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の夜をこえて网盘:金庸在文坛的成就和名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6:22:17

好极了
只是现在封笔了,要是继续写的话该有多好。

金庸,原名查良镛( Louis Cha),浙江海宁人,生於1924年。

金庸是香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

金庸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华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报人。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於1959年,他亲手创办了香港《明报》,之后又相继创办了《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并在新加坡创办了《新明日报》、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新明日报》。自1959年至1993年,金庸曾担任香港《明报》社长、董事长、名誉董事长。在此期间,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余年,出版有《香港的前途》等中英文政论集。为此,金庸於1981年获英国授以"英帝国官佐勋"衔(OBE),於1992年获法国总统授以"荣誉军团骑士勋衔"、奖励其对新闻事业、政治、评论、文学创作及文化交流的贡献。

金庸於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担任香港廉政专员公署市民咨询委员会召集人和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自1985年至今,他还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金庸於2000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

在文学创作上,金庸著述甚丰,迄今为止他已写下十五部长篇小说,分别为:《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越女剑》。其中若干部小说已译成英文、日文、法文、泰文、越文、马来文及朝鲜文等在海外出版发行。同时,这十五部作品均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广播剧和舞台剧等,陆续在世界各地上演。金庸於五十年代下半叶至六十年代初,还曾担任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的编剧和导演,创作了十余部电影剧本,其中《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此外,金庸还为报刊杂志撰写大量的随笔、散文、电影短评和戏剧评论。

在学术研究上。金庸研究涉及法律、历史和佛学诸领域,他曾发表多篇论文,如《色蕴论》、《袁崇焕评传》、《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全真教考》,等待。他於香港大学设立了"查良镛学术基金",并担任主席,邀请各国学者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自八十年代至今,金庸先后获得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创价大学授以博士学位,并获得香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和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聘任为名誉教授,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慕莲学院,英国剑桥大学鲁宾森学院及李约瑟研究院、澳洲墨尔本大学和新加坡东亚研究所选为荣誉院士。

金庸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牛津大学汉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香港明河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拥有多个世界级学府荣誉博士衔头、年逾80的中国当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其15部经典著作早已成为全球华人家传户晓的巨著,所谓「凡有井水处,必有金庸书」,成就至此,夫复何求?然而他还剩下一个梦想,就是当上一个如假包换的学者。五年半前金庸接受浙江大学聘任为文学院院长,满以为可为自己的人生另创一高峰,岂料多年来金庸连遭内地学者炮轰,指他「没有当学者的资格」,梦碎梦醒,金庸最后选择辞退院长之职回港。究竟,内地学者何以质疑金庸的学术地位?实情又会否另有文章?文:王思澄、蔡静雯 图:本报资料室

上月21日,内地消息传出,叱?中国文坛的武侠小说大师查良镛(笔名金庸),正式辞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一职;然而,浙江大学接受本报查询时强调,尚未接纳查良镛的辞职申请,发言人说:「查教授仍然是该校文学院院长。」

查良镛以五年半时间和心血,投放在浙江大学的文学系,何以突然萌生去意?表面上看,查大侠以「年事已高」,以及希望在05年拨出更多时间,到英国牛津大学进行讲学及研究工作,以履行在该所国际学府出任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责任云云。

然而,据本报获悉,一手把查大侠带进浙大的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在04年7月正式离任浙大党委书记后,对查良镛的决意离去,可谓起?重大影响力,因为他在五年半前就任文学院院长时曾说过:「会与张浚生共进退」。但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内地学界对查良镛的「狠狠批评」,令这名一代名家立足内地学术界的步伐,举步维艰,意兴阑珊。

事实上,当上学者乃查良镛早年的心愿,多年前他接受传媒访问时,曾直言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再去研究学问,当一名学者」,反映这名当代小说大师好学不倦之心。

终於,99年3月,在好友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浙大党委书记)穿针引线下,查良镛一尝多年来的心愿,当上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自此以后,常以学者身份,在内地学府举办有关历史的讲座。殊不知内地学界对查良镛当学者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并形成支持与反对两大阵势。

南大院长 质疑金庸
还记得94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将金庸在中国文坛地位,排在第四名,仅次於鲁迅、沈从文、巴金三位文学大师,却排在老舍、郁达夫、王蒙之前,事件引发学术界的评弹,认为金庸根本没有这个资格;五年后,即99年浙江大学聘任查良镛为文学院院长时,这股批评声音,更愈演愈烈。

先说浙大校园内,有部分老师认为,以金庸在海内外的名声,的确有助该所由工科转变而来的综合性大学,加添文墨气;但有部分文科老师却坚决反对金庸担任院长职务,认为他始终是一位小说家,没甚教学经验,当他面对求知欲极强的大学生发问时,若没有稳固的学问根底,最终只怕会敷衍了事,所以,浙大聘任金庸当院长,乃一个错位。至於校园以外,除作家王朔发表公开文章,指骂金庸的作品为「四大俗」之一,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也是较「激」的批评者。

董健教授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这个排名只是他(王一川)个人主观的评价,不能代表所有学者的意见,当时有很多学者都写过文章,反对金庸的排名,因大家认为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只是通俗小说,不是文学,故他并不是学者,不应把他排上去,加上金庸历年的成就,只限於创作上,却不是学术研究上,(在其任职文学院院长五年半裏)我没见过他发表历史或文学的研究,也没见过他参加各种学术组织,他在内地学术界,其实没有甚麼位置。」

内地传媒曾报道,指查良镛曾在一个演讲中,内容错误百出,令在场学生不停哄笑,场面尴尬。不过,董健院长却说:「他(金庸)没讲错甚麼,是传媒报道错误而已,但演讲会的确搞得不太成功。」

原来,查良镛在2000年,亲自到南京大学进行交流,并举办演讲活动,学生们都期望鼎鼎大名的名作家金庸,可以与人分享他写武侠小说的技巧和心路历程,然而,查良镛却婉拒学生的邀请,「他表示不愿讲,反而要求讲一个名为《南京历史和政治》的题目,结果他的表现,令一众师生们大失所望。因为一个历史讲座的主讲者,演讲时除了要提及历史史实外,也应透过讲者自己的学术研究,表达独特见解,但查良镛的意见大部分都是其他学者曾经说过,并没有自己的研究和发现。」董健说。

中文教授 举例批评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也认同董健教授的讲话,并强调这是内地「大部分学者的意见」,理由是查良镛本身对历史的认识并不足够,根本没有资格做学者,更遑论是文学院院长。他引述其中一些事例,指04年夏天发生在查大侠身上的一件尴尬事,事后亦有内地传媒报道,他说:「据报道称,去年四川成都举办一个历史讲座,对象都是大学生,作为讲者的查先生,在讲座上自称是研究少数民族的专家,当他提到一个位於四川的『羌族』时,竟然说『正在研究羌族的灭亡』,但其实这个民族还在,也无灭亡预兆,不明白他为何提出此言,不管如何,他(在大学生面前)说了出来,就成了谎言。」

王彬彬续说:「长江源头(在沱沱河,即位於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雪山),即使是小学生也会知道是在甚麼地方,但查先生竟在讲座上说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名,奇怪得连我也忘记了,但在我印象中,这个地方相距长江的真正源头,远达几千里呢!」据本报翻查内地传媒报道的资料,引述当日查良镛提及长江源头,竟是「九寨沟」,事件掀起许多学者批评,纷纷指摘查良镛对考据的认识不足。不过,不可不知,查大侠向来说话口吃、普通话和广东话也说得不准,上述事件是因别人听错了或是真的说错了,实在不得而知。

港学者为金庸平反
「说到学术层次,历史的真实性很重要,尤其在大学的学术世界裏,必须追求真实的历史,这完全不同於写小说,写小说甚麼都可以写,也毋须一定要真实,对我来说,查先生只是一个出名的武侠小说家而已。」王彬彬说。

以上的事例,至本报截稿前仍无法获金庸回覆求证,而最终他亦在狠批之声下辞职。但面对「反金庸派」多年来的连环炮火,一众力撑金庸的学者,也不得不「击鼓鸣冤」,替他说句公道话。港大教育学院副院长谢锡金认为,查良镛极有资格当文学院院长。

谢锡金说:「文学院其实包括很多学系,例如中文系、文学系、历史系等,一个人根本没有可能精通各个学科,若院校的方向是以研究文学为主,金庸当然能胜任,更重要的是,院长一职不单局限於教学层面,亦需要有领导能力及名望,带领院校的发展,例如招揽世界著名的学者及帮助学校筹款等,而以金庸的名望,胜任有余。」

当事人称学问不足
的而且确,无论是浙大前党委书记张浚生或是校长潘云鹤,也曾公开表明,聘任查良镛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名气和国际地位,从而增加浙大的知名度,为浙大变身成国际级学府铺路。「他(指查良镛)来了以后,引进了不少世界著名的教授和学者,到浙大进行交流或讲学,几年之间,的确令浙大增加了不小知名度。」一名浙江大学教授说。

其实,金庸也曾公开对外界攻击作出宽怀的回应,他说:「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喜爱与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好了。既受了这麼多幸福,偶然别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同时,他对自己在学术上的表现,也不大满足,过往多次谦称「自己的学问很不够」,就在01年5月本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活动上,查良镛与中大学生展开对话时说:「发现(自己)比其他教授的功力差得远,所以我得在这方面努力。」。

虽然,若论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未能如文学家鲁迅、巴金、茅盾、钱钟书等的文学作品般,能反映时代变迁或对人生有所启迪,但无论如何,金庸的作品,早已获得「家传户晓」、「雅俗共赏」的正面评价,单是这点,许多文坛大师的作品,也未必能及;至於金庸的文学及历史等学术地位,亦已争论多年,是耶非耶,恐怕也要留待历史论定。

老大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