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 boxshadow:为什么说半斤八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2 22:28:58

因为其出处为: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用于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扩展资料:

用法:

1、论才学,你们兄妹俩是半斤八两。

2、想想上周伊朗还是邪恶轴心一部分,叙利亚也是半斤八两。

3、你们两的本事也就是半斤八两了,都需加油才行!

4、我整天无所事事,而哥哥整天游手好闲,我们俩真是半斤八两。

5、原来咱们两个半斤八两,都是惧内俱乐部的。

参考资料:半斤八两   百度百科

历史上,一斤曾经是十六两,所以半斤是八两。半斤与八两二者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除了约定俗成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成语已经是一个既定的组合,他的意义甚至用法都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空穴来风),但是唯独这个组合你是难以改变的,同时需要结合给出具体的语境。而成语的意义和组合是确定的,不需要Content就可以独立存在并被正确理解。

扩展资料: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示例】:

1、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解释】旧的计量单位,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一斤的一半,所以是八两。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扩展资料

半斤八两

【读音】bàn jīn bā liǎng 

【释义】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例句】 他俩下起棋来半斤八两,水平差不了多少。

【近义词】

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

出 处:唐·李肇《唐国史补》:“贞元中;杨氏、穆氏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反义词】

天差地远 [ tiān chā dì yuǎn ] 比喻相差悬殊。也说天悬地隔。

出 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余小琴一想他是制台的少爷,有财有势,我的老人家虽说也是个监司职分,然而比起来,已天差地远了。”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
至于古称为什么用16进制?它的根源是什么?这就极少人知道了!
中国古称一斤有16两,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所以旧时的人是很讲诚信的!

释义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来源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示例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