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无法无线上网:佛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1 04:31:49
有心与佛结缘,但它不明白为什么。

这个是普通的佛学常识,我们四众同学都要知道。人家要问你的时候:你们学佛的人,佛是什么?你要能讲得出来。佛是释迦牟尼佛,古印度时候一个王子。这个不行,这个坐实了,引不起人家兴趣。你要把“佛”这个字的本义说出来,佛是什么意思?佛是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是智、是觉;智是体,觉是用。在中国文字里面找不到这样的字汇来翻,所以用音译。
  这个智有三种,觉也有三种。智,第一个是一切智,第二个是道种智,第三个叫一切种智,这个是“佛”这个字的体。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间一切法的总相,总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种智是知有,一切种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无碍。佛门里面常讲“万法皆空”,这个是一切智;万法皆有是道种智;《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一切种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智起作用就是觉悟,觉也有三种: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第二个是觉他,自己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主动帮助别人觉悟,这是大乘;别人来请教你,你教导他,帮他觉悟,这是小乘。大小乘差别就在此地。小乘是你来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萨,你们在《无量寿经》读到了,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你,主动去找别人,这是大乘,是觉他。第三种叫觉行圆满,这个很难。自觉,阿罗汉、小乘人自觉,觉他是菩萨。当然你自觉之后,你才能觉他,自己不觉而能觉他,没这个道理。所以觉他是菩萨,觉行圆满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发心觉他,你自己的觉悟是永远不会圆满,那是肯定的。世间法常讲“教学相长”、“师资道合”,老师教导学生觉悟,学生资助老师觉悟,彼此是互惠的。这个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能懂得,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问,你才觉悟;要没有学生问的话,你永远也迷惑,这一问就把自己搞清楚了。问了,自己答不出来,晓得自己还不行;问了,就有的时候能答,智慧开启了。不能问的时候,确实想不出这些问题。
  我们晓得到如来果地,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一切种智。人家问我佛是什么?你这样给他解答,他就会有兴趣了。佛教不迷信,佛教求智求觉!十方佛跟一切佛就是一切智一切觉,在大圆满里面显现出来了,这样一讲大家就好懂了,这个经文里头他讲这些事情。

佛的本意是圣贤,在我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
那些仅仅靠折磨自己考验自己来说明决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那是着相,是执著、是痴。灵悟在于放松自己、无拘无束,更高境界在于放松他人。
佛的异化是从佛的神化开始的。
把万人敬仰的圣贤神化,在认识还不发达的古代,并不是难事。
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这是一种虚质。
后来的佛,被当作人的心里那块善良、美好的部分。
佛在心头坐。
恻隐、热情、随顺……等等。我们要尊敬这些美德,呵护这些美好。见心见性。
要有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激之心。
再泛化,佛是万事万物中美好的那一面。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佛是什么,佛是什么样子。
佛在百草头。佛在万事万物,在任何时空。
礼佛,其实是珍惜、赞美、温存这些好的成分,并坚持“美好始终在”的这种信念。
发现美,并展示美,甚至创造美,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
“佛在心中”或“心中有佛”是做人的很高境界,但仍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激活万事万物的佛性,激发万事万物的美好。
我们需要对佛虔诚,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不仅仅是在心里默念,而是让每一个细胞都有体会,让美好渗透身心。
不仅仅是思想,不仅仅是感受,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出这些努力,去实现美好的大千世界。
被称为佛的先哲,正是这样通过实现了别人、美好了世界从而实现了自己。
参考资料:http://www.mie168.com/what/20050427/298.htm

记得同学毕业留言上有这样两句话:自拭—双清净眼,笑看孤月出浮云。佛是什么?佛就是这样一双眼,一双洞观宇宙人生真理之眼,一双独观自性清净之眼,一双悲悯众生生死苦迫之眼,一双奔流人生智慧之眼,一双笑看孤月浮云之眼。就在佛陀入灭的一刹那,诸河反流,疾风暴发,黑云四起,花木因之凋谢,鸟兽为之悲鸣,天人号涕,鬼神悲呤,皆曰:“佛取涅架,一何疾哉!世间眼灭!”从此,这世间少了一双伟大的眼睛,在众生的悲伤和愁绪中走向了涅磐。
这就是佛的眼睛,当众生处于黑暗中时,他给众生带来了光明和智慧; 当众生轮回生死苦海时,他为众生泛起了舟航。佛的眼睛,如中天炬日,照亮这世间,照亮这世间一切有生命的灵魂,照亮了这世间每一颗孤寂、疲惫而又愚昧的心。
佛陀的眼睛,洞察着千百亿世界中的每一个众生,关注着每一个流浪的生命,引导羞每一个漂泊的灵魂。可惜我们众生总是眷恋着这个世间不肯放舍,被世间万象所蒙蔽和迷惑,终日为名利和私欲所驱使奴役,只知道向外面的世界追求着,斗争着,贪求着,不顾一切,不择手段,乃至叫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问世间钱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众生啊,什么时候肯休息一下,老老实实的去内观自性,寻找一下那双明亮的心眼呢?什么时候能为了那双心眼而感动、而自在;什么时候能为那双心眼而停止奔忙的妄念、去感悟它的博大与美丽呢?
众生的眼睛,只知向外观看,看世间的不平,看世间的恩怨是非,看世间的祸福得失,看世间的荣辱名利。看了一日又一日,看了一年又一年,看了一生又一生,看到今天,只看得一肚子烦恼,一身的罪业,一味的轮回,只看得疲惫不堪,却又欲罢不能。岂知那佛陀心眼,早巳就在我们的生命中间,如如不动,一丝不染,只要我们肯回头,去内观自性。用我们自性的乐观去热爱生命,用我们自性的博大去包容一切事物,用我们自性的慈悲去怜悯一切众生,用我们自性的自在去随缘穿衣、吃饭、运水、搬柴,用我们自性的光明去照顾每一个行动的当下,每一个心念的当下,那打开的心眼,不就是佛眼吗?
有一首诗说得妙极了:青山何处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端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
佛是什么?佛是眼睛,一只内观自性。一只遍观世间。一只睿智,一只自在。

和田玉 释迦牟尼佛 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

佛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