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until 连用 when:蒙特利音乐节相关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2:40:29
何时、因何原因开始的蒙特利音乐节。
蒙特利音乐节与各大音乐节相比影响力是什么程度
还有一些关于此音乐节的趣闻
拜托各位,谢谢!

蒙特利音乐节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型摇滚音乐节,蒙特利音乐节的成功也让很多人兴起了组织大型音乐节的念头,但是要想办好一个音乐节并不是有一个的愿望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良好的组织,有效率的行动,周密的计划,以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当然,优秀的乐队仍然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1969年举办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音乐节一直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节,但是坦率地说,它的成功完全是依靠50万年轻观众的对理想的热情和自制力。其实从一开始,这个音乐节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交通拥挤,很多人不得不放弃汽车,步行十几公里来到演出现场。还有,由于人数太多,现场出售门票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使得那些提前买票的观众产生了抱怨。并且也是由于交通的问题,第一个上场的里奇·海文斯(Richie Havens)不得不在台上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下一个演出者赶到为止。而且天气也来凑了一把热闹,在第二天的演出过程中,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要知道,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一场灾难。但是,即使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当音乐响起的时候,你仍然会被整个场面所震撼。毫不夸张地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完完全全可以代表了整个六十年代,反文化,乌托邦的理想,爱,自然主义,反战,迷幻药的精神之旅,政治聚会,民权运动,和平口号,嬉皮公社,以及摇滚乐。
  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相比,同一年在北加利福尼亚的一个赛车场举行的阿尔塔蒙特(Altamont)音乐节就显得糟糕的多。这个音乐节是由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主办的,他们选择了加利福尼亚的摩托党“地狱天使”来维护音乐节的秩序,这真的一个错的不能再错的选择。“地狱天使”们只知道喝酒,殴打他们看不顺眼的观众,殴打跳舞的观众,甚至殴打杰斐逊飞机乐队(Jefferson Airplane)的成员,直到最后,当滚石乐队演出时,一个“地狱天使”的成员刺死了一个黑人。从梅索斯(Maysles)兄弟拍摄的滚石乐队记录片《给我保护(Gimme Shelter)》上看,这次音乐节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这也预示了七十年代的一个暴力的开始。时代的风向真的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在那些大型的音乐节上,音乐家们突然发现观众的力量远比他们自己要强大的多,观众们可以让音乐家成为上帝,他们也能把他撕成碎片,实际上,是观众主宰了一个音乐节的成功与否,他们才是主角。就像在1970年8月的英国怀特岛(Wight)音乐节上一样。虽然英国的观众们叫喊着“让摇滚明星们把怀特岛震到海里去吧”,但是30万的观众并没有让这个小岛消失,相反,他们对一些乐队的态度实在算不上友好。而1972年在洛杉矶举行的号称“黑人伍德斯托克”的瓦兹塔克斯(Wattstax)音乐节倒是真的再现了一把黑人的团结力量。尽管由于某种原因,汽车城唱片公司(Motown)的音乐家都没有参加演出,但是这次音乐节仍然向世界展示了黑人权力的重要性。
  整个七十年代,真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节少之又少。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大型的音乐节,理由之一是他们越来越不喜欢那些在舞台上卖弄姿态的摇滚明星们。而为音乐节提供场地的农场主们也不喜欢音乐节,因为每次音乐节结束后,他们的农场几乎总是会变成一块光秃秃的空地。当地的警察更加不喜欢音乐节,每次他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怪人。七十年代中期纽约俱乐部朋克音乐风格的兴起实际上很有可能造成新一代的音乐家彻底从大型音乐节中消失。但是实际情况是,像齐柏林飞艇(Led Zappelin)这样的超级乐队仍然是各大音乐节的主角,主办方也越来越依靠大明星来支撑场面,一个音乐节有多少摇滚明星的参加似乎成了衡量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时候的音乐节也渐渐地向商业化靠拢,六十年代的共同理想已经不存在了,人们参加一个音乐节不再是要寻找具有相同文化理想和背景的同志,而仅仅是为了那些在舞台上的大明星们,或者简单一点说,为了找个乐子。这必然会带来这样的一个疑问,大型的音乐节为什么要存在?如果仅仅为了音乐,那么那些小一点的舞台似乎更能满足人们对音乐渴望。如果是为了高高兴兴地玩一把,那么为了这种高兴是否值得把自然的环境完全的破坏掉?
  到了八十年代,这种疑问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质问。环保主义者对音乐节的批评日渐激烈,有些聪明的音乐节组织者也会有意识的停办一年,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英国的格拉斯通布里(Glastonbury)音乐节的组织者迈克尔·伊维斯(Michael Eavis)就是这样做的。格拉斯通布里其实是伊维斯自己所拥有的农场,1971年,他在这里组织了第一届格拉斯通布里音乐节,随后这个音乐节停停办办,一直到今年。很难说迈克尔·伊维斯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农场里举办这个音乐节,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格拉斯通布里音乐节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是个挣钱的音乐节了。也许正是因为商业上的成功,才使得格拉斯通布里音乐节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的格拉斯通布里音乐节已经被称做是全世界最大的音乐节了。八十年代的音乐节大大小小,所有的音乐节都在想方设法的吸引观众,当然最好的做法莫过于请到大牌乐队的参加,或者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而在1991年,简的嗜好乐队(Jane's Addiction)的主唱佩雷·法雷尔(Perry Farrell)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他的想法是举办一个全部由当时的地下乐队参加的音乐节,并且演出地点不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像巡演一样在不同的城市演出,这就是后来的洛拉帕罗扎(Lollapalooza)音乐节。由于参加的乐队在当时都是属于主流唱片公司之外的乐队,而且他们的风格古怪,和观众平时看到的摇滚明星完全不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九十年代初期以西雅图乐队为代表的另类音乐的大爆炸,洛拉帕罗扎音乐节一下子吸引了大批的年轻观众。再加上1994年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二十五周年的纪念而举行的音乐节,人们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大型音乐节最繁荣的时候。年轻的一代争相玩起了他们父辈的游戏,他们扔泥巴,赤裸身体,嗑药,但是在这些背后,你已经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每年的夏天都是歌迷们最忙碌也是最兴奋的季节,他们会在世界各地穿梭旅行,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音乐节到另一个音乐节。而音乐节的主办者也全部都是一些非常专业的团队,他们要考虑观众的各种需要,吃喝住行,要考虑音乐节上的相关的产品销售,乐队的表演如何安排的更精彩,也要考虑所有人的安全,还要考虑如何让赞助商满意。商业赞助早就成为一个音乐节举行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没有商业赞助,就不会有每年夏天全世界成百上千个音乐节的举办。而大公司们也从音乐节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对于音乐来说,年轻人是个永远不会枯竭的市场。
  中国第一个摇滚音乐节应该是开始于1997年,那一年的3月在河北唐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新音乐节,虽然最后由于主办方事先并没有搞清楚摇滚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使得音乐节半途中断,但是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头。而真正的摇滚音乐节,要算是1999年的5月,北京迷迪音乐学校举办的第一届迷迪音乐节,当时的演出地点设在了迷迪音乐学校的大礼堂,观众大部分是音乐学校的学生以及其他的乐队成员,还有少量学校周围的居民。参加演出的也基本上是各个时期从迷迪音乐学校毕业的学生,因此这次音乐节看上去更像是一次迷迪音乐学校的汇报演出。虽然演出乐队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大部分观众还是在这个简陋的大礼堂里找到了某种归属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迷迪音乐节有了更大的场地,更多的观众,以及更高的知名度,但是它始终解决不了一些问题,像乐队过多造成水平不一,也使得每个乐队的演出时间太短的问题,像音响不好的问题,而这些却是一个音乐节的核心。每一年每一年,迷迪音乐节越来越像一次全国性的摇滚青年聚会,却似乎跟音乐没有什么大的关系。而中国其他的一些音乐节,像雪山音乐节,贺兰山音乐节和最近刚举行的草原音乐节,都存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主办者的缺乏经验而使得音乐节不尽如人意。也许在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被像伍德斯托克这样的大型音乐节的阴影所笼罩,我们总是在幻想在中国出现一次那样激动人心的场面,但是同时你也应该清醒的知道,大型音乐节的成功其实并不依靠某种偶然因素。要知道,没有六十年代那样的青年文化基础,没有每个夜晚的各个俱乐部的演出,就不可能会有伍德斯托克,即使偶尔出现过那么一个时刻,那也不过是你的幻觉。

蒙特利音乐节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型摇滚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