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朋友的爱称备注:能不能介绍一下沙龙这个人和他的政治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4 17:07:29

沙龙生平大事回顾:

  1948年,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担任步兵连长。

  1953年,为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袭击,沙龙率领特种部队“101部队”袭击约旦,造成69名平民死亡。

  1967年,沙龙担任装甲师师长,当年以军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

  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再度爆发战争后,已经退役的沙龙复出担任师长,并且违抗上级命令率部跨过埃及苏伊士运河。

  1977年,沙龙当选议员并出任农业部长,当时他是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积极鼓吹者。

  1982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策划以军突袭黎巴嫩,企图铲除以该国为大本营的巴勒斯坦游击队。

  1983年,由于司法当局调查发现沙龙涉嫌对在贝鲁特发生的屠杀平民事件负有间接责任,他在国内外压力下被迫辞职。

  1998年,时任外长的沙龙敦促以色列人在以军占领土地上尽量“攫取更多的山头”。

  1999年大选后,沙龙击败内塔尼亚胡出任利库德领导人。

  2000年9月28日,沙龙对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进行“访问”。反对这次访问的几百名巴勒斯坦游行者随即与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这一事件引发了巴以间暴力对抗不断升级。

  2001年3月7日,沙龙击败巴拉克出任总理

  2003年1月28日,沙龙以绝对优势再度当选总理

  2003年12月18日,沙龙宣布“脱离计划”,呼吁取消定居点。

  2005年2月8日,沙龙与巴勒斯坦领导人达成停火共识。

  2005年9月12日,以色列完成从加沙地带撤军。沙龙坚决撤军的主张引起利库德集团内部“反叛分子”强烈不满。

  2005年11月21日,沙龙宣布脱离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准备在今年3月举行的大选中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对决

  2001年2月7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在总理大选中击败看守政府总理巴拉克,成为以色列下一任总理。

  在阿拉伯人眼中,沙龙嗜血成性,是屠杀阿拉伯人的元凶;在支持者眼中,沙龙是以色列的保护神,只有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才能最终天下太平。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龙出生在特拉维夫附近的卡法-马拉勒村。沙龙并非他父母的姓。他的父母是从俄国来的移民,名字是施纳尔曼。但他后来把名字改为沙龙,因为这两个字听起来更象犹太希伯莱文。

  13岁时,沙龙参加了地下犹太自卫队,手中握着一把匕首,在夜间执勤,防范阿拉伯人的袭击。这把匕首是他在年满13岁的犹太受戒仪式上得到的礼物。从那时起,沙龙的一生就一直在同阿拉伯人作斗争,连他的自传都题名《斗士》。

  也许是因为沙龙鹰派的性格,以色列记者乌兹·本扎明把沙龙同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相提并论。在1985年出版的沙龙传记《沙龙:以色列的凯撒》中,本扎明列举了大量沙龙残暴对待阿拉伯平民的行径。他写道:有一次,当部下在折磨并枪杀一名阿拉伯老人时,沙龙却在一旁笑。

  在阿拉伯的新闻报道中,沙龙的名字就如同屠夫。连阿拉伯妇女在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儿时都会说,再不乖的话,沙龙就会过来把你抓走!

  沙龙有如此名声,并非偶然。他军旅生涯的三大有争议记录都同屠杀阿拉伯人有关。一次是1953年在约旦河西岸的村庄滥杀村民;一次是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轰炸贝鲁特;一次是1982年萨布拉和沙提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

  1953年至1957年间,沙龙领导着101特种部队,专门负责越过边境境对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他的手下曾突袭约旦河西岸的奇布亚村,屠杀了69名村民。据以色列史学家称,101特种部队接到的指示是杀无赦,以报复巴勒斯坦人在其它地方发动的恐怖行动。沙龙在自传中也承认奇布亚村有百姓遭到屠戮,但是他说那是误杀。国际法专家认为,沙龙应为此受到审判。

  沙龙的第二项血腥纪录是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当时沙龙任国防部长,是黎巴嫩战争的主要策划人者。在战争中,以军兵临城下,包围贝鲁特长达3个月之久。由于有些巴勒斯坦游击队员混迹在百姓中,沙龙的部队就不分青红皂白,执行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政策。1982年6月,沙龙下令部下彻底摧毁贝鲁特南部的巴勒斯坦村落,因为那里住有恐怖分子。沙龙后来辩称,轰炸行动是必要的,至于大量无辜百姓丧生,应该怪罪巴勒斯坦游击队。

  1982年9月16日到18日间,同以色列结盟的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奉沙龙的命令,在萨布拉和沙提拉两大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开杀戒。据以色列情报部门统计,大约800名平民在这起屠杀事件中丧生。但巴勒斯坦方面估计有2000人遭杀戮。第二年以色列调查这一事件的委员会裁定,沙龙对这起血案负有间接责任。

  1985年,一份美国军事法律评论分析认为,沙龙对上述屠杀行为负有指挥责任。1999年,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被海牙国际战争法庭以科索沃战犯的名义起诉时,也是引用类似的法律条文。

  由于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沙龙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一职,政治生涯也一度黯淡。不过,正如沙龙在他的《斗士》自传中所写道的:以色列的政治就象一个不停转动的大车轮,有时你转到上面,有时转到下面,但车轮总是在不停地转动。(

沙龙生平大事回顾:

1948年,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担任步兵连长。

1953年,为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袭击,沙龙率领特种部队“101部队”袭击约旦,造成69名平民死亡。

1967年,沙龙担任装甲师师长,当年以军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

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再度爆发战争后,已经退役的沙龙复出担任师长,并且违抗上级命令率部跨过埃及苏伊士运河。

1977年,沙龙当选议员并出任农业部长,当时他是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积极鼓吹者。

1982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策划以军突袭黎巴嫩,企图铲除以该国为大本营的巴勒斯坦游击队。

1983年,由于司法当局调查发现沙龙涉嫌对在贝鲁特发生的屠杀平民事件负有间接责任,他在国内外压力下被迫辞职。

1998年,时任外长的沙龙敦促以色列人在以军占领土地上尽量“攫取更多的山头”。

1999年大选后,沙龙击败内塔尼亚胡出任利库德领导人。

2000年9月28日,沙龙对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进行“访问”。反对这次访问的几百名巴勒斯坦游行者随即与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这一事件引发了巴以间暴力对抗不断升级。

2001年3月7日,沙龙击败巴拉克出任总理

2003年1月28日,沙龙以绝对优势再度当选总理

2003年12月18日,沙龙宣布“脱离计划”,呼吁取消定居点。

2005年2月8日,沙龙与巴勒斯坦领导人达成停火共识。

2005年9月12日,以色列完成从加沙地带撤军。沙龙坚决撤军的主张引起利库德集团内部“反叛分子”强烈不满。

2005年11月21日,沙龙宣布脱离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准备在今年3月举行的大选中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对决

2001年2月7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在总理大选中击败看守政府总理巴拉克,成为以色列下一任总理。

在阿拉伯人眼中,沙龙嗜血成性,是屠杀阿拉伯人的元凶;在支持者眼中,沙龙是以色列的保护神,只有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才能最终天下太平。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龙出生在特拉维夫附近的卡法-马拉勒村。沙龙并非他父母的姓。他的父母是从俄国来的移民,名字是施纳尔曼。但他后来把名字改为沙龙,因为这两个字听起来更象犹太希伯莱文。

13岁时,沙龙参加了地下犹太自卫队,手中握着一把匕首,在夜间执勤,防范阿拉伯人的袭击。这把匕首是他在年满13岁的犹太受戒仪式上得到的礼物。从那时起,沙龙的一生就一直在同阿拉伯人作斗争,连他的自传都题名《斗士》。

也许是因为沙龙鹰派的性格,以色列记者乌兹·本扎明把沙龙同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相提并论。在1985年出版的沙龙传记《沙龙:以色列的凯撒》中,本扎明列举了大量沙龙残暴对待阿拉伯平民的行径。他写道:有一次,当部下在折磨并枪杀一名阿拉伯老人时,沙龙却在一旁笑。

在阿拉伯的新闻报道中,沙龙的名字就如同屠夫。连阿拉伯妇女在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儿时都会说,再不乖的话,沙龙就会过来把你抓走!

沙龙有如此名声,并非偶然。他军旅生涯的三大有争议记录都同屠杀阿拉伯人有关。一次是1953年在约旦河西岸的村庄滥杀村民;一次是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轰炸贝鲁特;一次是1982年萨布拉和沙提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

1953年至1957年间,沙龙领导着101特种部队,专门负责越过边境境对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他的手下曾突袭约旦河西岸的奇布亚村,屠杀了69名村民。据以色列史学家称,101特种部队接到的指示是杀无赦,以报复巴勒斯坦人在其它地方发动的恐怖行动。沙龙在自传中也承认奇布亚村有百姓遭到屠戮,但是他说那是误杀。国际法专家认为,沙龙应为此受到审判。

沙龙的第二项血腥纪录是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当时沙龙任国防部长,是黎巴嫩战争的主要策划人者。在战争中,以军兵临城下,包围贝鲁特长达3个月之久。由于有些巴勒斯坦游击队员混迹在百姓中,沙龙的部队就不分青红皂白,执行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政策。1982年6月,沙龙下令部下彻底摧毁贝鲁特南部的巴勒斯坦村落,因为那里住有恐怖分子。沙龙后来辩称,轰炸行动是必要的,至于大量无辜百姓丧生,应该怪罪巴勒斯坦游击队。

1982年9月16日到18日间,同以色列结盟的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奉沙龙的命令,在萨布拉和沙提拉两大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开杀戒。据以色列情报部门统计,大约800名平民在这起屠杀事件中丧生。但巴勒斯坦方面估计有2000人遭杀戮。第二年以色列调查这一事件的委员会裁定,沙龙对这起血案负有间接责任。

1985年,一份美国军事法律评论分析认为,沙龙对上述屠杀行为负有指挥责任。1999年,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被海牙国际战争法庭以科索沃战犯的名义起诉时,也是引用类似的法律条文。

由于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沙龙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一职,政治生涯也一度黯淡。不过,正如沙龙在他的《斗士》自传中所写道的:以色列的政治就象一个不停转动的大车轮,有时你转到上面,有时转到下面,但车轮总是在不停地转动。

这家伙以前都是为非作歹,现在稍稍良心发现,结果就不醒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