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乌江:都有哪些史料记载了 张居正 的事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3:17:38
发现关于他的评论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派。
希望大家不要提供现代的评论,说说史料的书名就可以领分会去了

中国历史进入16世纪,华夏民族面临着新的转折。一方面,以明王朝统治的社会走过了封建主义的颠峰,各方面的矛盾日益激化,经济走向衰弱;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某些特征在中国出现了许多萌芽。社会是进步,还是退化,中国将要作出艰难的选择。这时,明朝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就是籍录江陵的内阁相辅--张居正。他以远大的目光、明智的策略、严厉的手段,推行了政治和经济的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巩固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同时也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某些特点。因而,他也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理论家关注的"中国经济第一人",载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册。
  明朝的政治家张居正,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起,当了10年宰相,于万历十年(1582)年病死。他为扭转嘉靖以来朝政腐败的局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政治的工作,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贽誉为"宰相之杰"。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他5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当了大学士,48岁当了宰相。
  那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阶级矛盾尖锐,危机严重。他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一方面,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革新政治的措施。
  (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徐阶曾任过首辅,也是推荐他入阁的人,但当徐阶的亲属对清丈全国大地主隐瞒的庄田进行破坏时,他也决不宽恕。他主持颁布的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
  (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所以史书称他"善知人"。
  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边境义安"、"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一时政绩炳然"。
  万历五年,他的父亲去世。按照封建礼教,他应该回家"守制"。但他考虑到国事纷繁、主上年幼,仍然"吉服视事",没有回家守制。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说他"忘亲贪位"。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攻击他的人,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过去因攻击他而受到处分的人,一个个官复原职,竭尽全力在神宗面前污谄他。神宗被这些谗言迷惑了,遂公布他的罪状,下令削去了他的官秩,剥夺了他的谥号,查抄了他的家产,几乎劈棺戮尸,他的长子张敬修被捕人狱,其他亲属都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
  抄家的结果,才知他的家产不及严嵩的二十分之一。到1621年熹宗朱由校即位,恢复了张居正的官秩,重新予以葬祭。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他鸣冤,他的冤案才逐步得到了纠正。他的子孙也官复原职。
  张居正不仅热心于革新政治,还留下了一些内容丰富的政治论文和感情真挚的诗篇。有《张文忠公全集》传世。

  张居正(1525~1582)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字叔大,号太岳。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好学刻苦,12岁考中秀才,13岁到武昌参加乡试,试卷令主考官赞赏不已。湖广巡抚顾磷深知爱才道,认定居正是高才,尚须磨练,少年中举,容易得意忘形,因而有意使他落选,这一挫折激励他更加勤奋。16岁中举后,他专程到安陆拜谢顾磷,顾对他说:“上次乡试,因我多嘴,耽误你3年,实在抱歉。但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目光,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是一个年少得意的乡秀才。”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九年,因不得重用,托病回乡欲专心研究学术。后从父命又入京从政,任右春坊中允官国子监司业。严嵩罢相后,迁右谕德兼侍讲学士,领翰林院事。嘉靖四十五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隆庆元年(1567)入阁,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第二年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整饬边备"等改革政治的六条主张。隆庆四年十二月加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又以功加太子太师、少师。是年穆宗死,神宗年幼,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前后主政10年。其时国家危机四伏,为维持明王朝的统治,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万历六年提出丈量天下土地,使大地主豪强隐瞒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万历九年又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各项杂税合并,按亩折纳,征收银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他任用名将戚继光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击掠夺,使明王朝北部边关数十年无烽火之惊;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成效卓著。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嘉、隆以来政治混乱,财政匮乏的窘境,国势出现中兴景象,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僚佐的敬重,李贽赞为"宰相之杰"。

  张居正执政的10年,是明朝276年历史政治最为清明、国力最为强盛的10年,因而在其去世前便已达到权力的顶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明神宗特诏赐银1000两,资助张家在荆州城东门内修建府邸。府前当街,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敕赐“帝赉良弼”四个大字;其府邸中房舍精雅,楼阁凌空,“纯忠堂”、“捧日楼”互为映衬,蔚为壮观。府成之时,皇帝又御笔亲书对联“志秉纯忠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万年”相赠,以达奖掖褒赞之情。至万历九年十一月,张居正即以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晋太师兼太子太师、加封太傅衔、支伯爵禄……这一切,都充分展示出了这位官居极品的内阁首辅那鼎盛时期的荣耀与显赫。所以,当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六月死后,极尽哀荣,明神宗不仅为其亲颁谥号“文忠”,甚至还派太仆寺卿护丧回籍,给他在荆州故园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象辉煌的墓园。张居正忠于谋国,却拙于谋身,因其权重震主,祸荫骖乘,竟自骸骨未朽,门祚己倾。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御史羊可立便参奏张居正,攻讦他生前构陷宗藩辽王朱宪(火节)的种种罪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明神宗派司礼太监张诚,刑部右侍郎邱木舜等率锦衣卫查抄张府,满门禁锢,追逼拷掠,其长子敬修含恨自尽,次子懋修自杀未遂,家属饿死十多人。朝廷中更是浊流狂注,一时落井下石者众,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统统被罢黜削职。至于他一腔心血建树的新政,更是付诸流水。张氏一族遭此大难,倾间破败,他的墓地也就在劫难逃了。后来,因有众多大臣疏请从宽,神宗才只好下诏,允留空宅一所、田10顷,以赡养张居正的母亲。此后,因朝政腐败,国家多难,民不聊生,内外交困,人们追思张居正的功绩,纷纷缅怀万历新政给国家带来的清平气象。于是,到明朝万历四十一年,江陵县令石应嵩还曾为张居正重修墓园,再树新碑。当时,有一位诗人曾痛心疾首地悲吟道:“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但是,一切都为时过晚,明王朝终于在一片刀光剑影中翕然坍塌……直到清朝初年,其墓园的“翁仲华表,犹在草莽间”。

  白圭石 千户石

  附注:“千户石”,意为张居正的先祖为归州守御千户所的世袭千户;“白圭石”,意为张居正的曾祖张诚曾给他取乳名“白圭”;墓园仪门大门上方的黑色花岗岩匾额中的5个描金大字“张居正墓园”为荆州籍著名学者、华东师大博士导师、年逾85岁高龄的王元化教授提写;墓园东侧的碑亭正中立《张文忠公传略》碑,亭前楹柱上联文为:功焉罪焉,宁教天下百世公论,自有十年殊勋垂青史;祸耶福耶,岂必庙堂一言定谳,幸得千秋伟业驻揆席;墓园西侧的碑亭正中立《重建张居正墓园碑记》碑,亭前楹柱上联文为:精诚谋国,肩六合重任,弼成隆、万夸元辅;劲质忘身,负一生毁谤,功追伊、周傲麟阁。

  Copyright © 2005 www.zhangjuzheng.com 张居正纪念馆 版权所有

http://book.sina.com.cn/nzt/1068114836_zhangjuzheng/
去这个网站就有了。

张居正(1525-1582),明朝著名宰相,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翰林院编修、左中允、右谕德、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等,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聪明敏捷,深沉机警,胸有大志,勇于任事。明神宗年幼嗣位,他取代高拱而为内阁首辅,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当时吏治腐败,财政匮乏,边备废弛,民生凋蔽。张居正当政十年,振纲剔弊,大力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以求富国强兵。他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皇帝勤于讲学,亲理国事,戒绝游宴,节省费用;立考成法,明信赏罚,整齐号令,综核名实,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推行一条鞭法,均平赋役;清丈土地,抑制豪强,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兴修水利,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加强边防,用王崇古等人主持贡市,李成梁镇辽东戚继光守蓟门。通过改革出现了万历初年经济富庶、政治稳定、边防巩固的太平局面,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当然,在他当政期间,也有钳制言路,挟私报怨的缺点。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权要豪势们的利益,于是招致怨恨;同时由于他权柄独握,“几于震主”,使神宗皇帝也不能容忍。因此,他死后不久,即遭到激烈攻击、直至追夺官阶、抄家没产,家属罹难,他的改革也被扼杀。千秋功罪,自有评说。张居正是“功在国家”,难在身家。万历以后许多人公开要求为其平反,恢复名誉。天启元年(1621年),复官如初。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从小聪敏过人,十五岁成为诸生。湖广巡抚顾认为他的文章非同一般,说:“这是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的人材。”不久,张居正参加乡试中举人,顾解自己的犀带送给他,并且说:“你日后当腰佩玉带,这犀带不配玷辱你。”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改选庶吉士。每天采求国家的典章制度和各种掌故。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任他为编修,因急事请假回家,不久回到职上。张居正这个人,长脸形,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勇于任事,素以豪杰自许。然而性格深沉,胸有城府,人莫能测。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妒忌徐阶,和徐阶友好的人都躲开徐阶不相往来张居正却行为自如,严嵩也器重他。升任右中允,掌管国子监司业的事务。与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互相勉励将来能够担当宰相的大业。不久又回去管理春坊,升任裕王府讲读。裕王很善待他。王府中的太监也无不和张居正友好,而李芳更是经常向他请教书中的义理,广泛地联系到国家的大事。不久升任右谕德兼侍读,进侍讲学士,负责翰林院的事务。徐阶代替严嵩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全心信任张居正。世宗去世,徐阶草拟遗诏,拉张居正和他共同谋划。不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一个多月以后,与裕王府原来的讲官陈以勤一齐进入内阁,张居正任吏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充任《世宗实录》总裁,进升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这时距离他担任学士五品官仅仅一年多。当时徐阶以前朝老臣任内阁首辅,和李春芳都能屈己礼贤下士。张居正最后入阁,惟独他以宰相的身份自居见到九卿傲慢得很,没有延请接纳过什么人。间或说出一句话总是很中肯,所以人们特别害怕他,尊重也超过其他的宰相。高拱因凶狠暴躁被弹劾去官,徐阶也离职去官,李春芳成为内阁首辅。没有多久赵贞吉进入内阁,轻视张居正。张居正与故旧友好掌管司礼监太监李芳合谋,召用高拱,使他负责吏部以扼制赵贞吉,而夺李春芳权力。高拱到任后,更加与张居正友好。李春芳不久引退,陈以勤也自行引退,而赵贞吉、殷士儋都被诬陷罢了官,只有张居正与高拱在内阁,两人的关系更为密切。高拱主张封贡俺答,张居正也赞成,并将治边的策略教给王崇古等人。封张居正为柱国、太子太傅。六年考满,加少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因辽东战功,加太子太师。边境互市成功,再加少师,其余官衔如故。当初,徐阶既已去位,令三个儿子恭恭谨谨地跟随张居正。但是高拱很怀恨徐阶,唆使言官不断追究弹劾,徐阶的几个儿子多被治罪。张居正从旁向高拱为徐阶说情,高拱有些动心。而高拱的门客诬陷张居正接受徐阶儿子三万贿金,高拱为此责备张居正。张居正一听脸色大变指天为誓,话说得非常沉痛。高拱当即表示道歉,说自己不了解情况,两人的交情于是疏远。高拱又与同张居正友好的太监冯保有矛盾。穆宗皇帝患病时,张居正与冯保密商处理后事,拉拔冯保充当他在内廷的助手,而高拱却想除掉冯保。神宗皇帝即位,冯保用两宫皇太后的诏旨驱逐高拱。张居正于是代替高拱成为内阁首辅。神宗皇帝在平台召见张居正,对他加以奖赏勉励赐给金币及绣蟒斗牛服。从此赐赏不断。神宗皇帝虚心重用居正,居正也慷慨地以天下为己任,朝廷内外都想望他的风采。居正劝神宗皇帝遵守祖宗制定的制度,不必多作更改,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都是当务之急。神宗皇帝说这些意见很好。考核廷臣时,罢免不称职的以及依附高拱的人,再用诏旨在朝廷召集群臣严加整饬,文武百官都胆战心惊不敢出声。皇帝应当尊敬崇奉两宫皇太后。按照过去的制度,皇后与皇帝的生母并称为皇太后,而徽号则有所区别。冯保想讨好神宗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将两宫太后并加尊崇。张居正不敢违背,议定尊崇皇后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两宫的徽号于是没有差别了。慈圣迁居乾清宫,抚养照顾神宗皇帝,宫内的事务委任冯保,而把国家大权全部交给张居正。张居正执掌朝政,以尊崇皇权、考核官吏、明信赏罚,统一号令为主。虽然在万里之外,早晨下令,到了傍晚即得到施行。黔国公沐朝弼多次犯法,应当逮捕,朝臣商议以为难办。张居正提拔重用沐朝弼的儿子,迅速遣使去抓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沐朝弼到京师以后,张居正请免其死,禁锢于南京。运漕粮的运河修通以后,张居正根据每年赋税都是过了春天以后才起运,河流发水横溢,不是决堤便是干涸,于是采纳漕臣的意见,督令漕船的运军在冬十月兑运,到明年初全部发完,减少了水患的祸害。经过长期实行这种办法,太仓库的粮食储备充足,可以使用十年。通过边境互市增添了马匹,于是减少太仆寺的种马,而令百姓用银按价折纳,太仆寺也由此积蓄了四百余万两的银子。又用考成法督责吏治。起初,部、院复奏行令巡抚、巡按查勘的公事经常拖延不报。张居正命令按照大小缓急为期限,违误者要抵罪。从此,一切都不敢文过饰非政体肃然。南京小宦官酒醉侮辱给事中,言官请追究治罪。张居正把其中尤为激烈的赵参鲁降调到外地以讨好冯保,而后慢慢劝说冯保制裁抑止他的党羽,不要干预六部的事务。对奉命出使的太监,时常令缇骑暗中监视他们。冯保的党羽因此怨恨张居正,并且在心里不依附冯保。张居正因为御史在外面,往往欺凌巡抚,决心想惩治他们。遇事稍为处理不妥,责驾之声随下,又令他们的长官加紧考察他们。给事中余懋学请实行宽大的政策,张居正认为是讽刺自己夺了他的官职。御史傅应祯继而提出这个问题,而且说得更为中肯迫切。张居正把他关入诏狱杖打充军戍边。给事中徐贞明等人成群拥入监狱,带着衣物、饭食看望傅应祯,也被逮捕贬到外地。御史刘台巡按辽东,误奏捷报。张居正准备根据以往的典章制度制裁和督责他,刘台却抗命上奏批评张居正专横恣肆不守法度,张居正十分愤怒。神宗皇帝为此把刘台关入诏狱,命令杖打一百,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戍边。张居正在表面上假意上疏申救他,仅夺了他的官职。过了不久,还是把他流放充军。由此,各位给事中和御史更加害怕张居正,而心里一直愤愤不平当时,皇太后因为神宗皇帝年幼,对张居正非常尊敬和有礼貌,与张居正一起在内阁共事的吕调阳不敢发表任何不同意见。到吏部左侍郎张四维进入内阁时,更是恭恭敬敬地像他的下属一样,不敢以同僚自居。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能够运用智谋和权术驾驭他的下属,人们多愿意为他尽力效劳。俺答和明朝政府在边境互市成功以后,很久没有入犯扰害。唯独小王子的部众十余万人,从东北直至辽东,因没有获得通贡互市,数次入边劫掠。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作战打退敌人的进攻,积了很多战功以至被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甚为周到。张居正都很支持他们,边境晏然无事。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人也多次打败贼寇有战功。浙江的士兵和民众再次叛乱时,张居正用张佳胤前去安抚立即平定,所以世人都说张居正知人善任。然而他执法非常严厉。查核驿递,裁减冗官,清理学校,淘汰了很多人。公卿和众吏不得乘坐驿站的车马,与外出经商的商人没有区别。因为衙门官员减少,需要依次提升的人总是得不到补缺。大县的学生因名额太少,很难进取。也有很多人埋怨张居正

<<明史>>

明史,张居正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