文与王应之舍开大军近身博杀,厮杀多时,何慧文身上被王应之重创八处,血流如注,何慧文则硬生生的将王应之的一只脚砍掉。一番苦战之后,何慧文终将王应之斩杀,自己也身负重伤,奄奄一息。

《南史》记载,南朝刘宋时鲁爽反叛。鲁爽素来十分枭猛,《南史》称鲁爽有一妩媚的小字:女生。因鲁爽的小字实在有趣,不知两军阵前,宋将大呼来将通名的时候,鲁爽会不会大声回应:我-是-女-生。刘宋猛将薛安都率军前去征讨鲁爽。薛安都冲到阵前举起大矛猛刺,鲁爽猝不提防,应声而倒。看来他的小字实在柔弱了些。史书在介绍鲁爽时,特意提到他的小字,似有讥讽之意。

《南史》又载,刘宋大将焦度与北魏猛将豹皮公相遇,交槊而斗,焦度大吼一声,将豹皮公击落于地。焦度左冲右突,力杀数十人,当者披靡。《南史》又载,陈庆之在悬瓠城,北魏骁将宝乐号称军中最勇,求单骑交战,陈庆之的儿子陈昕跃马直趋宝乐,击败百乐,北魏军遂溃散。

《梁书》记载,梁将柳仲礼在青塘与侯景大战。柳仲礼突入候景的中军,一时无人可当。柳仲礼的矛槊就要刺中候景之际,候景部下支伯仁突施偷袭,斜刺里一刀砍到柳仲礼肩上,柳仲礼遂逃。

《陈书》记载,北齐与梁战于吕梁。北齐军中有西域胡将善骑射,弓马十分娴熟。梁朝主将吴明彻对猛将萧摩诃说:“若能击败此胡将,则敌军军心必失。阁下号称有关张之勇,何不斩了这位‘颜良’扬名?”萧摩诃听了二话不说,驰马冲向北齐军。那员胡将见状挺身出阵前十余步,萧摩诃手持铣鋧(一种近身格斗并可投射的短矛),飞掷而出,正中其额,胡将应声而倒。接着萧摩诃又斩杀数十人,北齐军遂大溃。

隋唐时代承袭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尚武好勇之气,正史中也记录了一些斗将的场面。《旧唐书》记载,单雄信挥槊直奔秦王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力刺雄信坠马。《旧唐书》又载,王世充的儿子王琬,在窦建德军中,乘隋朝皇帝的车马,铠甲华丽,十分招摇。尉迟敬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出,力擒王琬而归。

《旧唐书》又载,秦王李世民讨刘黑闼,刘黑闼部将高雅贤单骑追逐李世民,唐将潘毛大吼一声,将高雅贤刺于马下。

《新唐书·秦叔宝传》称,每次敌军中有骁将夸耀勇猛,秦王李世民便命秦叔宝去挑战,秦叔宝往往能于万众之中将敌将刺落马下,次次都能取得胜利。看来秦叔宝是个真正的万人敌,当得“百万军中取上将手级”的荣誉。

《宋史》中也散见一些斗将战例。《宋史·王君万传》载,宋将王君万在战阵中,忽一骑从敌军中跃出,长矛即将刺中之际,王君万侧身避开,力斩其首,战后才发觉对方是羌军首领药厮逋。

《宋史·侯益传》载,候益早年跟随唐庄宗与梁朝战,梁将李立、李建以骁勇闻名于世,候益挺身出斗,以一敌二,力擒二将而归。

《宋史·张玉传》张玉修筑青涧砦,西夏兵来进犯,有铁骑挑战,张玉持铁简出斗,取其首还。

《宋史·郭遵传》载,西夏兵来进犯宋边,临阵出骁将杨言要擒拿郭遵,郭遵挥铁杵击破其脑。

《宋史·王珪传》载西夏军中有骁将持白帜植枪,出阵骂道:“谁敢与我一战!”该将挺枪与王珪战,刺伤王珪右臂,王珪左手以铁杵击碎夏将的脑盖。这时又一西夏勇将挺枪而来,王珪挟住其枪,以铁杵将其击杀。

《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大战太行山,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

《宋史·赵立传》载,兀术攻楚州,周围有六将,兀术呼曰:“我乃镇抚,可来决战。”有两骑突出,宋将赵立奋矛刺杀,连斩二将而归。

《宋史·毕再遇传》载灵璧之战中,金将有持双铁简跃马而前,宋将毕再遇以左刀格其铁简,右刀砍其脑,金将坠马而死。纵上所述,宋将中不乏能力战者,可惜不能改变国家军事积弱之势。

《明史》记载,熊天瑞据赣,常遇春率兵围攻。熊天瑞有一养子元震十分勇猛。一日元震率兵出城侦察,与常遇春遭遇。元震发觉,遂单骑直奔常遇春。常遇春的部将挥大刀,元震手执铁挝,二将且斗且走。遇春叹道:“壮士也,不必追了。”

《明史》又载,明将傅友德守徐州,元朝扩廓遣将来攻。傅友德单骑奋槊,力刺元将韩乙于马下,元军遂败去。《庭闻述略》记载,蒙古也先入寇时,有一将手持旗,一将手持弓矢,到达城下。明朝守将石彪出城,手执大斧,一斧砍落了敌将的脑袋。

综上所述,武将间的斗阵往往会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双方都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小说或者评书中打斗几十甚至上百合的情况事实上是断然不会发生的。

兵多
智谋
最次的才是将领本身的武功
当然如果一个将军身体不够强壮,怎么带兵?

是其中一种,还包括战斗和智斗,武将撕杀就是所谓的单挑

可能是吧
一般打仗都是采取这种方式
将军再军中起表率作用嘛,表率死了,士兵还哪有心思打仗~~

当然不是.看过黄易先生的<<大唐双龙传>>感觉更深.
个人武力在战场上根本无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