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兰实业有限公司:京杭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10:46:59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
隋代统一南北以后,陆续开挖了首尾相接的几段运河。
广通渠:从京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长达300余里。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宇文恺主持。以渭水为主要水源,除能满足关中用粮外,还有很大富余。
通济渠:从洛阳附近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迁都洛阳,为了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大业元年(605年),命宇文恺负责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200万人。同时,又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通济渠在黄河南岸,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到偃师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zhǔ煮〕,引黄河水进入淮河的支流汴水,经今开封市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等县,再东南,穿过今安徽宿县、灵壁、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xū yī虚移〕县注入淮水。两段全长近 2000里。施工时虽然也充分利用了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为有统一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主要还要依靠人工开凿,工程浩大而艰巨。可是历时很短,从三月动工,到八月就全部完成了。当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在凿渠和造船过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
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在修建通济渠的同时,征调淮南民工10多万扩建。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两渠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凿的,合称御河,两旁种植柳树,修筑御道,沿途还建离宫40多座。御河凿得很深,能够通行庞大的龙舟。隋炀帝立刻从洛阳登上龙舟,带著后妃、王公、百官,乘坐几千艘舳舻〔zhú lú竹炉〕,南巡江都。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兴建迷搂,广揽江南佳丽,奢侈糜烂,也因此葬送万里江山。
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利用卫河和芦沟(永定河)等自然河道开挖加深,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大业四年(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上)。当年完成。全长1900多里。大业七年(611年),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著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
疏浚江南河:春秋时的吴国,即以都城吴(苏州)为中心,在太湖平原凿了许多条运河,其中一条向北通向长江,一条向南通向钱塘江,这两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水道,就是最早的江南河。隋炀帝下令作进一步疏浚。《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记载:“大业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夏禹曾大会诸侯于会稽,秦始皇也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隋炀帝好大喜功,也要到会稽山,效仿夏禹、秦皇的故事。

隋朝的大运河
隋代统一南北以后,陆续开挖了首尾相接的几段运河。
广通渠:从京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长达300余里。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宇文恺主持。以渭水为主要水源,除能满足关中用粮外,还有很大富余。
通济渠:从洛阳附近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迁都洛阳,为了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大业元年(605年),命宇文恺负责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200万人。同时,又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通济渠在黄河南岸,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到偃师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zhǔ煮〕,引黄河水进入淮河的支流汴水,经今开封市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等县,再东南,穿过今安徽宿县、灵壁、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xū yī虚移〕县注入淮水。两段全长近 2000里。施工时虽然也充分利用了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为有统一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主要还要依靠人工开凿,工程浩大而艰巨。可是历时很短,从三月动工,到八月就全部完成了。当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在凿渠和造船过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
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在修建通济渠的同时,征调淮南民工10多万扩建。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两渠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凿的,合称御河,两旁种植柳树,修筑御道,沿途还建离宫40多座。御河凿得很深,能够通行庞大的龙舟。隋炀帝立刻从洛阳登上龙舟,带著后妃、王公、百官,乘坐几千艘舳舻〔zhú lú竹炉〕,南巡江都。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兴建迷搂,广揽江南佳丽,奢侈糜烂,也因此葬送万里江山。
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利用卫河和芦沟(永定河)等自然河道开挖加深,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大业四年(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上)。当年完成。全长1900多里。大业七年(611年),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著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
疏浚江南河:春秋时的吴国,即以都城吴(苏州)为中心,在太湖平原凿了许多条运河,其中一条向北通向长江,一条向南通向钱塘江,这两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水道,就是最早的江南河。隋炀帝下令作进一步疏浚。《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记载:“大业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夏禹曾大会诸侯于会稽,秦始皇也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隋炀帝好大喜功,也要到会稽山,效仿夏禹、秦皇的故事。

永济渠(海河到洛阳),通济渠(黄河到淮河),邗沟(淮河到江都),江南河(江都到余杭)四段

隋朝的大运河
隋代统一南北以后,陆续开挖了首尾相接的几段运河。

广通渠:从京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长达300余里。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宇文恺主持。以渭水为主要水源,除能满足关中用粮外,还有很大富余。

通济渠:从洛阳附近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迁都洛阳,为了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大业元年(605年),命宇文恺负责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200万人。同时,又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通济渠在黄河南岸,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到偃师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zhǔ煮〕,引黄河水进入淮河的支流汴水,经今开封市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等县,再东南,穿过今安徽宿县、灵壁、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xū yī虚移〕县注入淮水。两段全长近 2000里。施工时虽然也充分利用了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为有统一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主要还要依靠人工开凿,工程浩大而艰巨。可是历时很短,从三月动工,到八月就全部完成了。当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在凿渠和造船过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

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在修建通济渠的同时,征调淮南民工10多万扩建。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两渠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凿的,合称御河,两旁种植柳树,修筑御道,沿途还建离宫40多座。御河凿得很深,能够通行庞大的龙舟。隋炀帝立刻从洛阳登上龙舟,带著后妃、王公、百官,乘坐几千艘舳舻〔zhú lú竹炉〕,南巡江都。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兴建迷搂,广揽江南佳丽,奢侈糜烂,也因此葬送万里江山。

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利用卫河和芦沟(永定河)等自然河道开挖加深,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大业四年(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上)。当年完成。全长1900多里。大业七年(611年),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著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

疏浚江南河:春秋时的吴国,即以都城吴(苏州)为中心,在太湖平原凿了许多条运河,其中一条向北通向长江,一条向南通向钱塘江,这两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水道,就是最早的江南河。隋炀帝下令作进一步疏浚。《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记载:“大业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夏禹曾大会诸侯于会稽,秦始皇也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隋炀帝好大喜功,也要到会稽山,效仿夏禹、秦皇的故事。

(其他时期祥见--->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4%BA%AC%E6%9D%AD%E8%BF%90%E6%B2%B3

永济渠(海河到洛阳),通济渠(黄河到淮河),邗沟(淮河到江都),江南河(江都到余杭)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