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英文句子:哪种岩石是岩浆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6 18:09:12

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在野外观察,沉积岩常具有成层构造,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所独有的特征。而在岩浆岩发育的地区则常常见到节理,而基本上看不到层理;在矿物组合上,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容易保存,因此,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在沉积岩中很少见到。即使是同一族的矿物,比如虽然都有长石出现,它们在成分上也不一样。在沉积岩中的长石一般是钾长石和含钠高的酸性斜长石,而在岩浆岩中常常见到的含钙比较高的基性和中性斜长石,这些在沉积岩中都见不到。
自然界中的岩浆岩是个大家族,种类繁多,形形色色,仅现有的岩石名称就达千种之多。虽然各种岩浆岩之间存在着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产状和成因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过渡关系。因此,正确认识不同岩石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共性和特性,搞清楚它们的共生关系和成因联系,是对岩浆岩这个家族进行归纳和划分的主要任务。

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就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对岩浆岩的分类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科学家的肯定。一般情况下,划分岩浆岩类型主要考虑岩石的基本特征和产状两大因素。

在划分岩浆岩类型时,岩石化学成分中的酸度和碱度是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岩石的酸度,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的重量百分数。通常,SiO2含量高时,酸度也高;SiO2含量低时,酸度也低。而岩石酸度低时,说明它的基性程度比较高。

SiO2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一种氧化物,因此,它的含量有规律的变化是岩浆岩分类的主要基础。根据酸度,也就是SiO2含量,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酸性岩(SiO2 >66%)。

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碱度越大。 A.Rittmann 1957年考虑SiO2和Na2O+K2O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确定岩石碱度比较常用的组合指数(σ)。σ值越大,岩石的碱性程度越强。每一大类岩石都可以根据碱度大小划分出钙碱性、碱性和过碱性岩三种类型。σ< 3.3时,为钙碱性岩;σ= 3.3-9.0时,为碱性岩;σ> 9时,为过碱性岩。

除了岩石化学成分之外,矿物成分也是岩浆岩分类的依据之一。在岩浆岩中常见的一些矿物,它们的成分和含量由于岩石类型不同而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如石英、长石呈白色或肉色,被称为浅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云母呈暗绿色、暗褐色,被称为暗色矿物。通常,超基性岩中没有石英,长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矿物很少,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矿物组成位于两者之间,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根据产状,也就是根据岩石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每个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岩浆成分是相似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造成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根据上述原则,首先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它们就是构成岩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比如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境内岩浆岩极为发育,出露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60%,以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分布最广。

太古代侵入岩 太古代侵入岩为基性-超基性岩,呈透镜状,产于胶东岩群民山一段地层中,产状与地层一致,局部较复杂,经区域变质作用均已变为绿泥滑石片岩、云母滑石片岩、角闪岩等。岩体规模很小,长几米至十几米,宽2-4米。

元古代侵入岩 变辉绿岩-细晶闪长岩:呈岩株状或脉状侵入于胶东群和蓬莱群地层中,均遭受区域及热液变质作用。岩株出露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左右,脉体宽5-50米,长数百米。

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侵入胶东群地层中,分布于县境东部和东南部,面积较广。
粗中粒花岗岩:岩体与胶东群接触,西缘为断层接触,分布于巨山西,南起大道刘家,北至山王家。

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 粒状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为燕山早期侵入岩,分布于县境南部和东南部,是县内岩浆岩中面积最大的岩性。

密斑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燕山晚期侵入岩,分布于艾山周围和艾山-雨山岩体,在县境南部和中部呈长条状分布,出露面积较大。

萤石脉:为近东西向的条带状脉岩,分布于巨山沟至村里集之间,为县境内形成最晚的侵入岩脉。出露宽度最大5米,最长几百米。

新生代喷出岩 玄武岩:为喜马拉雅山期基性岩浆喷发出的岩石,分布于县内沿海一带,覆盖于第四系地层之上,呈致密疙瘩状、枕状等。熔渣状玄武集块岩为火山碎屑物,形成火山口地形和火山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