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和无崖子的师父:想知道“盖浇饭”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14:03:13

中国人重视吃饭的事,莫过于“民以食为天”(《管子》)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以及“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这些话了。不仅如此,在儒家经典里还有谈饭菜制作的文字,足见其重视程度。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周礼.天官冢宰》讲“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其中有“珍用八物”的要求;十三经的另一经《礼记.内则》,对于淳熬、淳毋、炮、珍、渍、为熬、糁、肝这作为养老食物的“八珍”,已有详细的制作要求。至今仍为人们称道的周代八珍,列为一珍二珍的淳熬、淳毋,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两种饭:一是大米饭,一是黍米饭。把它列为八珍首,亦可见古人对饭的重视。这两种饭怎么制作呢?且看原记载:“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之上,沃之以膏,曰淳熬。”“淳毋。前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毋。”两种饭的制法是一样的,只是饭的用料不同,前一种为大米,后一种为黍米。不过要说明一下,黍米不等于粟米,虽然都属禾本科,但黍米是禾本料的黍属一年生草本,粟米则是禾本料的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两种饭都要加“煎醢”,盖在饭面上。“煎醢”是什么?这得从“煎”与“醢”的字义上先说。煎,就是熬,扬雄的《方言》释曰:“煎,火乾也。凡有汁而乾,谓之煎。”《广雅》、《玉篇》等都作类似的解释。“醢”,就是肉酱。古代也称为“醢酱”。这种肉酱可以用猪肉制作,也可以用蚂蚁卵(称醢),用鱼肉做(称鱼醢),用生蜂肉做(称蠃醢),用蛤蚌肉做(称醢)。“煎醢”即是肉酱。“煎醢加于陆稻之上”和“加于黍食之上”,再“沃之以膏”,就是在大米饭和黍米饭面上放肉酱,为了口感滑润,再淋些油。“淳熬”、“淳毋”说白了,就大致类似现在的盖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