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去皮视频:匈奴人到欧洲后情况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9:48:35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奴人於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

阿兰人的灭亡
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奴军战於顿河沿岸,却音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於匈奴。匈奴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著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奴在顿河流域附逼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开动他们极具毁灭性的铁蹄,踏向西方。

对日耳曼民族的征服
374年时,位於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它辽濶的疆土东起至顿河,与阿兰人接壤;西至德聂特河与西哥特人为邻;南起黑海北至德聂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奴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被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机造反,内乱以致东哥特人屡战屡败,终於475年投降。 东哥特人减国后,匈奴人接著继续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聂斯特河为险,布兵防守,试图击匈奴军於半渡。匈奴军一边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大部却从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这边西哥特人在河岸构筑工事备战正酣,却不料被拦腰一顿痛打,数十万人马渡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并於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没法控制管辖下的诸侯和领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奴人之手。

对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进攻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后对色雷斯连年侵扰。431年,东罗马帝国不得已,答应每年向匈奴交纳页税,并允许他们在境内的几个城镇同进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杀死与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权独揽。他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他将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继插手西罗马帝国的外交事务。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贡税,匈奴人则以此为藉口於441年向拜占庭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才被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於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撒。 443年,匈奴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奴订立和约。

阿提拉的统治时期,盛极时的匈奴帝国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对西罗马的侵略和匈奴帝国的瓦解

罗马军队在教皇里奥一世的率领下,打败阿提拉带领的匈奴人。451年,在意大利本土,入侵的匈奴人被击退。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著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奴军团洗劫了位於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於被打败。尽管匈奴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面临著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最终由於汪逹尔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

影响
匈奴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的帝国很快被瓦解后,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失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们把丛林裏的日耳曼人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摧毁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的历史消失后,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

匈奴后裔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关于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于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奴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奴邦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奴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匈奴人将日耳曼驱出丛林导致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匈奴人是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我国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殷商时期,他们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匈奴元气大伤。
西汉晚期,匈奴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被汉军打败,逃到欧洲

东汉初年,匈奴贵族中的反汉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东汉明帝、和帝时期,汉军数次攻打北匈奴,直至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大败,只得向西逃窜。

北匈奴战败后,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此立足后,又出没于天山南北进行掠夺。公元2世纪初,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最终在欧洲边缘阿兰人居住的土地上停留下来。阿兰人属突厥系游牧民族,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建立了强大的王国。4世纪下半叶(约360年),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杀死阿兰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迫使日耳曼人向西迁移

在阿兰国休整后,北匈奴恢复了元气,暂时居住在顿河草原一带。在匈奴人西面,居住着两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盟,另一个是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联盟。西哥特人联盟的西南方,就是罗马帝国的领土。当时的日耳曼人住在森林里,他们基本上以打猎为生,衣兽皮,食兽肉,住草棚,没有文字,没有礼仪。他们从来不洗浴,罗马人避之惟恐不及。

匈奴人对顿河以西东哥特人控制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人向东哥特人发动进攻。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下,东哥特王自杀,一部分东哥特人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随后追击,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流域。匈奴人的这次进攻几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驱动起来,纷纷向西逃窜,到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

东西哥特人得到罗马皇帝瓦伦斯的允许,越过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的色雷斯地方避难,人多得无法计数。但罗马帝国官吏对这些流民也进行残酷压迫,导致哥特人纷纷起义。378年,瓦伦斯调集大军欲在阿德里亚堡一举消灭反抗的哥特人。但在哥特人的重装骑兵面前,罗马方阵步兵溃不成军,瓦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仅仅几十年内,一些日耳曼人王国相继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在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征战过程中,匈奴人很少参与,他们大部分辗转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不久,在乌尔丁大单于率领下,匈奴人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乌尔丁非常有野心,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都能征服。400年,匈奴在乌尔丁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迫使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向西罗马腹地转移。

到了奥克塔尔大单于时期,匈奴人以大匈牙利平原(当时称潘诺尼亚)一带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匈奴帝国,都城建于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在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以确保边境的安宁。

“上帝之鞭”阿提拉

匈奴人真正强大始自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国王之后。与他的前辈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他和他的匈奴铁骑被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称为“上帝之鞭”。

445年,阿提拉掌权后,马上发动了针对北欧和东欧的大规模战争。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投降。

巩固了东北方后,阿提拉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与匈奴人签订和约,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磅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

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阿提拉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对西罗马帝国作战

450年,阿提拉派使者去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遭到拒绝。阿提拉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

他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天法国)发动进攻。经过一番攻城略地,最终匈奴军主力开始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停止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伺机与敌决战。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展开决战。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双方阵亡将士达16.5万人(一说30万)。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匈奴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452年,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阿提拉率领匈奴军队翻过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随后,匈奴人挥师直捣罗马城。西罗马皇帝慌忙请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荷诺利亚公主送来,他还会再次前来攻打。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

逐渐走向衰亡

453年夏天,阿提拉暴病而亡。匈奴人拦住一条河流的水,把阿提拉的遗体埋葬在干枯的河床下,然后再开闸放水。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都被处死,以使后世的盗墓者得不到线索。阿提拉的坟墓至今仍是个谜。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打起了内战。趁此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又被迫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后来,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死在战场上,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下去,逐渐被其他民族融合,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后世有人猜测匈牙利和奥地利人有匈奴人的血统,但至今未有定论)。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匈奴人西迁,将日耳曼蛮族赶出丛林,匈奴的铁骑和日耳曼强悍的入侵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并使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走向分裂、衰弱,直至灭亡,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进入了封建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关于匈奴族西迁的历史,中国史书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1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

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

-- 匈奴人的历史
匈奴人将日耳曼驱出丛林导致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匈奴人是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我国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殷商时期,他们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匈奴元气大伤。
西汉晚期,匈奴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被汉军打败,逃到欧洲
东汉初年,匈奴贵族中的反汉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东汉明帝、和帝时期,汉军数次攻打北匈奴,直至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大败,只得向西逃窜。
北匈奴战败后,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此立足后,又出没于天山南北进行掠夺。公元2世纪初,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最终在欧洲边缘阿兰人居住的土地上停留下来。阿兰人属突厥系游牧民族,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建立了强大的王国。4世纪下半叶(约360年),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杀死阿兰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迫使日耳曼人向西迁移
在阿兰国休整后,北匈奴恢复了元气,暂时居住在顿河草原一带。在匈奴人西面,居住着两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盟,另一个是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联盟。西哥特人联盟的西南方,就是罗马帝国的领土。当时的日耳曼人住在森林里,他们基本上以打猎为生,衣兽皮,食兽肉,住草棚,没有文字,没有礼仪。他们从来不洗浴,罗马人避之惟恐不及。
匈奴人对顿河以西东哥特人控制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人向东哥特人发动进攻。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下,东哥特王自杀,一部分东哥特人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随后追击,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流域。匈奴人的这次进攻几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驱动起来,纷纷向西逃窜,到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
东西哥特人得到罗马皇帝瓦伦斯的允许,越过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的色雷斯地方避难,人多得无法计数。但罗马帝国官吏对这些流民也进行残酷压迫,导致哥特人纷纷起义。378年,瓦伦斯调集大军欲在阿德里亚堡一举消灭反抗的哥特人。但在哥特人的重装骑兵面前,罗马方阵步兵溃不成军,瓦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仅仅几十年内,一些日耳曼人王国相继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在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征战过程中,匈奴人很少参与,他们大部分辗转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不久,在乌尔丁大单于率领下,匈奴人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乌尔丁非常有野心,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都能征服。400年,匈奴在乌尔丁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迫使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向西罗马腹地转移。
到了奥克塔尔大单于时期,匈奴人以大匈牙利平原(当时称潘诺尼亚)一带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匈奴帝国,都城建于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在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以确保边境的安宁。
“上帝之鞭”阿提拉
匈奴人真正强大始自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国王之后。与他的前辈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他和他的匈奴铁骑被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称为“上帝之鞭”。
445年,阿提拉掌权后,马上发动了针对北欧和东欧的大规模战争。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投降。
巩固了东北方后,阿提拉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与匈奴人签订和约,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磅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
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阿提拉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对西罗马帝国作战
450年,阿提拉派使者去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遭到拒绝。阿提拉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
他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天法国)发动进攻。经过一番攻城略地,最终匈奴军主力开始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停止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伺机与敌决战。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展开决战。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双方阵亡将士达16.5万人(一说30万)。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匈奴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452年,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阿提拉率领匈奴军队翻过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随后,匈奴人挥师直捣罗马城。西罗马皇帝慌忙请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荷诺利亚公主送来,他还会再次前来攻打。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
逐渐走向衰亡
453年夏天,阿提拉暴病而亡。匈奴人拦住一条河流的水,把阿提拉的遗体埋葬在干枯的河床下,然后再开闸放水。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都被处死,以使后世的盗墓者得不到线索。阿提拉的坟墓至今仍是个谜。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打起了内战。趁此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又被迫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后来,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死在战场上,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下去,逐渐被其他民族融合,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后世有人猜测匈牙利和奥地利人有匈奴人的血统,但至今未有定论)。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匈奴人西迁,将日耳曼蛮族赶出丛林,匈奴的铁骑和日耳曼强悍的入侵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并使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走向分裂、衰弱,直至灭亡,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进入了封建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和罗马人大打了几仗,都胜了,还灭了东罗马.后来成了匈牙利

到达最远的一支参加了对罗马城的洗劫,并最终推动了灭亡西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