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五猖会自己感受:《文化苦旅》的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5 14:26:36
如果是网上载的 请留下网址
如果是自己想的 就最最好了~~
谢谢``

《文化苦旅》是一本著名的文学作品,相信我们很多人都阅读过,它是余秋雨老先生的第一部散文合集,其中包含了历史、文化散文,还有的就是一部分回忆性散文。“文化苦旅”,就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其中一个“苦”字,抒发了余老对中华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传神逼真地透露出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写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细细品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一部“苦涩的”文化史。
余老先生,1946年出生于浙江,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史学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对于作者余秋雨先生,我们就不多作介绍。余老先生《文化苦旅》一书,是一部游记类的散文,与他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比起来,其中的经历并不是那么的惊险,也并不像《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里的亲身涉险,用平和的心和舒缓的游历,缓缓道出了中华文化的悠远和深意,作者鲜明地写出了文化的深刻内涵,用细腻的笔触把文化刻录的淋漓尽致。
《文化苦旅》上下共有37篇,书中《道士塔》、《阳关雪》、《柳侯祠》、《莫高窟》、《白发苏州》、《江南小镇》、《风雨天一阁》、《上海人》、《庙宇》、《都江堰》、《牌坊》、《笔墨祭》、《信客》等多篇散文充满了灵性、悟性和责任,尤其是开篇的《道士塔》,但凡每一位中国人,读完之后,我们都会有一种愤怒——一种对王道士无比的愤怒和对当时中国官员的憎恨;我们都会萌生出一种伤痛—— 一种对中华文物损失的伤痛和落入外国人之手的辛酸。如今,我们还要到外国的博物馆才能看到古老的中国文物,就像英法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一样,给我们无法弥补的伤痛。而这些,也许就是余老“文化苦旅”四字中文化之“苦”的深刻表露吧,体现了“苦”的缘由,“苦”的所在,“苦”的境遇。
《文化苦旅》,开创了“文化散文”的先河,引领散文走向了新的高度,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赏读《文化苦旅》这一文学名著,我们能够看出余老突出的写作艺术和技巧,还有整齐的语言和精心的对比参照;散句、对偶、反复、顶真、回环、排比、比喻等和心理、环境、动作、肖像描写等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使文章伸缩有度,进退自如,语音感染力强烈,概括完整大气。
《文化苦旅》的思想精魂就在于一个“苦”字,在内容上鲜明地表现为对于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的深刻反思和中国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生动的体现。在我们对古中国文化拥有一种“苦涩”的感受之外,我们还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感自豪、敬重和无限的热爱之情。
《文化苦旅》的思想核心在于一个“苦”字,那么“苦”之所在呢?有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我觉得具体而深刻。“文化苦旅”之“苦”表现为:第一,中国文化历史命运之苦;第二,中国文人的艰辛之苦;第三,进行文化探索的历程之苦。以上几方面“苦”,深刻地体现出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可能这些就是余老先生《文化苦旅》标题构思的用意所在吧。
余秋雨老先生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他用简洁的文字,把中国文人、中国文化,缓缓地向我们到来,我们不仅能够学到余老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广阔的构思空间,我们还能了解到古老的中国文化,更深一步的体悟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为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品,《文化苦旅》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文化的一种解读,一种诠释。而读者要读,我想必要的文史知识还是要具备的。同时,你也许要一种对文化的向往敬仰之情,不然,实在无趣了一点。
推荐里面的《道士塔》《白发苏州》《夜航船》

提醒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文》还是有很多缺漏的。

万事"诚"为先—读后感

(李文)

这几天在网上读余秋雨老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颇多,读了很多篇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他那那篇反映"诚信"的《信客》,我们上次学生做作文也是写了反映"诚信"的话题作文,所以想把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谈一下.

《信客》写的是早年在乡间的事,那时候通信手段很落后,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我要说的是这里的一个老信客,曾有一次为客户送给女儿的红绸,而他也要为一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小小的一件事毁了老信客一生的名誉,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这就是不讲"诚信"的结果,哪怕只有仅仅的一次,这就是我要说的,在这个世界上,你要想顶天立地的站在这个世界上,请记住一句话:万事"诚"为先!

西方有句话:"他骗了所有的人,最后发现他被所有的人骗了."信誉,是对受权益的维护和尊重,承诺,就自己来说是一种责任,就对方来说是一种希望.失信和失诺,不管对象是谁,都是一种失责.然而,正是这种然否,才显示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高下,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何难追?因为言出诺随,方显君子本色."言必行,行必果",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存在的现代社会,承诺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一诺千金,才可赢得至高无上的信誉.

郑周永说过,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麦可格雷尔也说过,一切商业交易中,信用第一.请看美国的凯特皮勒公司是怎么做的.这个公司是世界性的生产推土机和铲土机的公司,它的广告中说:"凡是买了我们产品的人,不管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需要更换配件,我们保证48小时内送到你们手中,如果送不到,我们的产品就白送给你们."他们说一不二.有时候为了把一个价值50美元的零件送到边远山区,不惜用一架直升飞机,费用高达2000美元.有时无法按时在48小时内把零件送到用户手中,就真的按广告所说,把产品白送给用户.由于经营信誉高,这家公司历经几十年仍然兴旺.这就是讲究信誉给凯特皮勒公司带来的效益.正是有了信誉,才有了凯特皮勒公司的发展,才有了凯特皮勒公司兴旺.这就是说,承诺就是信誉,承诺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另一家国内的银行的员工们也很好的做到了讲诚信,维护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做到了名不虚传.当记者拿出1100元钱,却故意在存款凭条上填写了1000元,递进2号窗口.服务员热情饿接待了他们,并将多出的100元退了回来.这是发生在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工商银行吉林市湘潭储蓄所的一件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普普通通的银行的职工的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坚持,才换来了他们这样的文明称号,这种品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告诉我们:信誉要靠实际行动积累.

但也有一些单位口号喊得震天响,在真的有事发生后却一再推诿,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一消费者到一家门面堂皇,公开向消费者承诺"包修3年"电器商店,花820元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使用仅10天,就发现定时器失灵了.当该消费者带着发票把洗衣机运回商店要求换一台新的时,就惹得营业员满脸的不高兴.她说,换新的不可能,只能给你修理一下,今天没修理人员,你先运回去,明天派人.不得已,笔者只好运回去等人上门修.殊不知,修了坏,坏了修,折腾了好几个回合仍无效果.真是让人有克说不出,这样的服务,这样的承诺,又怎么能让人信服?这件事告诉我们:承诺不是只说不做.就像池田大佐说的:"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的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吸取的教训吧!

说到这里,不禁又想起了《礼记》上的一句话:"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这句话战国时期的尾生做到了.尾生曾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河水却开始上涨.于是他便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固守着诚信被淹死,要么丢掉诚信保全生命.尾生最终选择了诚信,抱柱而死,成就了千古美名.读来虽觉惨重,但在追寻诚信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正像《信客》里的那位老信客,一生的信誉毁在了那条窄窄的丝绸带上,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而他只能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世人,牢牢的记住那句话吧:

我个人觉得,写的并不好!
只是名字很好听,内容都是一些东拼西凑的,我看不来他的作品,包括他的说话,感觉很不舒服!
不过,他的文学功底真的很深,吾辈不及也。

http://cache.baidu.com/c?word=%A1%B6%3B%CE%C4%BB%AF%3B%BF%E0%C2%C3%3B%A1%B7%3B%B5%C4%3B%B5%E3%C6%C0&url=http%3A//www%2Ecnhubei%2Ecom/200601/ca985674%2Ehtm&b=1&a=0&user=baidu

文笔优美凸现四大看点 文化苦旅令人一唱三叹

(2006-01-23 03:42:0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文化苦旅》被推举为20世纪90年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因为余秋雨把游记写出了新意。”昨日上午,“书香伴你度寒假”进入第七站,武大文学院博导樊星教授应邀来到武胜路新华书店,点评余秋雨的成名作———《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四大看点

看点一:写出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性

如《洞庭一角》中,对历史人物忧患与洒脱、仗义与浪漫丰富底蕴的发现;《三峡》中对有关人物豪放与沉郁的比较,以及对于忠诚、忠贞等传统道德的重新审视,都超越了传统文化的一般之见。

看点二:探讨城市文化的品格

如《上海人》对于上海人精明、开放、洋气的积极意义,以及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的分析,足以唤起人们探讨城市文化品格的兴趣。

看点三:注意民族语言的深刻意义

《华语情结》一文中,对于海外华人“华语情结”的生动描写,说明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人们的精神所系,是民族文化、情感和地域情感的特殊显现。

看点四:“大散文”风格

优美文笔,洋洋洒洒万把字的“大散文”文体,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有深入的哲理思考,气势恢弘,一唱三叹。

将游记写出新意

“一般写游记,常常是先写山水美景,然后抒发抱负或情绪。”樊星说,这种游记很多人写,难出新意。

《文化苦旅》把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融在一起,颇具新意。如《三峡》写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神采飞扬、又写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沉郁苍凉、通过神女峰数千年苦苦守望的传说、屈原忠诚反遭贬谪、王昭君正直却受委屈,表达了作家对某些传统道德的质疑。

“作者写出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性,游记也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不是一个‘美’字所能包容得了的。”樊星如是说。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写出了上海的历史和特点,《上海人》因此在1980年代一发表就成为上海人争相传诵的名篇。

樊星说:“武汉也是一座风云际会的城市,首义路、八七会址等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大家有没有尝试去了解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把它的历史文化写入自己的作文呢?”

小学生从宜昌赶来听课

在一百余位听众中,黄安然小朋友最特殊,她是从宜昌赶来听课的。

黄安然今年上小学四年级,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听说樊星教授讲座的预告后,提前来到武汉。讲座结束后,她买了一本《文化苦旅》,并请樊星教授签名。

由于担心讲座记录不完整,一对父女轮流操作录像机,将樊星教授的讲座录下来。记者看到,不少家长用MP3现场录音,准备带回家给孩子听。

读者意犹未尽 讲座“拖堂”半小时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原定一个小时的讲座结束了。上午11点,樊星教授起身致意,但学生和家长意犹未尽,纷纷举手示意,要求和他交流。

有家长问:有些人提出《文化苦旅》中有一些硬伤,应该怎样看待?

“硬伤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有些问题是本来就有好几种说法,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作家写好文化散文的不易,需要深厚的学识为根底。”樊星说。

一位中学生说:“作文一般要求写800字,很难写出那种有思想的大散文,怎么办?”

“要求中学生写‘大散文’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在追求新意上下功夫。”樊星说,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是用文言文写的,就将一般的文学常识写出了新意。“写短文章一定要追求新意,出奇制胜。”

交流活动持续了30分钟。

讲座增加一场 武汉名师洪镇涛主讲“语感”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应读者要求,“书香伴你度寒假”活动增加一场。24日(本周二),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首届“十大名师”之一洪镇涛,将做客武胜路新华书店,为中小学生讲解“语言艺术鉴赏”。

洪镇涛老师说,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欣赏语言艺术,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讲座时间:24日上午10点;地点:武胜路新华书店“楚天都市报读者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