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手游戏中心:李鼎铭的生平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23:57:50

李鼎铭(1881—1947年),原名丰功,生于米脂桃镇桃花峁。出身农家,幼年受教于舅夫杜良奎(杜聿明之父)家中,遍读经史子集,兼及医学经典著作,精通地理、数学、天文、气象,曾自造地理仪、天文盘,计算日月蚀。因学有所长,闻名乡里。1903年赴绥德应试,考为廪生。1913年,利用临水寺开办一所国民小学,兼任校长。后又在桃镇又创办了国民高等小学,担任校长。李鼎铭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并开办医馆,治病救人,群众颇多赞誉。1941年夏,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先后当选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同年,在边区参议会二届会上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受大多数议员支持。毛泽东批示:“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他从政七年,对主管工作躬亲过问,不顾年迈体弱,坚持调查研究。1947年12月11日患急病医治无效去世。

李鼎铭(1881—1947年),原名丰功,生于米脂桃镇桃花峁。出身农家,幼年受教于舅夫杜良奎(杜聿明之父)家中,遍读经史子集,兼及医学经典著作,精通地理、数学、天文、气象,曾自造地理仪、天文盘,计算日月蚀。因学有所长,闻名乡里。1903年赴绥德应试,考为廪生。1913年,利用临水寺开办一所国民小学,兼任校长。后又在桃镇又创办了国民高等小学,担任校长。李鼎铭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并开办医馆,治病救人,群众颇多赞誉。1941年夏,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先后当选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同年,在边区参议会二届会上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受大多数议员支持。毛泽东批示:“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他从政七年,对主管工作躬亲过问,不顾年迈体弱,坚持调查研究。

李鼎铭
姓 名 李鼎铭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 陕西米脂
出生年月 1881年
牺牲日期 1947年12月11日
农民家庭出身。幼年寄居舅父家就读,兼学中医。1903年,参加科举考试,被取为方廪生。1904年后,在家乡米脂县桃镇教私塾。1910年,应聘到绥德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积极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主张,积极提倡放足、剪辫子、禁止赌博、破除迷信、兴办学校等革新措施。1913年,任米脂县东区区长。主持开办了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兼任小学校长。1916年,到榆林中学任教。1918年,返回家乡,创办桃镇国民高等小学,任校长,同时,在家乡行医,成为当时陕北地区颇有名气的中医大夫。1923年,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兼科长。1926年,因病返回故里,热心从事地方公益事业。1930年后,定居米脂县城内行医,对贫苦农民少收费甚至免收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受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影响,思想趋向革命和进步,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1936年,出任米脂县财务委员会主席,其间,继续行医治病。1941年,作为开明绅士的代表当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和副议长。同年冬,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第一次参议会上,针对当时陕甘宁边区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围困封锁、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边区军政机关相对庞大、群众负担较重的情况,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受到会议高度评价,为中共中央所采纳,成为党领导根据地军民战胜困难的一项重要政策。在这次参议会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44年12月和1946年4月连续当选)。其间,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和推行了精耕细作、多种洋芋、推广养蚕、种棉造林、纺毛织布、鞣制皮革、移民开荒等多项措施,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活跃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还对扫除文盲、培养人才、普及卫生习惯等提出过一些积极倡议,并付诸实施,取得效果。1945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出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被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赠予“民主典范”光荣匾。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拥护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政策,并随边区政府转战陕北。1947年12月11日,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义合镇病逝。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⑴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⑷,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注释

〔1〕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2〕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史记》一百三十篇。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李鼎铭(一八八一——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4〕 这是指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所拥有的人口的总数。

李鼎铭
姓 名 李鼎铭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 陕西米脂
出生年月 1881年
牺牲日期 1947年12月11日
农民家庭出身。幼年寄居舅父家就读,兼学中医。1903年,参加科举考试,被取为方廪生。1904年后,在家乡米脂县桃镇教私塾。1910年,应聘到绥德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积极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主张,积极提倡放足、剪辫子、禁止赌博、破除迷信、兴办学校等革新措施。1913年,任米脂县东区区长。主持开办了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兼任小学校长。1916年,到榆林中学任教。1918年,返回家乡,创办桃镇国民高等小学,任校长,同时,在家乡行医,成为当时陕北地区颇有名气的中医大夫。1923年,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兼科长。1926年,因病返回故里,热心从事地方公益事业。1930年后,定居米脂县城内行医,对贫苦农民少收费甚至免收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受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影响,思想趋向革命和进步,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1936年,出任米脂县财务委员会主席,其间,继续行医治病。1941年,作为开明绅士的代表当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和副议长。同年冬,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第一次参议会上,针对当时陕甘宁边区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围困封锁、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边区军政机关相对庞大、群众负担较重的情况,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受到会议高度评价,为中共中央所采纳,成为党领导根据地军民战胜困难的一项重要政策。在这次参议会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44年12月和1946年4月连续当选)。其间,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和推行了精耕细作、多种洋芋、推广养蚕、种棉造林、纺毛织布、鞣制皮革、移民开荒等多项措施,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活跃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还对扫除文盲、培养人才、普及卫生习惯等提出过一些积极倡议,并付诸实施,取得效果。1945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出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被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赠予“民主典范”光荣匾。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拥护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政策,并随边区政府转战陕北。1947年12月11日,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义合镇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