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的咖喱鸡图中:梅州在哪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4 00:42:26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0.7°C-----21.4°C,7月平均气温28.3°C-----28.5°C,1月平均气温10.9°C-----13°C,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或1400--1800毫米,4--9月为雨季。

全市土地面积158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0万(2001年)。其中农业人口约为382万,城镇居民98万人,每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人。

梅州市为客家人聚居地,主要使用客家方言。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北岸的汉族,因避战乱逐渐南迁而来。史籍有"客家先民三次大迁徙"的说法:第一次是在东晋永康年间;第次二是在唐末黄巢起义后;第三次是随宋室南迁。其时梅州居住不少土著,主要有畲族人、瑶族人。土著人称南来的汉人为"客家人",南来的汉人亦以此自称。至明朝时土著逐渐被客家人融合、同化,梅州市逐成为客家人的主要集、散地;。

梅州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的齐国始设敬州,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嘉应州。1949年后设兴梅地区、梅县地区,1988年改为梅州市。

梅州市素有"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之誉。现有旅居海外侨胞近400万人,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地区。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发达,追求民主科学尉然成风,是外交家、维新思想家黄遵宪、近代诗人李金发、画家林凤眠、叶剑英元帅的故乡。

梅州市以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为主,位于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交界的铜鼓嶂为梅州市最高峰,海拔1560米。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梅江、韩江。梅江全长307公里,为主要河流,汇五华河、琴江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流经大埔三河坝汇梅潭河和福建的汀江后称为韩江。韩江经潮州、澄海县注入南海,全长478公里。

全境"七山二水一分田",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锰、铁、稀土。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地多种植茶叶、沙田柚(金柚)、柿子、龙眼等。

梅州市得益于广东改革开放之先,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陆、空交通便利,通讯 、电力资源充足。梅州城区已建成为一座漂亮、舒适的山城。

梅州市下辖:梅江区(主要是梅州城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兴宁市(县级市),下设16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211个村民委员会(含城镇的居民委员会)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

梅州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0.7°C-----21.4°C,7月平均气温28.3°C-----28.5°C,1月平均气温10.9°C-----13°C,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或1400--1800毫米,4--9月为雨季。

全市土地面积158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0万(2001年)。其中农业人口约为382万,城镇居民98万人,每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人。

梅州市为客家人聚居地,主要使用客家方言。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北岸的汉族,因避战乱逐渐南迁而来。史籍有"客家先民三次大迁徙"的说法:第一次是在东晋永康年间;第次二是在唐末黄巢起义后;第三次是随宋室南迁。其时梅州居住不少土著,主要有畲族人、瑶族人。土著人称南来的汉人为"客家人",南来的汉人亦以此自称。至明朝时土著逐渐被客家人融合、同化,梅州市逐成为客家人的主要集、散地。

梅州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的齐国始设敬州,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嘉应州。1949年后设兴梅地区、梅县地区,1988年改为梅州市。

梅州市素有"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之誉。现有旅居海外侨胞近400万人,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地区。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发达,追求民主科学尉然成风,是外交家、维新思想家黄遵宪、近代诗人李金发、画家林凤眠、叶剑英元帅的故乡。

梅州市以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为主,位于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交界的铜鼓嶂为梅州市最高峰,海拔1560米。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梅江、韩江。梅江全长307公里,为主要河流,汇五华河、琴江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流经大埔三河坝汇梅潭河和福建的汀江后称为韩江。韩江经潮州、澄海县注入南海,全长478公里。

全境"七山二水一分田",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锰、铁、稀土。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地多种植茶叶、沙田柚(金柚)、柿子、龙眼等。

梅州市下辖:梅江区(主要是梅州城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兴宁市(县级市),下设16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211个村民委员会(含城镇的居民委员会)

广东省梅州市

广州的旅游城市

底下有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