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陈仓的案例:牧竖的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8 22:46:51

【牧竖】
牧奴;牧童。《楚辞·天问》:“ 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 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宋 陆游 《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 太祖 以 韩林儿 称 宋 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 基 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 启 讨灭了 有扈氏 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

原文
《牧竖》(1)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2)。各登一树,相去(3)数十步。少顷(4),大狼至,入穴失子(5),意(6)甚(7)仓皇(8)。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9)令(10)嗥(11);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12)且(13)爬抓。其一竖又在彼(14)树致(15)小狼鸣急;狼辍声(16)四顾(17),始(18)望见之,乃(19)舍此趋彼(21),跑(21)号如前状。前树又鸣(22),又转奔之。口无停声(23),足无停趾(24),数十往复(25),奔渐迟(26),声渐弱(27);既而(28)奄奄(29)僵(30)卧,久之不动。竖(31)下(32)视之(33),气已绝(34)矣(35)。
2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神情很慌张。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它的嚎叫)停下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断了气。
3注释
(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谋:谋划,商量。分:分别。
(3)去:距离。
(4) 少顷:片刻,一会儿。
(5)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孩子(两只小狼)丢了。
(6)意:神情,神态。
(7)甚:程度副词,“很”。
(8)仓皇:慌张。
(9)故:故意。
(10)令:使。
(11)嗥(háo):吼叫。
(12)号(háo))大叫。
(13).且:并且。
(14) 彼:另外的。
(15)致:导致,致使。
(16)辍声:停止了叫声。
(17)四顾:四面张望。
(18)始:才。
(19)乃:于是。
(20)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趋:跑向。
(21)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22)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23)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24)趾:通“止”,停止。
(25)数十往复:倒装句,“往复数十”意为“来来往往不下数十次”。
(26)迟:迟缓,缓慢。
(27)弱:微弱。
(28)既而:不久。
(29)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30)僵:僵硬。
(31)竖:笔直。
(32)下:向下。
(33)之:代词,文中代指母狼。
(34)绝:断。
(35)矣:语气词,表示语气“了”。
4阅读提示
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出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本文记叙了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表现了两牧竖的机智和勇敢。
本文哪两点表现了牧童的机智?

1、 捉住小狼,分工爬到树上。
2、 使小狼叫,让大狼来回奔跑,并使大狼累死。
牧童的做法太残忍,狼也爱他的小狼啊,之所以老狼会累死,是因为这无私的母爱啊,这是一种无聊的残忍。
文中的牧童和《童区寄传》中的区寄都善于利用对手的心理和弱势,用智慧战胜对手
5作者简介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