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小精灵我是高手:介绍下柴可夫斯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00:41:02

中文名: 柴可夫斯基
英文名: Tchaikovsky, Pyotr Ilyich

生 於: 07 / 05 / 1840

卒 於: 06 / 11 / 1893

国 籍: 俄罗斯

乐 派: 浪漫乐派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国著名作曲家,近代评论家都说柴可夫斯基是个『怪人』。他不见容於任何团体,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独自过著异乎常人的生活。柴可夫斯基的早年生活却很寻常。他生於1840年,父母都是中产阶级(父亲拥有一个铁矿场),他们送他上寄宿学校、念大学,希望他做个律师。柴可夫斯基对这样的生活其实厌恶到了极点。虽然有个快乐无忧的童年,但他的个性优柔寡断,根本不懂得如何建立人际关系。8岁那年,他被送到寄宿学校。被迫脱离母爱的庇护,对他真是难以忍受的感情折磨,郁闷人生自此开始。柴可夫斯基於是寄情於音乐。从小学钢琴的他很快便崭露头角,且到22岁之前都在圣彼得堡音乐院选修音乐课程。后来他放弃了法律,成为专修音乐的学生,3年后就开了第一场个人作品演奏会。柴可夫斯基的人生充满矛盾。他与当时最杰出的作曲家交往,如鲍罗定、穆索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但却格格不入。他觉得待在俄国快喘不过气来,於是云游四海,但却又迫不及待想回家。他只要一想到要与他人亲密接触就却步不前,内心又渴求热情洋溢、海誓山盟的情爱关系。

他的作品旋律优美动人,著名的作品有「天鹅湖」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组曲、「1812」序曲、「悲怆」交响乐等,都是深受欢迎的作品。

生平大事

1840年: 5月7号生於俄罗斯沃基斯克。
1845年: 开始自行在家中的钢琴上弹奏。
1847年: 无师自通的掌握了初步弹奏技巧。
1848年: 举家迁往圣彼得堡,进寄宿学校就读。
1849年: 因父亲工作的关系,全家迁往圣彼得堡,开始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
1859年: 从法律学校毕业,随后进入司法院担任事务员。
1861年: 进入音乐学院跟随音乐院院长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
1862年: 开始在司法部任职,当一个小官吏。
1863年: 放弃主修的法律,全力攻读音乐。
1865年: 柴可夫斯基自音乐学院毕业。同年,《特性舞曲》首演。
1866年: 搬到莫斯科。
1867年: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交响曲完成。
1868年: 柴可夫斯基开始与俄国国民乐派「五人组」得成员交往。
1869年: 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最著名的管弦乐幻想曲「罗密欧与茱丽叶」,同年他坠入爱河,爱上了女歌手黛西利‧雅尔托。
1872年: 他不得不放弃作曲的日子,而以乐评家的方式写乐评糊口,前后长达四年之久。
1874年:创作出降b小调《第l号纲琴协奏曲》。
1876年: 年底开始与富有运输商的遗孀梅克夫人间长达十三年的神秘交往,梅克夫人也他的赞助人,两人始终都只靠书信联络,两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见过一面。
1877年:《天鹅湖》首演;与梅克夫人开始通信;与安东尼娜相识结婚。创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1878年: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号交响曲在尼可拉‧鲁宾斯坦的指挥下,在莫斯科初奏。
1879年: 歌剧「尤金‧奥涅金」首演,获得相当的成功。
1880年: 完成「义大利随想曲」、「1812年序曲」时,柴可夫斯基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作曲家了。
1884年: 柴可夫斯基获得沙皇赠勋。
1885年: 出任俄国音乐协会莫斯科分会会长,同年完成了著名的「曼佛瑞德交响曲」。
1887年: 柴可夫斯基到欧洲各国游历演出,获得无比的成功。
1888年: 首次前往西欧巡迥指挥演奏。
1889年: 写出著名的芭雷音乐「睡美人」。
1890年:《睡美人》在圣彼得堡首演。
1890年: 与梅克夫人的决交
1892年: 完成曲芭蕾音乐《胡桃钳组曲》,并进行首演。
1893年: 逝世,葬於圣彼得堡。柴科夫斯基的死因一直扑朔迷离,早期有人说是因为染上霍乱,但现在可推断於他是自杀。

浪漫主义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首次记录柴可夫斯基涉足音乐的是1844年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他帮助母亲创作了一首歌《妈妈在彼得堡》。小时候,他就有机会一直在家里听他母亲唱民歌、流行咏叹调和浪漫曲,还能听到管风琴演奏的乐曲,其中就有莫扎特的《唐.爵凡尼》(莫扎特是柴可夫斯基毕生最爱戴的作曲家),这一切在柴可夫斯基幼小的心灵中早早的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柴可夫斯基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50年—1859年,他就读于法律学校,在校期间,他在由盖利.罗玛科执导的合唱团帮忙,师从鲁道尔夫.肯蒂居学钢琴,并向肯蒂居的哥哥学习和声。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被分配到司法部,但他仍然忘不了音乐。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在安东.鲁宾斯坦和赞瑞巴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废寝忘食的钻研学习,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

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他还与民族主义作曲家的“强力五人集团”(尤其是跟其中的巴拉基列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建立了密切联系。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斯塔索夫称柴可夫斯基为“强力集团里的第六号成员”。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梅克夫人的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她本人酷爱音乐,喜欢弹钢琴。在一次听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乐曲之后,她不禁心醉神迷,对作曲家本人也心驰神往。但他俩却约定“永不见面”,而且确实从未违反。不过,梅克夫人每年提供的那笔钱对柴可夫斯基意义重大,使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心操劳而专心至志地从事音乐创作。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88年,沙皇亚力山大三世授予他年俸。柴可夫斯基多次出访外国,使他名闻遐迩,圈内外人士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和作曲家。1891年他出访美国。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斯基担任指挥。几天后,他感染了霍乱,于11月6日在圣彼得堡逝世。

现在人们常把柴可夫斯基的3部芭蕾舞剧《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视为经典之作,至今盛演不衰。

俄国民歌和19世纪俄国沙龙歌曲是柴可夫斯基抒情天赋的源泉,他在他的作品中或引用《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或摹仿《第一交响曲》、《第二弦乐四重奏》这些内容。它们的影响贯穿于柴可夫斯基的声乐作品之中,甚至影响到他的器乐作品主题。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的主体往往富于感染力,动人而又哀怨。

柴可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我的交响曲中的每个音符,都是出自我的内心深处。”他的创作之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的音乐的基调是以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柴可夫斯基还采用了不少俄国和其他国家的名著作为创作的题材,而且能够把原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梅克夫人在写给柴可夫斯基的一封信中写道:“在你的音乐里,人们能够受到至善至美,并感受到他们最深切的愿望,还能获得现实生活不能提供的幸福

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伏特金斯克矿山的督察;他的童年是在典型的富裕员族家庭中度过的。小柴可夫斯基身体脆弱,温柔善感,对音乐特别富于感受。 10岁时,柴可夫斯基被送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曾在司法部任职。在这段时间中,他一直抓紧学习音乐,参加交际性钢琴演奏,并写出他的头一批作品来。1862年柴可夫斯基进人彼得堡音乐学院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1865年柴可夫斯基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囵成绩优异获得了银质奖章。翌年,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柴可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11年之久。
1877年,柴可夫斯基经历着严重的精神危机,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年,他出人意外地同音乐学院的一个女学生结婚,但是他的家庭生活也在这同一年间宣告结束——他们离婚了。这一年在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是精神最为苦痛的一年。他得了严重的精神衰弱症,为此他辞去音乐学院的职务,并就此远离教学工作。此后,他主要住在乡下或到国外,多半在瑞士或意大利。这期间,通过鲁宾斯坦的介绍,他得到热爱音乐并且富有的梅克夫人的赏识和资助,使他得以专心从事创作,柴可夫斯基同梅克夫人的这种特殊而又显得有点神秘的关系一直保持了13年才突然中断。
1885年,柴可夫斯基重又积极参与音乐社会活动,他担任俄罗斯音乐协会莫斯科分会主席,他的声名开始远扬国内外。他在彼得堡、莫斯科、哈尔科夫和过油萨等地指挥演赛自己的作品,还到德国、捷克、法国、英国和美国旅行演出,到处获得热烈的欢迎。1893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音乐博士的学位。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60年代中期到1877年离开音乐学院是他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这时 期的代表作品有歌剧《叶市根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三部交响曲和其他一些标题交响音乐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和《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交响幻想曲。1877年开始至晚年,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二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五交响曲人歌剧《黑桃皇后》、《第六交响曲》、舞剧《睡美人》和歌剧《约兰塔》等。
柴可夫斯基在晚年达到了创作的顶峰,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交响乡曲》(“悲怆”),是他的绝笔之作,同年10月由作者在彼得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不料,过不多日,他突然得了重病,11月6日便猛然长逝,下葬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基地。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涉及各方面的体裁,数量也很可观,他一共写出十部歌剧、三部舞剧、六部交响曲、四套交响组曲、一系列标题性交响序曲、幻想曲和器乐协奏曲,还有上百首浪漫曲和大量钢琴作品等.从他的气质特点上看,他首先是一位抒情诗人和心理戏剧家。他所创造的鲜明、深刻而有力的旋律形象,具有令人心驰神往的感染力,他的作品当他在世时便已受到听众的普遍赏识和欢迎。柴可夫斯基也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作曲家之一。

彼得‧伊利契‧柴可夫斯基,一位知名的俄国音乐家,相较於同时期的「俄国五人组」(桂宜、鲍罗定、穆梭斯基、林姆斯基-柯萨可夫、巴拉基雷夫),他的作品既包含国民乐派的描述性标题音乐,又有古典乐派的抽像美感,但在浪漫的风格中也富含了俄罗斯的地方色彩,十分的具有个人特色。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

於1840年5月7日诞生於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从小就对音乐有极度的狂热,尽管如此,由於他小时候在音乐方面并没有什麼特殊表现,所以他从法律学校毕业后便在司法部担任一小职员;到了1862年,柴可夫斯基开始接触了音乐班,并且研习了有关音乐的课程,终於,他辞去了司法部的职务,开始以教授钢琴维生并积极从事作曲;他的第一首公开演奏的作品是一组舞曲,於1865年9月时由小约翰‧史特劳斯指挥,在帕弗洛夫斯克的露天音乐会上演奏;之后,他开始於俄罗斯音乐协会分会任教,虽然薪水相当微薄,但却不能改变他想成为一位音乐家的决心;随著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的作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注意;如同大家所知,他的作品中较知名的有:天鹅湖、罗密欧与茱丽叶、1812序曲等等。

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

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中最困扰他的莫过於他的同性恋倾向,当时的风俗并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可怜的他便将此事长期压抑在心中,为此他还迫使自己与一曾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安东妮娜‧米尤柯娃(Antonina Milyukova)结婚,当然,可想而知这段婚姻并不幸福美满,两人共同的生活让柴可夫斯基几乎要崩溃了,虽然最后这段姻缘还是以离婚收场但却暂时遏止了他是同性恋的谣言;在柴可夫斯基的生命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女人—娜婕达‧冯‧梅克(Nadezhda von Meck),她与柴可夫斯基长期通信并提供他旅游四处及作曲生活所需的经费,尽管两人的书信来往相当频繁也相谈甚欢,他们却有一种共识就是不要见面,即使不巧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或是擦肩而过他们也都当作互不相识以保持彼此在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死因成谜

柴可夫斯基的晚年并不同於一般作曲家的穷困潦倒而是拥有相当的名气与成功,而他的死因却一直都是个谜,有人说他是饮用生水而感染霍乱而死,也有人说他是自杀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柴可夫斯基怕同性恋的事事迹败露而自杀的;不管如何,他所作的曲子知名度并不因为他的死而有所减弱,甚至流传至今依旧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也是所有作曲家所盼望的结果。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去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然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以后在梅克夫人资助下,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创作。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