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血之狂暴换装:为了保护大自然,特别是保护珍稀动植物,国家专门什么,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20:12:58
怎么样?

鸟类天堂 莫莫格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白城市镇赉县,汹涌嫩江与温柔洮儿河交汇处,东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北与内蒙古毗邻,是科尔沁草原上一颗璀璨明珠,是人人向往、仙鹤迷恋、神秘而古朴的人间仙境,鸟类天堂。

莫莫格保护区始建于 1981 年, 1994 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我国第一批湿地名录, 1997 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2 年上划为省林业厅直属事业单位。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湿地类型保护区,全区总面积 14.4 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 以上,湿地综合评价指标名列全省第一,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在国际湿地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莫格保护区地质上属松辽沉降带的北段 , 呈现出嫩江及其支流冲积、洪积低平原地貌。发源于大兴安岭北端的嫩江 , 像一条玉带由北向南飘然而过。每当春秋之季 , 嫩江汇集了上游的山水溪流,带着百川聚汇奔流而下,泛洪期形成十余公里宽的之道,洪水退去,留下数十万公顷的漫滩、水弯、湖泊、泡沼,一望无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嫩江这条吉林西部的母亲河滋润着莫莫格水乡泽国。丰富的鱼、虾、贝、螺也为众多的水鸟提供了美味佳肴,莫莫格成为养育万物生灵的大地之母。

莫莫格保护区是鸟类自由翱翔、尽情歌唱的天地,是鸟类天然公园,是大自然赐予的生物宝藏,大自然用神功妙笔为莫莫格描绘了隽秀的湿地景观,使莫莫格的生态景观在同类保护区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羊草碱蒿平如绿毯,苔草小叶樟一椁一簇有如原始荒原,碱蓬红地毯美如锦缎,大小泡沼星罗棋布,有如散落的珍珠,正是这浩瀚水域、繁茂芦苇沼泽构成了江河水域湿地、苔草小叶樟湿地、芦苇沼泽湿地、碱蓬草甸湿地四种类型。独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构成,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内有植物 600 余种,其中经济药用植物 361 种;鸟类有 296 种,分属 17 目 55 科,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 雕 、白尾海 雕 、玉带海 雕 十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灰鹤、蓑羽鹤、白枕鹤、秃 鹫 等 40 多种。全世界有鹤类 15 种,其中莫莫格有 6 种,占鹤类总数的 40% 。鹤鹳类是莫莫格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该区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白鹤、东方白鹳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白鹤春秋迁徙停歇的数量达 500 多只,约占世界白鹤种群数量的 1/3 ;停歇期全年达 70 天左右,居世界各迁徙地之首;也是东方白鹳唯一的秋季群地,其数量最多达 800 多只,真是“白玉落地,嫦娥飞天”,景象之壮美,堪称世界之最。

莫莫格保护区正如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以她巧夺天宫的自然美,傲立在迷人的嫩江之畔,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

高黎贡山源于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脉,自北向南横亘在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它的东面是怒江(萨尔温江)大峡谷,西面是伊洛瓦底江。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高黎贡山中南段保山市的腾冲县、隆阳区及怒江州的泸水县辖区内建立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总面积124459公顷,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北段的怒江省级保护区并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北迄西藏,南北长约400公里,总面积达40.55万公顷的云南省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它北高南低,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720米。它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和“世界雉鹊类的乐园”。1992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确定了17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区域,其中高黎贡山是首要区域——横断山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我国纬度最南端较为完整的高山、亚高山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和异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类型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种类繁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有羚牛、孟加拉虎、白眉长臂猿、白尾梢虹雉等8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有树蕨、云南红豆杉、秃杉、长蕊木兰等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植物58种。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山脉的中上部,北纬24°56′—28°22′,东经98°08′—98°50′之间,由北、中、南互不相连的三段组成。北段位于北纬27°31′—28°22′,东经98°08′—98°37′之间,北与西藏察隅县接壤,东起怒江峡谷,西至担当力卡山山脊与缅甸相邻,面积24.32公顷;中段位于北纬25°11′—26°15′,东经98°40′—98°49′之间,西至高黎贡山山脊与缅甸相邻,东以泸水县、福贡县海拔2500m以上无人居住处为界,向南延伸到泸水县古登乡,北至福贡县的架科底乡,面积3.78万公顷;南段位于北纬24°56′—26°09′,东经98°34′—98°50′之间,东以泸水县和保山市隆阳区境内的高黎贡山东坡海拔1090m以上的山腰为界,西以泸水县、腾冲县境内高黎贡山西坡海拔1900m以上的山腰为界,面积12.45公顷。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83789.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3%;缓冲区面积142611.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2%;实验区面积7914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5%。生物走廊带,怒江范围内的两段116480公顷,保山范围内4916公顷。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三县,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两县区。其中,贡山县境内有独龙江、丙中洛、茨开、棒打四乡镇,福贡县境内有架科底、子里甲、匹河三个乡,泸水县境内有洛本卓、古登、上江、六库、鲁掌、片马六个乡镇,隆阳区境内有潞江、芒宽两个乡,腾冲县境内有明光、界头、曲石、上营四个乡。生物走廊带属贡山县的普拉底乡;福贡县的马吉、利沙底、鹿马登、腊竹底等乡;泸水县的洛本卓、称戛乡;腾冲县的五合乡;隆阳区的潞江乡。
在保护区周边的19个乡镇中,直接受益于保护区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效益的有109个村公所21.36万人口。保护区周边是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傣、僳僳、怒、回、白、苗、纳西、独龙、彝、壮、阿昌、景颇、佤、德昂、藏等1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稍多,傣族主要分布在隆阳区境内,怒族主要分布在贡山、福贡,独龙族、藏族仅分布在贡山县境内。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7种。该区域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是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的枢纽;植物组成复杂,起源古老,有许多种类为中药材、观赏花卉和森林蔬菜。王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冷杉、云杉、红杉直指云天。区内四季皆景,洁净的空气、溪流、明显的植物垂直带谱,令人留连忘返。夏季凉爽,平均气温12.7℃,为消夏避暑、观赏花卉、品尝森林蔬菜的好去处;秋季红叶漫山,层林尽染,景色壮丽;冬季可赏雪、观看野生动物。在王朗的周边还生活着一支古老而独特的白马民族,其语言、风俗、历史文化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并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传统,与王朗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从资金、技术、专家方面的援助,是以保护为目的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实行预约制度。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已经初具规模,有50人的接待能力,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已经形成,正在争取得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机构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被国际认证的生态旅游景区。

目前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早晨观鸟、穿越原始林、漫步大熊猫栖息地、观花路线、蘑菇识别路线、登山、野外露营、晚间讲座等;并可以举办一般会议培训和青少年夏令营以及学生实习。

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东濒黄海,相传因精卫填海而成陆。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海海岸,跨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五县沿海滩,全长582公里。面积243000(280000)公顷。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海洋湿地自然保护区。198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为生物圈保护区。1996年被接纳为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员。

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地域辽阔,土地面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海岸,是由长江口和黄河三角洲(连云港与射阳之间)两股泥沙流与海外波浪长期互相作用形成的巨大辐射沙洲。目前仍在向海外增长中,在两股泥沙相汇的东台、大丰沿海一带,滩涂增长最快,年均向海延伸0.5~1.0公里,滩面5~10厘米,年成陆面积约667公顷。区内地形平坦宽阔,其中散布着众多港汊。滩涂宽度4~10公里。气候因受海洋的影响具冬半年(9月至翌年2月)偏暖、夏半年(3~8月)偏凉,四季气候分明。平均温13~14.1℃,1月均温1℃,7月均温14℃,极端低温-17℃,极端高温39℃,无霜期约217天,年均降水量1020毫米,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7%以上,晚夏有时有台风影响。保护区地面水PH值大于等于7.0~7.5,矿化度大于等于10克/升。

保护区内水源主要为陆地水和海洋水两大类。陆地水主要有淮河流域与沂沭泗流域两大类水系和降水。沿海入海口大小几十处,比较大的河流如灌河、中山河、扁担港、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港、斗龙港、王港、川东港、东台河等十余条横穿区内,入海水量约占全省入海水量的90%。区内水源主要为陆地水区内滩涂,主要是(1128~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大量倾注入海的泥沙,长江等河留下泄的泥沙,以及海底的部分泥沙,在潮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下淤积而成广阔的粉沙淤泥质滨海平原。1855年黄河北起射阳南部、保护区核心区及大丰、东台等处滩涂仍保持50~200米不等的速度向海域延伸。

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和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理解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和濒危物种的行动,使可可西里藏羚羊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了让关心可可西里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关注藏羚羊命运的人们都想通过本网站对可可西里自然环境、地理地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基本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对可可西里的历史,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所开展的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因此,从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在网上介绍可可西里,介绍藏羚羊保护情况。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一、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概况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º25'~94˚05΄,北纬34º19'~36º16。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米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

本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

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C,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C(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C,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

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米/秒的大风(1990年7月9日16时47分),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

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分异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

本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据多年观察,哺乳动物有29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鸟类53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区内高等植物有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全区种类的41.56%。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嘱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