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英文单词怎么读:能帮我介绍介绍谢玄 谢安 桓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22:14:09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祖谢缵,曹
  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据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补遗》所收“谢
  府君神道”);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博物多闻”,“以儒素
  显”,任过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一类的文官。父亲谢裒(一作褒),
  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政府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谢安出
  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
  良好的修养。四岁时,谯郡的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此儿风神秀
  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即王承,东晋初年名士)。”当时的宰相王导也很器
  重谢安,青少年时代的谢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当时社会名
  流如刘真长、王羲之、王蒙、支遁等都对谢安有很高的评价。因此,社会上
  把谢安看作安民救世的人物。但谢安早年无意仕宦,朝廷公府虽屡次召辟他
  出来做官,都被他以身体不好为借口辞退。他寓居在会稽的东山(今浙江上
  虞县一带),经常与王羲之、支遁、许询等人一起游山玩水,吟诗咏文,过
  着逸士一般的悠闲生活。咸康中,在扬州刺史庾冰的强迫下,不得已出任为
  庾冰的僚属,但只一个月左右,便又辞职回家。后吏部尚书范汪提名谢安任
  吏部郎,谢安即写信拒绝。御史中丞周闵奏谢安被召,历年不到任,应禁锢
  终身。经皇帝下诏才赦免。谢安堂兄谢尚任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幽、并
  四州军事,握有相当的军政大权。升平元年(357)谢尚死,谢安的哥哥谢奕
  接任谢尚的官职。次年,谢奕也死去,其职由谢安的弟弟谢万接任。谢氏一
  家,屡出大官,家门富贵,只有谢安一人隐退。谢安妻子是名士刘惔的妹妹,
  也是名门闺秀,问谢安为什么不出来做官,谢安轻蔑地说:“恐怕免不了要
  出来的。”谢安隐居时,每外出游玩,常带妓女相随,司马昱(后即位为简
  文帝)当时任宰相,听后说:“谢安既然肯与人同乐,也不会不与人同忧,
  召他会出来的。”果不其然,谢安还是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对政局有明智的
  见解。隐居时,亦常常协助兄弟从政。谢万任吴兴郡太守时,谢安随万赴任。
  谢万有时贪睡,谢安便往床前,手叩屏风呼他起来理事(《太平御览》卷七
  ○一引《俗说》)。升平三年,谢万奉命讨伐前燕,谢安也随军北上。谢万
  为人傲慢,谢安便劝他说:“你身为元帅,应常常关心手下将领,使大家齐
  心协力,哪里有像你这样傲慢而能成事的呢?”谢万不听,反而每称诸将为
  “劲卒”,手下的人都对他很不满。谢安十分着急,亲自登门拜访谢万的部
  将,对他们厚相逊谢亲托,自队帅以下无一例外,深得人心。后谢万战败,
  手下本欲乘机起事,因念及谢安的缘故才作罢。

  出山入仕
  升平三年,谢安的名声愈来愈大,甚至有人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
  生何!”谢万兵败被革职,谢氏兄弟再无人担任高官,为避免门户中衰,谢
  安便毅然决定出仕。升平四年八月,谢安出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当时
  年已四十了。桓温得谢安为僚属,十分高兴。对左右的随从说:“你们可曾
  在我的僚属中见过这样有才能的人?”谢安最初官职不高,但颇有威望。曾
  推荐门生几十人给田曹中郎将赵悦子录用,赵悦子上报桓温,桓温让他录用
  一半,但赵悦子认为:“当年谢安在东山时,官府名流屡次催逼,惟恐他不
  关心政局人事,今天他自己从乡选举士,哪里有反而不用的道理。”于是,
  全部录用。
  升平五年,谢万病逝,谢安归郡赴葬。不久,转任吴兴太守。在职期间,
  无重大建树,但为政清平。后人思念他,立了“吴兴太守谢安碑”(见陆心
  源《吴兴金石记》)。咸安元年(371),升为侍中。这一年,桓温废海西公,
  改立司马昱,为简文帝。简文帝风姿优美,喜儒学、玄学,颇勤于政务。但
  无济世大略。谢安将他看作惠帝之流,只能清谈而已。二年,转任吏部尚书、
  中护军。七月,简文帝去世,太子司马曜继位,为孝武帝。桓温原以为简文
  帝临终会禅位给自己,不然,也会让他居摄政事,协助太子从政。简文帝原
  也有这种打算,但由于王坦之、王彪之等人的反对才作罢。桓温怀疑是谢安、
  王坦之从中作梗,对他俩怀恨于心。宁康元年(373)二月,桓温从姑孰入朝,
  驻扎于新亭,大列兵卫,传说要见王坦之和谢安。当时传说桓温要杀王、谢,
  取司马氏而代之。王坦之十分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说:“晋
  室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的行事。”便与王坦之去新亭见桓温。朝廷百官都
  排列在道路两旁拜见桓温,王坦之吓出一身冷汗,连朝见用的手版也颠倒了。
  谢安却从容镇定。王坦之原来名望与谢安不相上下,至此,人们莫不称赞谢
  安胜于王坦之。
  宁康初,桓温大权在握,威行内外,孝武帝软弱无能,政不己出,全赖
  谢安、王坦之等大臣尽忠臣辅,维持政局平衡,使桓温始终不能取司马氏而
  代之。桓温一再催促朝廷授给他加九锡殊礼,记室袁宏起草了礼文,文采甚
  美,当时桓温已重病在身,谢安故意缓行其事,每次袁宏呈草稿上来,都要
  他修改,一连修改了几次仍不能定稿。袁宏不明其意,问仆射王彪之。彪之
  说:“桓温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不会久于人世,文稿还可拖延些时日。”果
  然,这一年七月,桓温便病故了,加九锡的事便不了了之。
  桓温死后,桓氏势力仍十分强盛。其弟桓冲、桓豁,侄儿桓石秀操纵着
  扬、荆、江等军事重镇。谢安为了避免朝政大权落入桓氏手中,让崇德褚太
  后出来临朝听政。褚太后是谢安堂姐的女儿,她的临朝对谢安很有利。不久,
  谢安升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共掌朝政。宁康二
  年,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兖二州刺史,谢安又兼统中书省,成为实际决策
  者。当时,北方的前秦、前燕等少数民族政权强盛,不断侵扰东晋边境,国
  内宗室司马道子弄权,大族如王、桓诸族恃强抗衡。鉴于这种国情,谢安对
  外采取和靖政策,尽量减少武力冲突;对内施行德政,文武用命,富国强兵,
  同时维持各大族之间及大族与皇室之间的势力平衡。如扬、荆、徐、兖四大
  重镇,前二镇握于桓氏手中,后二镇则为太原王氏所操纵。宁康三年,王坦
  之卒,谢安即以徐州授桓冲,自领扬州刺史,首先夺得对京师威胁最大的军
  镇。当时,太原王蕴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而受皇帝的信宠,谢安不久又解桓冲
  的徐州授王蕴,既间疏王蕴和皇帝的关系,又削弱桓氏的兵权,也使太原王
  氏再握军镇,达到各大族势力基本上平衡。与此同时,又注意不过分伤害大
  族的既得利益,乃奏请追封晋初开国功臣的后裔,兴亡继绝。永嘉时,大量
  北民南渡,大族兼并流民为部曲,不立户籍。桓温执政时,曾行土断,三吴
  首当其冲,被括逃户多流入京师。有人主张彻底搜索,谢安不许,认为应以
  德政抚民,不行烦细苛政,加上强寇压境,不宜扰乱民心,故回答说:“京
  师若容不了这些人,何以称为京师?”(古义京曰大,师曰众)史称谢安“弘
  以大纲”“不存小察”,基本上类同于王导的施政措施。王导晚年不复理事,
  行无为之政,死后庾冰继任,则纲密刑峻,殷羡认为庾冰之政虽纲目不失,
  终是小道,不如王导之政。谢安十分欣赏和赞同这一评价。因为谢安为政宽
  恕,事从简易。人们都称赞他政如王导而文雅则胜过王导。

  淝水大捷
  太元元年(376),谢安进位中书监、录尚书事。二年,又加司徒,谢安
  谦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徐、兖、豫、青五州军事。当时,前秦屡扰
  晋境,朝廷下令招求可以镇守北方防线的文武良将。谢安推荐自己的侄儿谢
  玄。有人讥诽谢安用人唯亲。中书郎郗超虽与谢安有怨隙,闻此事后叹息说:
  “谢安能不怕他人讥诽而举荐自己的亲戚,真是明智。谢玄是有才能的人,
  必不辜负谢安的期望。”果然,谢玄任兖州刺史后,在京口组成“北府兵”,
  精锐无比,成为东晋最强劲的武力。太元四年,出镇广陵,命令儿子谢琰进
  攻彭城,获胜而归。太元五年,进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太元八年,前秦苻坚亲率六十万大军南侵,水陆并进,直逼淝水,京师
  为之震惊。谢安任命自己的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为前锋都督,
  儿子谢琰辅国将军与西中郎将桓伊等率八万精兵拒敌。敌我兵力悬殊,人心
  惶惶。战前,谢玄前来请问战略战术。谢安却说:“朝廷已另有旨安排。”
  谢玄亦不敢追问。谢安泰然无异常日,命驾车出游,与亲朋好友欢聚,还跟
  谢玄一起围棋赌别墅。谢安平日棋技不如谢玄,但这一天谢玄心里慌乱,竟
  输给了谢安。下完棋,又在别墅附近游览山水,至夜晚才回来。西线的桓冲
  十分担忧,从荆州派来三千精兵帮助保卫京师。谢安却不接受,说:“朝廷
  已有退敌之计,无须补充兵力,西边防线也很重要,不宜随便抽调军队。”
  桓冲对手下的人叹息说:“今大敌当前,宰相只顾游山玩水,又派年轻不懂
  事的青年将领上前线,敌众我寡,东晋灭亡无疑了。”谁知谢安早已成竹在
  胸,欲稳定民心,才故意装出若无其事,以博奕游玩托情,暗中却运筹帷幄。
  十月决战前夕,召来诸将,面授机宜。淝水一战,晋军大破秦军,捷报传来,
  谢安正与客人围棋,接信看后放在一边,照旧下棋。客人询问何事,谢安才
  慢慢回答:“子侄们已打败了秦军。”下完棋回家,由于心中极度高兴,过
  门槛时碰折了屐齿都不知道。这种操胜负于谈笑之间的风度和喜怒不形于色
  的修养,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晚年
  桓冲得知谢氏诸将已破秦军,既妒忌谢氏的胜利,又后悔当初失言,加
  上自己镇守西线,历年败于后燕军队,羞愤交加,太元九年二月发病而死。
  荆、江二州刺史缺任,谢玄新立大功,朝廷上下都认为应把这二个重要军职
  授与谢玄。但谢安一来感到自己家族功名太盛,战后,谢石进位尚书令,太
  元九年谢安进位太保,若谢玄再出任西线重镇,一家揽尽全国军政大权,容
  易成为众矢之的;二来担心尚有一定势力的桓氏一旦失去重要官职,会怨恨
  而起事。因此,将荆州授与了桓冲侄儿桓石民,任命石民的弟弟桓石虔为豫
  州刺史,桓冲的孙子桓伊则为江州刺史。谢安一直注意维持各大族之间的势
  力平衡,既不过分削弱,也不让其过分膨胀,即使对自己的家族,也不例外。
  因此,谢安当政期间,政局比较稳定,国力发展较快,南北对峙的局面,也
  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谢安虽小心处事,但由于名高权重,难免引起一些人的妒忌。谢安女婿
  王国宝,是太原王坦之的儿子,不学无术,谢安十分讨厌他,只任命他当尚
  书郎。王国宝自以为出身名门,理应任清要官职,不愿任尚书郎,辞职不干,
  并积怨于谢安。王国宝的堂妹是司马道子的王妃,道子与孝武帝是投机的酒
  徒。因此,王国宝谄媚司马道子,让他在皇帝面前离间谢安。孝武帝于是逐
  渐不信任谢安,转而宠用司马道子。淝水战后,谢安功名大盛,孝武帝心有
  忌惮,加以道子离间,由是疏远。九年三月,又升谢安为太保,进一步将他
  架空。谢安也识时务,让荆、江二州于桓氏,维持大族间势力的平衡。一方
  面回避司马道子,不与他抗衡,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夺回军政大权,维持自己
  家族的势力。九月,上书请求率兵北伐,于是加授谢安大都督扬、徐、江、
  荆、司、豫、兖、青、冀、幽、并、梁、益、雍、凉十五州诸军事,加黄钺。
  十年,前秦国内发生叛乱,苻坚求援于东晋。谢安正欲避司马道子,于是请
  求亲自率兵往救。四月,出镇广陵的步丘(今扬州邵伯镇),修建城堡居住,
  名为“新城”。谢安晚年虽功成业就,名盖天下,但忆起昔年隐居东山的悠
  闲生活,仍无限思念。及遭司马道子排斥,更思隐退。在新城造船凿舟,大
  作航海的准备,一旦时机适当,便欲沿长江下三吴,告老还乡,再过山水间
  的生活。但就在这一年七月,谢安病倒了,只得请求返回京师。走前,犹对
  北伐作了部置,命令龙骧将军朱序驻扎洛阳;前锋都督谢玄驻扎彭沛,互为
  犄角,待来年汛期水涨,东西两路一齐渡江北伐。部置完毕,才与儿子谢琰
  一起回到建康,上书请求退职。八月廿二日,谢安病卒于建康,终年六十六
  岁。东晋朝廷以隆重的仪式追悼谢安,孝武帝亲临灵堂三天,追赠太傅,谥
  文靖(谥法:柔德安众曰靖)。十月,追封庐陵郡公。谢安有两个儿子。长
  子谢瑶,袭封爵,官至琅琊王友,早卒。次子谢琰,甚有将才,跟随谢安从
  政,官至卫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后在孙恩之乱中被杀害。

  风流学养
  谢安不仅是东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博学多才,风度优雅,为东晋
  名士之冠。江左重人物,风流学养特为士人所矜重,谢安在这些方面,都体
  现了优秀的素质。
  玄学作为侨姓士族的文化标志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对玄理的
  掌握和谈玄技巧成为一项重要的价值标准。谢安便精于玄道。二十来岁时,
  拜访名士王蒙,与他清谈了很久,大受赞赏。曾与许询、支道林等人聚集在
  王蒙家。谢安提议大家在一起言咏写怀,于是共解《渔父》。谢安看题,令
  众人解释,支道林先解,讲了七百余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人无不称
  善。大家都各抒己见之后,谢安谈自己的见解,讲了万余语,才峰奇逸,萧
  然自得,在座的人,莫不钦服。许、王、支都是东晋有名的谈手,而皆服于
  谢安,可见谢安玄学知识的渊博和言谈的精炼。
  谢安亦通儒家经典。宁康三年(375),孝武帝将讲孝经,谢安与弟谢万
  等人在宫廷侍读,中书郎车胤摘句,不懂的地方便问谢安兄弟,一而再,再
  而三,深感不安,便对袁宏说:“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
  宏劝他不必担心,因为“明镜不疲于屡照。”意即谢安学识渊博,通经熟典,
  为人解答疑难不会有什么困难。
  在文学方面,谢安也很有修养。能诗善文,才学华丽。早年在东山,“出
  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全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所收谢安诗作十来
  首。曾写简文帝谥议,文理深得,为朝廷所采纳。桓温阅后,递给在座其他
  人看,并说:“这是安石碎金。”他闲居时,常与子侄们论文作诗,成了当
  时文坛佳活。
  谢安性好音乐,精通乐理,曾与戴逵谈论琴书。自弟谢万死后,十年不
  听音乐。及登台辅,却不因丧废乐。王坦之屡次写信劝阻他,说居丧废乐是
  儒教大礼,希望谢安能维持礼治。但谢安却回信说:“我所追求的是声律,
  可称为情,所以没有什么不可作的,正聊以乐自娱,若要尊崇世教,纯洁行
  为,则不但不可提倡,亦非所屑。”他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每
  次与亲人离别,总有几天心情不愉快。”王羲之安慰他说:“年纪大了,自
  然如此,正要依靠音乐来陶冶性情。”谢安晚年居丧行乐,谅必有寄兴托情
  的因素。而社会上的人将它视为风雅的行为而竞相仿效,遂成当时一种风尚。
  除音乐外,谢安还“工书善画”。他很喜欢顾恺之的画,称赞其画是“自
  生人以来未有也。”可见他对绘画有一定的爱好和鉴赏能力。曾经跟王羲之
  学草书,王羲之称赞他是“解书者”,说明他不仅会书法,而且懂书法理论,
  同时也有自己的欣赏能力。谢安的行书、隶书都写得很好。南朝羊欣所编《古
  来能书人名》及王僧虔《论书》等,都把谢安作为东晋书法家。
  桓温执政时,郗超得宠,朝廷百官都很敬畏他。谢安曾与王坦之一起去
  拜访郗超,等候了半天,还不得接见,王坦之便要走,谢安说:“难道不能
  为身家性命而忍耐片刻吗?”对待下层也是如此。谢安曾乘船东行,仆人们
  牵纡引船,时快时慢,有时停顿,有时却又放任船只飘荡,触着岸边,使船
  上人相撞。但谢安从不呵责仆人,人们称赞他不会喜怒无常。但有一次,谢
  安参加哥哥谢奕的葬礼回来,天色已暮,又下着雨,车夫喝得酩酊大醉,驾
  驭不住牛车,谢安坐在车中,手取车柱撞打车夫,声色俱厉,使车夫骇然酒
  醒。人们说谢安的性格如深沉的江水,平时静静缓流,但在关隘的地方却奔
  泄直下。
  谢安待人接物,很注意风度。东晋门阀社会,社交有较严格的流品,士
  人不交非类,但谢安却善于礼接士庶。琅玡名族王献之来访谢安,正好习凿
  齿也在谢安家里,王献之鄙视习凿齿出身寒门,不肯和他坐在一起,便站着
  不坐,谢安急忙安排王献之坐在自己的对面。献之走后,谢安对侄儿说:“献
  之虽然清高,但为人太过矜持,会损其自然。”琅玡名族王胡之在东山居住
  时,曾一度较清贫。门第低下的陶范当时正好任乌程县令,便派人给王胡之
  送来一船米,但王胡之却不肯接受,并说:“我没有得吃自然会去谢尚(谢
  安的堂兄)家里取,无须你陶范的米。”弄得陶范十分尴尬。谢安听说后,
  认为王胡之所作所为太过分了。可见谢安对森严的门第阀阅并不赞同。
  谢安在对子弟的教育上,也主张德教。谢安的妻子刘氏曾问谢安为何不
  见他训育子弟,谢安说,“我常常以我的言行来告诉他们应当怎样做。”也
  就是说,谢安立足于以身作则。在教育上,很注意方法方式,从不唐突,伤
  害子弟的身心。侄儿谢玄小时候,性好浮华,常佩紫萝香囊,别手巾垂腰,
  谢安欲改变他这一嗜好,但又不愿伤害他的自尊心,便想法与他赌香囊,赢
  了之后便把它烧掉。谢安的二哥谢据小时候不懂事,曾爬到屋顶熏老鼠,社
  会上流传为笑话。谢据的儿子谢郎不知道是他的父亲所作,也常与人说笑这
  宗事。谢安因此对谢郎说:“世人用此事来诬蔑二兄,也有人说是我干的。”
  谢郎听后十分懊恼,从此再也不敢提起这桩事。人们认为谢安能故意把这桩
  蠢事说成是自己的过失,来开悟侄儿,“可谓德教”。由于谢安身体力行,
  教子有方,故其子弟大都成才。如谢玄、谢琰是东晋名将,而封(谢韶)胡
  (谢朗)遏(谢玄)末(谢渊),为文坛彦秀。谢氏一门,人才济济,文武
  双全。
  谢安向来有弘远之称。在东山时,曾与孙绰等人泛海而游,乍然风起浪
  涌,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主张返航,只有谢安神色不变,吟啸自如,众人
  钦叹,“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东晋社会常用容止风貌来衡量人材。这
  种特殊的价值标准渊源于两汉的品评人物,认为一个人的才性可以在容止风
  貌中体现出来,称为标致或风流,直接影响人物的名声地位,对社会风尚也
  有潜在的影响效应。谢安有鼻疾,作洛下书生咏,声音浊浓,士人们爱其咏
  而不能及,甚至有人用手掩着鼻子来模仿其浊音。谢安被誉为东晋风流领袖,
  他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当时的社会风气。谢安有一位同乡,在地方上做官
  回来,捎带五万把蒲扇回京城出售。谢安使用他这种蒲扇,结果,京城不论
  士人、庶人,都争着模仿,使扇价倍增,不到一月,五万把蒲扇便销售一空。
  又有河东人裴启撰《语林》不实,被谢安斥为“裴氏学”,于是“众咸鄙其
  事,《语林》遂废”。史称“谢相一言,挫成美于千载;及其所兴,崇虚价
  于百金。”谢安不仅有卓越的军政才能,而且风流儒雅,多才多艺,世称“大
  才叠叠谢安”,这对于一个地位仅次于皇帝的权臣来说,是很难得的。难怪
  后人以为“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耳”。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军事家。

  谢玄是宰相谢安之侄,自幼聪慧过人,与表兄谢朗一起,都被谢安所器重。谢安常告诫子侄,并问:“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唯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晋书?谢玄传》)。谢安听后很高兴。谢玄小时候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对此很是担心,但为了不让他伤心,于是便在一次和他作游戏的时候设法把香囊取到手中,把它烧掉,并劝说他以后别带这种东西,谢玄很听谢安的话,于是从此也不去佩带这一类物什。

  谢玄长大后,显示出经国才略,朝廷几次召用他,他都推辞不受。后来谢玄与王??被大将军桓温召为掾吏,不久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当时北方前秦最为强大,前秦王符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于是朝廷商议要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谢安便推荐了谢玄。中书郎郗超虽然一向和谢氏不和,但听到这一举荐却十分高兴,他称赞道:“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
  ,才也”(《晋书?谢玄传》)。而别人却不赞同郗超的意见,郗超又说:“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晋书?谢玄传》)。于是朝廷召谢玄回朝,任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谢玄上任后,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然后他鉴于当时晋军缺乏战斗力的事实,招募勇士,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从北方逃来的农民,他们这些人背井离乡、历尽磨难,有北上抗敌、重返故乡的强烈愿望。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训练,成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符坚派军攻打襄阳(属今湖北省),但为晋军守将朱序所阻,顿兵城下,久攻不克。苻坚遂采纳兖州刺史彭超的建议,在襄阳以东开辟新的战场,进攻东晋江北各战略要点,威胁晋都建康,支援襄阳战场的作战。七月,令彭超都督东讨诸军事,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令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邹保率步骑7万攻淮阳(今江苏清江西)、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同时会梁州刺吏韦钟进攻魏兴(今陕西白河东汉江南),以牵制西部东晋军。八月,彭超率兵7万攻彭城,晋沛郡太守、龙骧将军戴逯率众守城。晋廷又派右将军毛虎生率军5万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以抵御秦军。

  太元四年(379年)二月,谢玄率万余人救援彭城,进驻泗口(今江苏清江西南,即古泗水入淮水之口)。谢玄欲派人潜入城内通知戴逯援军已到,部曲将田泓自请前往,却被秦军俘虏。秦军用重金贿赂田泓,让他宣传晋军已经失败,田泓假装答应。到城下时,田泓告诉城中守军:“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晋书?谢玄传》)!田泓遂为秦军所杀。城中守军闻后,士气大振。当时彭超的辎重在留在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亲率轻军进攻彭城。谢玄于是扬言要派后军将军何谦袭击留城,彭超闻后十分恐慌,放弃对彭城的包围,返回留城,护卫辎重。戴遁和彭城太守戴禄乘机率彭城人马,随同何谦合力突围,顺利撤出,戴遁带众随谢玄撤回广陵。[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同月,彭超入彭城后,遂留治中徐褒守卫,继与俱难会师向南进军。四月,秦将毛当、王显率步骑2万自襄阳(今属湖北)出发,向东与俱难、彭超等人会合,进攻淮南。五月,俱难、彭超攻下盱眙,俘获晋高密内史毛躁之。秦军6万人将晋幽州刺史田洛围困于三阿(今江苏金湖东南)。晋廷极为震惊,速派征虏将军谢石率水军屯涂中(指安徽、江苏境内滁水流域)。晋右卫将军毛安之等率4万人屯堂邑(今江苏六合北)。秦将毛当、毛盛率骑兵2万袭击,毛安之等溃退。谢玄自广陵出发救援三阿。不久,秦军失败,退保盱眙。六月,谢玄与田洛率军5万进攻盱眙,俱难、彭超再次失败,退往淮阴。谢玄派何谦等率领水军乘潮而上,乘黑夜焚烧了前秦在淮水上铺设的浮桥,邵保战死,俱难、彭超仓皇北渡淮水。谢玄与何谦、田洛共同率军追击,与秦军在君川(今江苏盱眙北)决战,晋军大胜,俱难、彭超只身逃往北方。此次作战之后,朝廷论功封他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封东兴县候。[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符坚虽遭挫折,但灭亡东晋统一天下之志丝毫未动。太元七年(382年)十月,符坚在长安(今西安西北)与群臣商议进攻东晋的事宜,他说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鹗,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晋书?符坚载纪》)?时朝臣多反对,唯秘书监朱肜、冠军将军慕容垂等力主攻晋。苻坚自恃国强兵众,夸口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坚持攻晋。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东晋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桓冲率军10万攻襄阳(今属湖北),另派兵击沔(今汉水及其北源陕西留坝西沮水)北诸城及武当(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又遣将攻蜀,拔五城(今四川中江),进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六月,桓冲别将攻拔万岁、筑阳(今湖北谷城北)。[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苻坚获悉,倍加震怒,除分别派兵援救外,即于七月下诏大举攻晋(参见淝水之战),征发各州郡公、私马匹,平民十丁抽一。高门富豪子弟、精通武艺的都授以羽林郎,共得3万多人,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对晋孝武帝司马昌明、谢安和桓冲等人亦先任以官职。八月,苻坚派阳平公苻融统率骠骑将军张蚝、抚军将军苻方、卫军将军梁成、平南将军慕容?ゼ澳饺荽沟炔狡锊5万人为前锋,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都督、梁二州诸军事。不久,苻坚自长安南下伐晋,统领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队伍首尾千余里,浩浩荡荡。

  符融带兵三十万先到颖口(今安徽颍河入淮河口)。九月,苻坚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后续凉州兵始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幽、冀之兵进抵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路蜀汉方向的兵力顺江而下,东路幽、冀方向的兵力到达彭城(今江苏徐州)。东西绵延万里,水陆并进,仅运粮船计有万艘。[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在前秦大军压境之下,晋廷调兵遣将迎击。派谢安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镇守建康,任命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军事家。

谢玄是宰相谢安之侄,自幼聪慧过人,与表兄谢朗一起,都被谢安所器重。谢安常告诫子侄,并问:“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唯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晋书?谢玄传》)。谢安听后很高兴。谢玄小时候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对此很是担心,但为了不让他伤心,于是便在一次和他作游戏的时候设法把香囊取到手中,把它烧掉,并劝说他以后别带这种东西,谢玄很听谢安的话,于是从此也不去佩带这一类物什。

谢玄长大后,显示出经国才略,朝廷几次召用他,他都推辞不受。后来谢玄与王??被大将军桓温召为掾吏,不久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当时北方前秦最为强大,前秦王符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于是朝廷商议要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谢安便推荐了谢玄。中书郎郗超虽然一向和谢氏不和,但听到这一举荐却十分高兴,他称赞道:“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
,才也”(《晋书?谢玄传》)。而别人却不赞同郗超的意见,郗超又说:“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晋书?谢玄传》)。于是朝廷召谢玄回朝,任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谢玄上任后,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然后他鉴于当时晋军缺乏战斗力的事实,招募勇士,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从北方逃来的农民,他们这些人背井离乡、历尽磨难,有北上抗敌、重返故乡的强烈愿望。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训练,成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符坚派军攻打襄阳(属今湖北省),但为晋军守将朱序所阻,顿兵城下,久攻不克。苻坚遂采纳兖州刺史彭超的建议,在襄阳以东开辟新的战场,进攻东晋江北各战略要点,威胁晋都建康,支援襄阳战场的作战。七月,令彭超都督东讨诸军事,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令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邹保率步骑7万攻淮阳(今江苏清江西)、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同时会梁州刺吏韦钟进攻魏兴(今陕西白河东汉江南),以牵制西部东晋军。八月,彭超率兵7万攻彭城,晋沛郡太守、龙骧将军戴逯率众守城。晋廷又派右将军毛虎生率军5万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以抵御秦军。

太元四年(379年)二月,谢玄率万余人救援彭城,进驻泗口(今江苏清江西南,即古泗水入淮水之口)。谢玄欲派人潜入城内通知戴逯援军已到,部曲将田泓自请前往,却被秦军俘虏。秦军用重金贿赂田泓,让他宣传晋军已经失败,田泓假装答应。到城下时,田泓告诉城中守军:“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晋书?谢玄传》)!田泓遂为秦军所杀。城中守军闻后,士气大振。当时彭超的辎重在留在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亲率轻军进攻彭城。谢玄于是扬言要派后军将军何谦袭击留城,彭超闻后十分恐慌,放弃对彭城的包围,返回留城,护卫辎重。戴遁和彭城太守戴禄乘机率彭城人马,随同何谦合力突围,顺利撤出,戴遁带众随谢玄撤回广陵。[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同月,彭超入彭城后,遂留治中徐褒守卫,继与俱难会师向南进军。四月,秦将毛当、王显率步骑2万自襄阳(今属湖北)出发,向东与俱难、彭超等人会合,进攻淮南。五月,俱难、彭超攻下盱眙,俘获晋高密内史毛躁之。秦军6万人将晋幽州刺史田洛围困于三阿(今江苏金湖东南)。晋廷极为震惊,速派征虏将军谢石率水军屯涂中(指安徽、江苏境内滁水流域)。晋右卫将军毛安之等率4万人屯堂邑(今江苏六合北)。秦将毛当、毛盛率骑兵2万袭击,毛安之等溃退。谢玄自广陵出发救援三阿。不久,秦军失败,退保盱眙。六月,谢玄与田洛率军5万进攻盱眙,俱难、彭超再次失败,退往淮阴。谢玄派何谦等率领水军乘潮而上,乘黑夜焚烧了前秦在淮水上铺设的浮桥,邵保战死,俱难、彭超仓皇北渡淮水。谢玄与何谦、田洛共同率军追击,与秦军在君川(今江苏盱眙北)决战,晋军大胜,俱难、彭超只身逃往北方。此次作战之后,朝廷论功封他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封东兴县候。[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符坚虽遭挫折,但灭亡东晋统一天下之志丝毫未动。太元七年(382年)十月,符坚在长安(今西安西北)与群臣商议进攻东晋的事宜,他说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鹗,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晋书?符坚载纪》)?时朝臣多反对,唯秘书监朱肜、冠军将军慕容垂等力主攻晋。苻坚自恃国强兵众,夸口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坚持攻晋。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东晋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桓冲率军10万攻襄阳(今属湖北),另派兵击沔(今汉水及其北源陕西留坝西沮水)北诸城及武当(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又遣将攻蜀,拔五城(今四川中江),进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六月,桓冲别将攻拔万岁、筑阳(今湖北谷城北)。[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苻坚获悉,倍加震怒,除分别派兵援救外,即于七月下诏大举攻晋(参见淝水之战),征发各州郡公、私马匹,平民十丁抽一。高门富豪子弟、精通武艺的都授以羽林郎,共得3万多人,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对晋孝武帝司马昌明、谢安和桓冲等人亦先任以官职。八月,苻坚派阳平公苻融统率骠骑将军张蚝、抚军将军苻方、卫军将军梁成、平南将军慕容?ゼ澳饺荽沟炔狡锊5万人为前锋,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都督、梁二州诸军事。不久,苻坚自长安南下伐晋,统领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队伍首尾千余里,浩浩荡荡。

符融带兵三十万先到颖口(今安徽颍河入淮河口)。九月,苻坚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后续凉州兵始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幽、冀之兵进抵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路蜀汉方向的兵力顺江而下,东路幽、冀方向的兵力到达彭城(今江苏徐州)。东西绵延万里,水陆并进,仅运粮船计有万艘。[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在前秦大军压境之下,晋廷调兵遣将迎击。派谢安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镇守建康,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率众8万抵御秦军。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名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

十月,苻融等攻破寿阳,俘晋平虏将军徐元喜、安丰太守王先等。慕容垂攻克郧城(今湖北安陆)。胡彬得到寿阳陷落的消息,遂退保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苻融命卫将军梁成率兵5万屯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淮河支流洛河),并于洛涧入淮水处设木栅切断淮水水道,使胡彬的水军无法东撤。谢石、谢玄的主力部队自东向西推进,因害怕梁成,到达距离洛涧25里处便停止前进。胡彬困守硖石,粮食将尽,派人向谢石报告。不料,信使被秦军截获,并送至苻融处。苻融即报告苻坚,说晋兵人少,粮食不继,宜乘机发动攻击。苻坚得此消息,即将大军留于项城,自领轻骑8000赶往寿阳,倍道就苻融。谢石闻知符坚在寿阳,十分恐惧,不敢作战。苻坚等至寿阳,即派在襄阳俘获的晋将朱序前往晋营劝降。朱序仍心向东晋,便借机对谢石说,前秦百万大军还没有全部到达,应赶快攻击其前锋。谢石采纳朱序的建议。[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十一月,谢玄派鹰扬将军刘牢之率北府军精兵5000人击秦军梁成部,未到十里,秦军在洛涧中设置的阻碍便挡住去路。刘牢之见此情势,果断作出决定,挥军奋勇渡河,大破秦军,于阵击斩梁成及其弟梁云,又分兵切断秦军退路。秦军腹背受敌,溃逃,争赴淮水,溺死1.5万人。晋军擒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振奋,乘胜水陆继进,径逼淝水。苻坚、苻融登上寿阳城,见对岸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今寿县城北四里)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面有惧色。

前秦军于寿阳城东淝水西岸布阵,晋军进至淝水东岸,两军隔水相望。谢玄派人通告苻融:“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秦诸将表示反对,都说:“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苻坚说:“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晋书?谢玄传》)。苻融亦以为然,于是下令让军队后退。不料,秦军一退不可收拾。朱序乘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军以为真败,争相逃命。谢玄、谢琰、桓伊等率精兵8000涉渡淝水猛攻。苻融上马冲入军阵,欲阻止秦军盲目退却,马倒被晋军所杀。前秦指挥无主,更加溃不成军。谢玄等乘胜追击,直至青冈(今寿阳西30里)。秦兵自相践踏而死的蔽野塞川,逃出的士兵,秦军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追至,因而草行露宿,不敢停息,加之饥寒交加,死者十之七八。苻坚中流矢,单骑逃往淮北。朱序、徐元喜及原前凉主张天锡等一起投奔晋营。晋军收复寿阳,俘秦淮南太守郭褒。苻坚沿途收集离散士卒,及至洛阳,仅剩10余万人。
晋军所获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堆积如山,牛马驴骡骆驼达十万余。晋庭封谢玄为前将军、假节,但被谢玄拒绝。后赐钱百万,彩千匹。[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认为符坚刚刚被挫败,应当乘机开拓中原,于是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豫州刺史、冠军将军桓石虔等进攻前秦。谢玄军进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古邳镇东),前秦徐州刺史赵迁弃彭城(今江苏徐州),谢玄进据之。九月,谢玄派彭城内史刘牢之进攻前秦驻守鄄城(山东鄄城西北)的兖州刺史张崇,张崇逃奔后燕,刘牢之遣将军刘袭追张崇,战于河南,斩其东平太守杨光。刘牢之遂据鄄城。

平定兖州后,谢玄怕水道难行,遂采纳督护闻人的建议,整顿漕运,保证军粮等物资的运输。十月,谢玄派阴陵太守高素率步骑3000进攻前秦青州(治今山东青州西北),秦青州刺史苻朗请降。又进军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命令龙骧将军刘牢之和济北太守丁匡据守确带(今山东茌平西南),济阳太守郭满据守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奋武将军颜肱渡黄河,于北岸扎营。苻坚子苻丕派将军桑据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抵御。谢玄命刘袭夜袭桑据,桑据逃走。苻丕惶恐求降,谢玄派晋陵太守滕恬之渡黄河,驻守黎阳。至此,兖、青、司、豫等州为谢玄所据。谢玄加领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谢玄上书,认为:“方平河北,幽冀宜须总督,司州县远,应统豫州”(《晋书?谢玄传》)。谢玄也因功被封为康乐县令。谢玄准备令豫州刺史朱序镇守梁国,自驻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阳,内幌朝廷”(《晋书?谢玄传》)。后晋庭认为征战过久,没有同意,令谢玄镇守淮阴,朱序镇守寿阳。

回军途中,谢玄染病,于是上书请求解职,但晋庭未许。谢玄有说自己不能治事,怕耽误军国大事,于是晋庭让其镇守东阳城。途中,谢玄病势沉重,便上书说:

“臣以常人,才不佐世,忽蒙殊遇,不复自量,遂从戎政。驱驰十载,不辞鸣镝之险,每有征事,辄请为军锋,由恩厚忘躯,甘死若生也。冀有毫厘,上报荣宠。天祚大晋,王威屡举,实由陛下神武英断,无思不服。亡叔臣安协赞雍熙,以成天工。而??雾尚翳,六合未朗,遗黎涂炭,巢窟宜除,复命臣荷戈前驱,董司戎首。冀仰凭皇威,宇宙宁一,陛下致太平之化,庸臣以尘露报恩,然后从亡叔臣安退身东山,以道养寿。此诚以形于文旨,达于圣听矣。臣所以区区家国,实在于此,不谓臣愆咎夙积,罪钟中年,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数月之间,相系殂背,下逮稚子,寻复夭昏。哀毒兼缠,痛百常情。臣不胜祸酷暴集,每一恸殆弊。所以含哀忍悲,期之必存者,虽哲辅倾落,圣明方融,伊周嗣作,人怀自厉,犹欲申臣本志,隆国保家,故能豁其情滞,同之无心耳。[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去冬奉司徒道子告括囊远图,逮问臣进止之宜。臣进不达事机,以蹙境为耻,退不自揆,故欲顺其宿心。岂谓经略不振,自贻斯戾。是以奉送章节,待罪有司,执徇常仪,实有愧心。而圣恩赦过,黩法垂宥,使抱罪之臣复得更名于所司。木石犹感,而况臣乎!顾将身不良,动与衅会,谦德不著,害盈是荷,先疾既动,便至委笃,陛下体臣?M重,使还幌淮侧。甫欲休兵静众,绥怀善抚,兼苦自疗,冀日月渐瘳,缮甲俟会,思更奋迅。而所患沈顿,有增无损。今者???罚?救命朝夕。臣之平日,率其常矩,加以匪懈,犹不能令政理弘宣,况今内外天隔,永不复接,宁可卧居重任,以招患虑。

追寻前事,可为寒心。臣之微身,复何足惜,区区血诚,忧国实深。谨遣兼长史刘济重奉送节盖章传。伏愿陛下垂天地之仁,拯将绝之气,时遣军司镇慰荒杂,听臣所乞,尽医药消息,归诚道门,冀神碉之佑。若此而不差,修短命也。使臣得及视息,瞻睹坟柏,以此之尽,公私真无恨矣,伏枕悲慨,不觉流涕”(《晋书?谢玄传》)。[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晋帝于是派御医为谢玄治病,并回京口养病。谢玄奉诏而还,但久病不起,于是又上书说:“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继,惟臣一己,孑然独存。在生荼酷,无如臣比。所以含哀忍痛,希延视息者,欲报之德,实怀罔极,庶蒙一瘳,申其此志。且臣孤遣满目,顾之恻然,为欲极其求生之心,未能自分于灰士。?f?f之情,可哀可愍。伏愿陛下矜其所诉,霈然垂恕,不令微臣衔恨泉壤”(《晋书?谢玄传》)。
但表被搁置未报,谢玄前后共上书十多次,很久,才转授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
当时吴兴太守晋宁侯张玄之也以才学而显名,但名声仅次于谢玄,时人称为南北二玄”。
太元十三年(388年)正月,谢玄死于任上,时年四十六岁。晋庭追赠谢玄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献武,其子谢?~嗣。[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点评: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他创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战,特别能吃苦耐劳,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在淝水之战中,“北府兵”军阵严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见其强。

谢安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祖谢缵,曹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据罗振玉《芒洛家墓遗文四编·补遗》所收“谢府君神道”);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博物多闻”,“以儒素显”,任过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一类的文官。父亲谢裒(一作褒),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政府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谢安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四岁时,谯郡的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即王承,东晋初年名士)。”当时的宰相王导也很器重谢安,青少年时代的谢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当时社会名流如刘真长、王羲之、王蒙、支遁等都对谢安有很高的评价。因此,社会上把谢安看作安民救世的人物。但谢安早年无意仕宦,朝廷公府虽屡次召辟他出来做官,都被他以身体不好为借口辞退。他寓居在会稽的东山(今浙江上虞县一带),经常与王羲之、支遁、许询等人一起游山玩水,吟诗咏文,过着逸士一般的悠闲生活。咸康中,在扬州刺史庾冰的强迫下,不得已出任为庾冰的僚属,但只一个月左右,便又辞职回家。后吏部尚书范汪提名谢安任吏部郎,谢安即写信拒绝。御史中丞周闵奏谢安被召,历年不到任,应禁锢终身。经皇帝下诏才赦免。谢安堂兄谢尚任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握有相当的军政大权。升平元年(357)谢尚死,谢安的哥哥谢奕接任谢尚的官职。次年,谢奕也死去,其职由谢安的弟弟谢万接任。谢氏一家,屡出大官,家门富贵,只有谢安一人隐退。谢安妻子是名士刘惔的妹妹,也是名门闺秀,问谢安为什么不出来做官,谢安轻蔑地说:“恐怕免不了要出来的。”谢安隐居时,每外出游玩,常带妓女相随,司马昱(后即位为简文帝)当时任宰相,听后说,“谢安既然肯与人同乐,也不会不与人同忧,召他会出来的。”果不其然,谢安还是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对政局有明智的见解。隐居时,亦常常协助兄弟从政。谢万任吴兴郡太守时,谢安随万赴任。谢万有时贪睡,谢安便往床前,手叩屏风呼他起来理事(《太平御览》卷七○一引《俗说》)。升平三年,谢万奉命讨伐前燕,谢安也随军北上。谢万为人傲慢,谢安便劝他说:“你身为元帅,应常常关心手下将领,使大家齐心协力,哪里有像你这样傲慢而能成事的呢?”谢万不听,反而每称诸将为“劲卒”,手下的人都对他很不满。谢安十分着急,亲自登门拜访谢万的部将,对他们厚相逊谢亲托,自队帅以下无一例外,深得人心。后谢万战败,手下本欲乘机起事,因念及谢安的缘故才作罢。

升平三年,谢安的名声愈来愈大,甚至有人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万兵败被革职,谢氏兄弟再无人担任高官,为避免门户中衰,谢安便毅然决定出仕。升平四年八月,谢安出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当时年已四十了。桓温得谢安为僚属,十分高兴。对左右的随从说:“你们可曾在我的僚属中见过这样有才能的人?”谢安最初官职不高,但颇有威望。曾推荐门生几十人给田曹中郎将赵悦子录用,赵悦子上报桓温,桓温让他录用一半,但赵悦子认为:“当年谢安在东山时,官府名流屡次催逼,惟恐他不关心政局人事,今天他自己从乡选举士,哪里有反而不用的道理。”于是,全部录用。

升平五年,谢万病逝,谢安归郡赴葬。不久,转任吴兴太守。在职期间,无重大建树,但为政清平。后人思念他,立了“吴兴太守谢安碑”(见陆心源《吴兴金石记》)。咸安元年(371),升为侍中。这一年,桓温废海西公,改立司马昱,为简文帝。简文帝风姿优美,喜儒学、玄学,颇勤于政务。但无济世大略。谢安将他看作惠帝之流,只能清谈而已。二年,转任吏部尚书、中护军。七月,简文帝去世,太子司马曜继位,为孝武帝。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临终会禅位给自己,不然,也会让他居摄政事,协助太子从政。简文帝原也有这种打算,但由于王坦之、王彪之等人的反对才作罢。桓温怀疑是谢安、王坦之从中作梗,对他俩怀恨于心。宁康元年(373)二月,桓温从姑孰入朝,驻扎于新亭,大列兵卫,传说要见王坦之和谢安。当时传说桓温要杀王、谢,取司马氏而代之。王坦之十分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的行事。”便与王坦之去新亭见桓温。朝廷百官都排列在道路两旁拜见桓温,王坦之吓出一身冷汗,连朝见用的手版也颠倒了。谢安却从容镇定。王坦之原来名望与谢安不相上下,至此,人们莫不称赞谢安胜于王坦之。

宁康初,桓温大权在握,威行内外,孝武帝软弱无能,政不己出,全赖谢安、王坦之等大臣尽忠臣辅,维持政局平衡,使桓温始终不能取司马氏而代之。桓温一再催促朝廷授给他加九锡殊礼,记室袁宏起草了礼文,文采甚美,当时桓温已重病在身,谢安故意缓行其事,每次袁宏呈草稿上来,都要他修改,一连修改了几次仍不能定稿。袁宏不明其意,问仆射王彪之。彪之说:“桓温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不会久于人世,文稿还可拖延些时日。”果然,这一年七月,桓温便病故了,加九锡的事便不了了之。

桓温死后,桓氏势力仍十分强盛。其弟桓冲、桓豁,侄儿桓石秀操纵着扬、荆、江等军事重镇。谢安为了避免朝政大权落入桓氏手中,让崇德褚太后出来临朝听政。褚太后是谢安堂姐的女儿,她的临朝对谢安很有利。不久,谢安升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共掌朝政。宁康二年,中书令王但之出任徐、兖二州刺史,谢安又兼统中书省,成为实际决策者。当时,北方的前秦、前燕等少数民族政权强盛,不断侵扰东晋边境,国内宗室司马道子弄权,大族如王、桓诸族恃强抗衡。鉴于这种国情,谢安对外采取和靖政策,尽量减少武力冲突;对内施行德政,文武用命,富国强兵,同时维持各大族之间及大族与皇室之间的势力平衡。如扬、荆、徐、兖四大重镇,前二镇握于桓氏手中,后二镇则为太原王氏所操纵。宁康三年,王坦之卒,谢安即以徐州授桓冲,自领扬州刺史,首先夺得对京师威胁最大的军镇。当时,太原王蕴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而受皇帝的信宠,谢安不久又解桓冲的徐州授王蕴,既间疏王蕴和皇帝的关系,又削弱桓氏的兵权,也使太原王氏再握军镇,达到各大族势力基本上平衡。与此同时,又注意不过分伤害大族的既得利益,乃奏请追封晋初开国功臣的后裔,兴亡继绝。永嘉时,大量北民南渡,大族兼并流民为部曲,不立户籍。桓温执政时,曾行土断,三吴首当其冲,被括逃户多流入京师。有人主张彻底搜索,谢安不许,认为应以德政抚民,不行烦细苛政,加上强寇压境,不宜扰乱民心,故回答说:“京师若容不了这些人,何以称为京师?”(古义京曰大,师曰众)史称谢安“弘以大纲”“不存小察”,基本上类同于王导的施政措施。王导晚年不复理事,行无为之政,死后庾冰继任,则纲密刑峻,殷羡认为庾冰之政虽纲目不失,终是小道,不如王导之政。谢安十分欣赏和赞同这一评价。因为谢安为政宽恕,事从简易。人们都称赞他政如王导而文雅则胜过王导。

桓温(312~373)

中国东晋大将。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曾率军3次北伐,志在收复中原,以代晋称帝。
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尽力牵制和阻挠主张北伐者。永和二年(346),桓温乘成汉政权腐败,人心涣散之际,率军沿江直上,次年,平定蜀地,声望极高。五年,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乘机北伐,六年,朝廷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5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企图以此对抗桓温。九年,殷浩大败而回,免为庶人,内外大权遂集于桓温一身。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四月,桓温在今陕西蓝田击败前秦派来堵截的数万大军,前秦主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但桓温未乘胜进攻长安,而是坐待敌军自溃,终因军粮不继而于六月被迫撤退。十二年七月,桓温第二次自江陵北伐,八月,大败羌族豪酋姚襄的军队,收复洛阳。隆和元年(362),桓温建议迁都洛阳,主张永嘉以来流播的北人全部迁回河南。南下士族纷纷反对。东晋大臣相互猜忌和牵制,力量内耗,给前燕可乘之机。洛阳终于被前燕占领。兴宁元年(363),桓温已进位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以便代晋,决定北伐前燕。四月,桓温率步骑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仅数月,就以惨败告终。太和六年(371),桓温废帝奕为东海王(即海西公),改立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次年,简文帝死,桓温要求加九锡,作代晋的图谋,但不久即病死,由其弟桓冲代领其众。

读读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