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130mp4磁力:铁幕政策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1 05:06:08
丘吉尔的铁幕政策是什么意思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这个词出自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所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着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据考证,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一年之前所发表的《2000年》一文中已经用过这个词了:

“如果德国人民放下他们的武器,根据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协议,苏联人就将控制欧洲东部和南部,包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苏联控制的大片领土上,一副铁幕即将降下,铁幕后面所有的国家都会被屠杀。”
前美国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在1945年12月3日的演说中也用过这个词,但是仅指德国:

“我们很难说清楚现在发生了什么,但是总体而言,俄国人的行径只比暴徒好一些。他们洗劫了所有的流动资产。那些被迫用双脚走入苏联控制区的德国人拿不到粮票,只剩一口气。在这些人的命运中,铁幕已经降下,情况很可能非常糟糕。与雅尔塔的承诺相反,大约800到1000万人被奴役。”
但是大多数人是从丘吉尔的演说中才得知“铁幕”一词的。

铁幕一词在当时并不十分流行,但随着冷战中情势的升级,这个词开始被广泛采用来形容欧洲的分裂。铁幕限制了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这个比喻最终在西方世界获得广泛接受。另一个与铁幕相似的词是“竹幕”(Bamboo Curtain),被用来形容共产中国。

随着冷战的结束,资本主义国家与铁幕或竹幕背后国家的不同逐渐消失,这个词也成为了历史名词,今天已经很少使用了。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这个词出自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所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着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据考证,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一年之前所发表的《2000年》一文中已经用过这个词了:

“如果德国人民放下他们的武器,根据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协议,苏联人就将控制欧洲东部和南部,包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苏联控制的大片领土上,一副铁幕即将降下,铁幕后面所有的国家都会被屠杀。”
前美国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在1945年12月3日的演说中也用过这个词,但是仅指德国:

“我们很难说清楚现在发生了什么,但是总体而言,俄国人的行径只比暴徒好一些。他们洗劫了所有的流动资产。那些被迫用双脚走入苏联控制区的德国人拿不到粮票,只剩一口气。在这些人的命运中,铁幕已经降下,情况很可能非常糟糕。与雅尔塔的承诺相反,大约800到1000万人被奴役。”
但是大多数人是从丘吉尔的演说中才得知“铁幕”一词的。

铁幕一词在当时并不十分流行,但随着冷战中情势的升级,这个词开始被广泛采用来形容欧洲的分裂。铁幕限制了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这个比喻最终在西方世界获得广泛接受。另一个与铁幕相似的词是“竹幕”(Bamboo Curtain),被用来形容共产中国。

随着冷战的结束,资本主义国家与铁幕或竹幕背后国家的不同逐渐消失,这个词也成为了历史名词,今天已经很少使用了。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一般认为丘吉尔的讲话是“冷战”的第一枪。这篇讲话无异于发出公开号召,要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其实,丘吉尔在杜鲁门家乡密苏里州放出这一枪并非偶然。在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前夕,美国当政者已纷纷为这第一枪而进行舆论准备。1月间,杜鲁门在一份备忘录里明确表示,“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美国对苏联“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2月间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依据。电报认为苏联是“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于某些邻近地区,如伊朗北部、土耳其”等地。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凯南的“长电报”深深博得杜鲁门的赞赏,他立即被召回华盛顿。海军部长福莱斯特下令复印电文,作为高级军官的必读文件。当月,他就要求国务院允许派一支特遣舰队前往地中海,“支持土耳其抵抗苏联势力的渗透”。

由上可见,美国已决定彻底结束战时对苏合作政策,决定以武力为后盾,对苏采取强硬的方针,用武力以外的各种措施来“遏制”苏联,对苏进行“冷战”。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不过是美国统治当局借别人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