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梅子泪满天腾讯视频:如果国民党要评选十大元帅,应该评哪些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07:03:36
假设他们也是1955年评元帅。

按照当时的资历和级别来说
何应钦、胡宗南、白崇喜、顾况同、薛岳、陈诚、刘峙
这七个人最有实力
剩下的冯玉祥和戴安澜已经死了,孙立人在这一年发动了政变被蒋抓了起来,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给共产党抓了去,卫立煌还留在大陆当政协主席。这些热门人选只好割爱了。
李宗仁前一年总统刚撤职,跟蒋闹番,姑且把他也算进去吧
阎锡山早在中原大战就跟蒋结仇,人家逃到台湾不易,还是算进去吧
张学良因为西安事变的事,此时正被蒋软禁,算了这个也算进去吧,人家是美男没办法
这样的话,十大元帅国民党版本新鲜出炉:
何应钦、胡宗南、白崇喜、顾况同、薛岳、陈诚、刘峙、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
蒋委员长签名于1955年通过咯!

国民党十大元帅应该是:李宗仁,白崇喜,阎锡山,陈诚,何应钦,卫立煌,薛岳,顾祝同,胡宗南,杜聿明

李宗仁(桂系,台儿庄大捷)
白崇喜(桂系,白军)
冯玉祥(直系,发动政变囚禁曹锟,北伐率领西北军)
阎锡山(晋系,山西王)
陈诚(1897--1965)
浙江青田人,字辞修,别署石叟。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北伐战争初期任第三团团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任第二十一师师长。同年10月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兼上海办事处主任
。1928年后任南京警备司令、整编第十一师师长。1930年升任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一师师长。后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围剿"。1933年7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主持训练任务。1935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陆军整理处主任及峨眉军官训练团教育长。1936年任军政部常务次长。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后,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在淞沪前线指挥作战。1938年后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三青团中央团部书记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1948年底起任台湾省主席、台湾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党政府"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
卫立煌(1887~1960)
中国爱国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字俊如。安徽合肥人。1912年考入湘军学兵营。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4师师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任南京卫戍副司令。1930年任第45师师长兼皖北警备司令。1931年,参加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1932年,任第十四军军长,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5年国民党召开五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鄂豫皖“清剿”总指挥。1936年任湘鄂赣边区“清剿”主任,陕甘绥宁边区“剿共”总指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1938年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1年任冀察战区总司令及战地党政委员会冀察分会主任委员。曾指挥过忻口会战。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率部收复滇西,打通中印国际公路。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全面内战爆发后,于1948年出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因消极避战,被蒋介石撤职查办,软禁于南京。1949年1月获释后出走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从香港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祝贺。1955年3月回到北京并发表了《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1960年1月17日卒于北京。
胡宗南(1896~1962)
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原名琴斋,字寿山。浙江孝丰(今安吉县)人。1896年生于浙江镇海(今宁波市),1962年2月14日卒于台北。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历任国民党军排长 、营长 、团长、师长等职。1932年率部入鄂豫皖苏区“围剿”红军。1933年进驻陕西陇南,封锁陕北苏区。1935年率部入川“剿共”,1936年任第一军军长兼第1师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率第一军参加淞沪抗战。后升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1938年移驻关中,参加兰封、信阳对日作战。1940年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入晋对日作战。1942年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十四军团总司令,代理军委会委员长行营西安办公厅主任。1944年改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郑州主持日军受降仪式。同年被授上将军衔。1947年3月率部进犯延安,以失败而退。后改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所部败退四川,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1950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澎湖防守司令”、“国防研究院”研究员等职。
杜聿明(1905~1981)
中国国民党军队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12年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连、营、团长。1932年任第25师73旅旅长。次年参加长城抗战,升任第25师副师长。1935 年任交通 辎 重学校学员队队长, 参加筹 建装甲部队。1937 年5月任陆军装甲兵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装甲部队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938年任第 200 师师长,参加台儿庄、兰封、信阳战役。后任第五军军长,曾参加桂南战役,收复昆仑关。1941年初任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团员,参加制定中英缅防御计划草案。1942 年2月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率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入缅作战。1943 年1月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郑州前线指挥所主任。1949 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12月被特赦。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5月7日在北京病逝。
何应钦(1890年-1987年。
字敬之,贵州信义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军委会参谋总长,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01年入读贵州陆军小学,后入武昌陆军中学。1908年到日本,初入振武学校,后入读陆军士官学校十一期,并加入同盟会。1916年回中国。1924年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任潮梅警备司令,由广东潮梅平定福建;后任东路总指挥入浙。1927年宁汉分裂时在龙潭大败孙传芳,之后调任全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1929年,任海陆空军总参谋长。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此后多次任军委会行营主任,担任"剿匪"前线指挥。何应钦被认为是国民党中亲日派人士,九一八事变后与日本交涉华北问题,负责签署塘沽恊定及何梅恊定。西安事变时,何应钦暂代总司令,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抗战爆发后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参谋总长等职。1944年11月后,历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重庆行辕主任。1948年接白崇禧任国防部长、1949年于李宗仁行代总统时任行政院长。1949年赴台湾,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直至去世。1982年出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首任会长。
戴安澜(1905~1942)
中国国民党将领。安徽无为人。字衍功,号海鸥。早年就读安徽公学。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32年冬 ,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任第25师73旅旅长,参加平汉线、台儿庄等战役。1938年5月,因功晋升 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第200师师长。该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 年 3月,戴安澜率部参加援缅远征军入缅甸支援盟军作战。5 月 25日,在细(包)摩(谷)公路郎科地区与日军第 56 师团遭遇 。激战中,戴安澜不幸中弹负重伤,次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因伤重不治殉国。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隆重举行追悼会,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撰写挽诗、挽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还有像薛岳、顾况同、孙力人、熊式辉、涂思宗、刘峙、张治中、曹浩森、方鼎英、胡琏、傅作义、程潜、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鹿钟麟、张学良、吉鸿昌、李济深、何成浚、李家珏、李品仙、刘镇华、罗广文、商震、盛世才、石三友、汤恩伯、孙殿英、苏炳文、宋希濂、杨虎城、吴奇伟、杨杰、严立三等等

根据各派系平衡原则应该是。
李宗仁,白崇喜,冯玉祥,阎锡山,
陈诚,何应钦,卫立煌,刘峙,顾祝同,胡宗南。

上为个大派系领袖,下为蒋介石的五虎将。蒋介石要当也当大元帅。

1.彭徳怀
(1898-1974)原名彭德华。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一六年入湘军。一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任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员);中共北方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

2.朱德
(1886-1976)字玉阶。四川省陇县人。一九○九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三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一九二二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一九二八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工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工一方面军总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3.林彪
(1907—1971年)原名林育蓉,字春阳。湖北省黄冈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南军区总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衩授予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1973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4. 刘伯承
(1892-1972),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贺龙
(1896-1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民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国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6.陈毅
(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土革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7.罗荣桓
(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书记;一一五师代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中共中

8. 徐向前
(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且、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央军委副主席.

9.聂荣臻
(1899-1992)四川省江津县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五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一九二七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0.叶剑英
(1897-1986)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雁洋堡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闽赣军区及福建军区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华南军区司令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职。 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