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雷霆问道手游官网:求唐朝书法文化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6:48:47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字一开始都仅仅是表达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符号而已。汉字也不另外。但汉文字在从殷商的甲骨文、周大篆、秦小篆,再到秦汉时期隶书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地由实用转向美观。以隶书为分水岭,宣布了一个自觉的书法艺术时代的开始。
书法艺术在它的幼年,摆脱了文字形体、笔画上的约束,体现出一种超脱的风神。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陆机、王羲之、王献之作品中透露出的蕴藉和灵空,从本质上已达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南北朝时期,南中国的书法界依然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天下;北中国在佛教盛行,刻碑、造像风气大炽的情况下,产生了以刚狠、强猛为特点的“魏碑”,与二王的风流温柔相反相成。但这些大楷书的碑刻,还没有完全脱尽隶书的习气。直到隋朝时“隋碑”的出现,才正式确定了楷书的形式。进入唐朝,书法艺术便发展到了集大成时期的最辉煌阶段。先有初唐四杰,后有颜真卿、柳公权,楷体书法日臻完善,楷体四家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中,唐朝就占了三位。
宋代书法大胆突破了二王在行草书体方面的一统天下,植根二王,益以颜体,开创了新的行草风格。
元朝时期,赵孟府反省了唐贤以至宋人的偏颇,他的楷书重新以二王为根基,从而开创了书法艺术楷书的最后一体——赵体。
宋朝淳化年间,宋太宗命王著临拓宋以前的古贤墨迹,用枣木镂刻下来,一共拓了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法帖》。自此以后,明朝人看准了刻帖能赚大钱,于是崇尚帖学蔚然成风。这些刻帖,不是柔媚时尚的行草就是馆阁之体的小楷,成就不大。但另一方面,明代书家们的作品多以深厚的知识为功底,所以又不失清秀俊美。
清初四家翁方纲、刘石庵、成亲王、铁保的书法,集帖学之优,但功力不逮。随着考据学的兴起,清朝人发现了书法艺术品中的薄弱环节——篆、隶二体,于是急起直追,抚碑刻,寻墨迹,开创了一代新的古朴书风——新篆隶,书法艺术进入了求变时期。
处于求变时期的中国书法艺术,越来越向多样化、深入化发展。撇开不善书的“名人字”不谈,也涌现出了不少书法大家,如于佑任、沈尹默、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都为晚近书坛增色不少。
综观书法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由于受各个历史时期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民风习俗的影响,书法的时代气息与书法家的个人风格也各不相同。以唐代为例,由于“隋碑”的出现,正式确定了楷书的形式,但同样是楷书,又有欧、颜、柳等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欧体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颜体端庄大方,点画肥厚,结构规整疏朗,极有大家气派。柳体骨力遒劲,结构劲紧,对后世影响很大。
书法不同于写字,是一种艺术创造,它要求作者要有多方面、多年月的探索。这当中,各人所走的道路是不同的,他们的出身、环境、师承乃至思想性格、审美观点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作品中,就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
书法家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说明他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把字写好,而是在作品中溶进了自己的思想,而这种思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因此 也就出现了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的情况。
对于大家都说好的作品,因为所有的人都能认同,说明它没有特色,属于大众化的东西,因此算不上书法,只是字写的方方正正、漂漂亮亮而已,任何人只要肯下功,都可以做得到。要把写字上升到书法,必须有很好的悟性,否则就不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更不会出现大的飞越。
对于书法作品的评价,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写得好坏之外,鉴赏者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如果鉴赏者连起码的知识都没有,再好的东西也不会认出来,甚至把写得很一般的东西当成宝贝看都不是没有可能。
书法作为一种国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收藏热方兴未艾,只有我们懂得什么是书法,才能慧眼识珠,把真正的好东西收入自己的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