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e管理器:什么叫非主流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08:34:28

非主流;由生活在边缘的人组成,力求打造特色文化.以质量为重.重视原创,重视艺术性,

非主流文化指的是相对于西方中心的、理性主义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文化,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A 东方原始文化、非洲及美洲土著文化;B 地下文化;C 少数民族文化。
对非西方中心的原始文化的迷恋,在西方文化、文学史上并不罕见。蒙田曾在他的DesCannibales中赞美过接近自然的野蛮人的幸福而有德行的生活。蒲伯羡慕无教养的印第安人;18世纪对原始文化的兴趣在卢梭对“自然之子”虔诚的教义中获得了最圆满的表达;华兹华斯把最高的智慧赋予牧羊人和儿童,因为他们最接近自然。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对非主流文化、原始文化的迷恋更加强烈,兴趣范围也更广泛,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的。两次大战摧毁了西方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进步的文明史观为启示论的、以危机为中心的历史循环论所代替。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以有机体的生长、凋落比拟文明的周期性节律,“把世界历史看成一幅无止境地形成、无止境地变化的图景,看成一幅有机形式惊人地盈亏相继的图景”11 。
另一方面,19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学的长足进展逐渐打破了“西欧文化中心论”,给西方人提供了“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其中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同它的土生土壤联系着;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的影像印在它的材料,即它的人类身上;每一种文化各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情欲,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感情,自己的死亡。这里是丰富多彩,闪耀着光辉,充盈着运动的”12 。由是,许多现代主义作家出于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失望而转向非主流文化寻求信仰支柱和灵感之源。在《骑马出走的女人》(theWomanonride)中,D.H.劳伦斯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罗巴白种女人抛弃矿厂主老板的丈夫,走进了深山密林,自愿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印第安部落奇尔朱人的太阳神。小说特意安排了一场印第安长老和这位白种女人的对话:
“他说,她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离开白人居住的地方?她是不是想要把白人的上帝带到奇尔朱人这儿来?”“不是,”她楞头楞脑地说。“我自己也是从白人的上帝那儿走开的。我来寻找奇尔朱人的上帝。”……问她的话是:“白种女人来寻找奇尔朱人的神,是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上帝感到厌倦了?”“对了,她正是这样。她对白种人的上帝感到厌倦了。”她回答说,……她愿意侍奉奇尔朱人的神。 13
这段对话是颇具象征意味的,它道出了许多现代主义作家的心声。当然,由于每个作家在世界观和艺术旨趣上的差异,对非西方文化的追寻也是各有特色,各取所需的。D.H.劳伦斯看重的是原始民族中遗存的“血性”,作为疗救现代人苍白无力的理性的一剂良方;庞德欣喜若狂地在方块象形汉字中找到了超越西方拼音文字,创造一种“干而硬”的意象诗的可能性;黑山派的主将奥尔森力图从玛雅文字中得到神秘的启示,使他的“放射诗”成为一种“高能量的释放”(energydis charge),而福斯特则通过他的《印度之行》,“探讨了人道主义的局限性以及受其限制和不受其限制的世界”14。
地下文化是另一股原始冲动的能量集散地。地下文化是整个人类的潜意识领域,正如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可比之为人类的意识领域。这里心理层次的划分与文化层次的划分似乎有着某种对应。地下文化庞杂繁复、骚动不安,充满罪恶与危险,也潜伏着巨大的原始生命力和创造力。“垮掉派”等一大批波希米亚式放荡不羁的艺术家正是在黑社会中,在出售劣质饮料的烟雾腾腾的地下咖啡室与小酒馆中,在与毒品贩子、妓女和黑人爵士乐手的交往中,汲取了灵感和营养,逐步形成了自己“垮掉”的生活方式和惊世骇俗的美学风格。
少数民族文化往往由于游离于主流文化的控制而具有奔放、自由、受原始本能驱动的生命力强旺等特点,而引起现代主义作家的兴趣。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是20年代美国新黑人运动中形成的“哈莱姆派”,这派作家在肯定黑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用城市黑人的口语和俗语描绘黑人的生活和原始人的情绪,渲染异国情调,成为影响美国现代主流文化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潜流。

不用这么理论吧……
不就是少数人的,边缘的文化嘛
这么多话,再非主流也变成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