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眼狂刀红虎实力:乔姓的起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06:32:44

流 乔姓的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2 出自匈奴贵姓。史料记载,汉代匈奴贵姓有四个----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3 出自鲜卑之后。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二、 迁徙分布 乔姓源于黄帝的葬地陕西省境内。西汉时有睢阳人桥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居同州。另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氏在战国时期游牧与燕、秦、赵等地。同一时期,鲁国有乔庇;西汉有桥仁,为梁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乔仁著有《礼记章句》6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东汉有官东郡太守桥瑁,是乔玄的第五世孙,任广陵太守,其子乔肃为东莱太守。这些说明,宋以前已有乔氏分布在今陕西、湖南、江苏、山西境内了。 关于乔姓变迁的史料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乔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宋元时期有迁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迁到今江西、山东、上海、湖北的。直至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乔氏的聚居点。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国也有乔氏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梁国: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2冯丘:出处不详。 【堂号】: 1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2 另外还有“梁国”堂号。四 家乘谱牒 山西:介休乔氏家传九篇 河南:孟津续传乔氏族谱二十二卷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 四川:新都乔氏家乘 北京:乔氏载记二卷、乔氏支谱续修、乔氏家谱三卷 五、历代名人 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任山东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2年卒。 乔松年:清代山西巡抚,徐满人。 乔世植:上海人,著名诗人。 乔林:画家、篆刻家,如皋人。 乔允升:明代刑部尚书,洛阳(今属河南)人。 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 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 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属浙江),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人家。 乔达:山水画家,燕(今属河北)人。 乔行简:南宋大臣。浙江东阳人,光宗绍熙进士,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属山西)人。 乔知之:左司郎中,冯翎(今属陕西)人。 乔维岳:官至太常少卿、寿州刺史,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人。 乔光烈,清朝官吏。他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

■乔姓人口

乔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居第九十六位。其分布较广,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四省较为集中,上述四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的67%。

■姓氏源流

乔(Qiáo 乔)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2、出自匈奴乔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汉代匈奴贵姓有四个姓——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人的乔氏相融,浑为一体。
3、出自鲜卑之后有乔姓。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4、出自其他少数民族乔姓源流。僳僳族刮饶时氏、达斡尔族瓦楞氏,满、蒙、土、回等族均有乔姓。
得姓始祖:桥勤。相传中原各族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亦称子午山,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沮水穿山而过,山如桥形,故得名桥山)。其姬姓子孙有一支在此守陵,遂以山名姓氏,称为桥姓。传至桥勤,时任北魏平原(今属山东)内史,后为宇文泰(西魏丞相)臣属。一天,宇文泰叫桥勤去掉桥字木旁简化为乔,说是有“高远”、“升迁”之义,桥勤遂改姓乔,子孙亦沿袭乔姓,并奉桥勤为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乔姓最早出现于少数民族姓氏中。《通志·氏族略》中载,北方匈奴贵族有乔姓,代有辅相(即宰相)。东汉时,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附汉朝,遂与汉人相融。晋代时有乔智明,系出鲜卑族。南北朝时桥勤改姓乔,视为汉族乔姓始祖,陕西西安(西魏都城)即为其族人发源地。此支黄帝后裔乔姓早在东汉时已分居于今安徽潜山、河南商丘等地。桥勤曾官仕北魏、西魏,可见其族人南北朝时又有散居山东、陕西等地者。其中以河南商丘一带人丁最为兴旺。隋唐时期,乔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河南商丘乔姓已成望族,以“梁国”为其堂号。五代时,乔姓人口剧增。史有“乔氏即桥氏也,后周文帝为相,命桥氏去木,义取高。”(据《通志·氏族略》之记载)。宋元时期,北方乔姓有避金人、元人之兵祸而南下者。此期,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姓名人入载青史。如宋代有高邮(今属江苏省)进士乔执中。东阳(今属浙江省)人乔行简,封鲁国公。元有戏曲家乔吉入居浙江。明代有大槐树乔姓东迁山东、河北,西入陕西,南下河南、江苏等地。清代有沿海乔姓族人入台,进而迁徙海外者。另外,明清之际,乔姓名人以盛于前代之势涌现,此期乔姓达到历史最为鼎盛时期。今日乔姓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

■历史名人

乔 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后迁杭州(今属浙江),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作品风格清丽,后代并其与张可久为元散曲两大家。其作现存《两世缘》、《扬州梦》、《金钱记》三种,今人辑《梦符散曲》。
乔 达:(今属北京)人,元代画家,以山水见长。
乔 彝:元代晋宁人,为人刚正有节,时贼陷晋宁,彝命家人整冠肃衣,先令妻子依次投井,己随赴之,赐谥“纯洁”。
乔 宇: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武宗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威震当地。世宗时任吏部尚书,清正廉明,声望极高。
乔 林:如皋(今属江苏省)人,清代画家兼篆刻家。
乔智明:前赵鲜卑前部人,历隆、虑二县令,以德行而名,有“神君”之称号。
乔知之:冯翊(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官至左司郎中,以俊才而著称。传其作《缘珠篇》送与窈娘(原为其婢女,后被武承嗣所夺),窈娘读后感愤而自尽。
乔执中: 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宋代进士。其人通经术,性宽厚有仁,多次修改法典,使很多人重生。在王安石执政时,曾编修《熙宁条例》。
乔行简:婺州东阳(今属浙江省)人,宋代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右丞相。知无不言,好荐士,多至显达。封鲁国公,卒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三教、乔仲常:均为河中(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人,宋代画家。
乔允升:洛阳(今属河南)人,明代刑部尚书执法不挠,曾为遭魏忠贤迫害的诸多官员平反,受人称颂。
乔光烈:上海人,清乾隆进士。为官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历任宝鸡知县、湖南巡抚、甘肃布政史等职。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著有《最乐堂集》。
乔松年:山西省徐沟(今属清徐)人,清道光进士。曾配合怡良、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捻军。历任常州、苏州知府,两淮盐运使,仓场侍郎,东河河道总督等职。著有《论语浅解》、《萝摩亭札记》、《乔氏载记》。
乔用迁:湖北孝感人,清嘉庆进士。曾协助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历任广东按察使、山西布政史、贵州巡抚等职。乔世埴:上海人清代诗人。
乔清秀(女):河南省内黄人,河南坠子演员,原名李金秀,因随乔利元学艺而更名。唱腔清脆而轻快流畅,称“乔派”,擅唱《玉堂春》。
乔冠华:江苏省盐城人,现代著名外交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德国,长期从事文化和新闻工作。建国后从事外交工作,曾任外交部长。
乔恒志:辽宁辽阳人,1945年加入东北民主联军,从事战地救护工作,在火线上英勇灵活,屡次出色完成战场包扎和抢救任务,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立大功6次,小功2次,荣获“红色青年救护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鬼头洞战斗中,率救护班,冒敌炮火,将33名伤员转至安全地带。同年11月在东坪洞战斗中牺牲。

■郡望堂号

1、郡望
梁 郡: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冯丘郡:治所无明确记载。
2、堂号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此外,乔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梁国堂”、“文惠堂”、“纯洁堂”、“在中堂”等。

■宗族特征

1、乔为桥去“木”而来,意寓高升、家族荣耀、世代旺达。
2、乔姓名人辈出,不乏有官员、文人、画家、诗人之辈,各显其能。
3、乔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含意隽永。如清代乔远谋所修《乔氏家谱》,内有江苏乔姓一支字行为:“庆远荣华泽,康定宗祖贤”。

■乔姓宗祠通用对联

〖乔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学先经术;
望重威严。
——佚名撰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高邮人乔执中,字希圣,进士出身,通经术。初官须城主簿,王安石执政时,推荐他编修《熙宁条例》,绍圣初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为官宽厚,有仁爱之心。下联典指明代乐平人乔宇,字希大,成化年间进士,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宁王朱宸濠反叛时,他严为警备,使朱宸濠不敢向东发展。世宗时官吏部尚书。

相推文惠;
邑号神君。
——佚名撰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大臣乔行简,字寿明,婺州东阳人,绍熙年间进士,历官淮南转运判官、宗正少卿、秘书监。理宗时上疏论朝政得失,提出任用人才,“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后升任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当时朝中议论要收复河南失地,他提出异议:国力不足,恐引起农民起义。晚年任宰相,封鲁国公,死后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下联典指十六国时前赵鲜卑前部人乔智明,字元达,少年时父母双亡,成年后以德行著称。历任隆虑、共二县县令,百姓多喜爱他,号称“神君”。后依附西晋成都王司马颖,先后任辅国将军、折冲将军。永嘉之乱中,又跟随刘曜攻长安,被晋军所杀。

〖乔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已漏风声罢;
持绳也不禁。
——唐·乔氏撰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女诗人乔氏《咏破帘》诗句联。

〖乔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为官厚宽有仁;
铃政声望犹高。
——佚名撰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子安石执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他宽厚有仁,屡典刑狱,雪活甚众。下联典指明代尚书乔宇,字希大,乐平人。成化进士。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宸濠反,宇严为警备,宸濠遂不敢东。世宗初为吏部尚书,铨政清一,声望日高。

壮士同偕小凤;
淑女俱配乘龙。
——佚名撰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名人乔公之女大乔、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乔,原作桥。

〖乔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乔公女生成国色;
碧玉奴死报主恩。
——佚名撰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末乔公生二女,都有国色。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下联典指唐代冯翊人乔知之,武后时官至左司郎中。有婢女碧玉(又名窈娘),貌美又善歌舞,被武后的侄子武承嗣夺去。乔知之又怨又惜,作《绿竹篇》以表达感情,暗地里转送碧玉。碧玉看了,感愤而自杀。

〖乔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居官卅年,天下清正;
历令二县,郡邑爱深。
——佚名撰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晴代封疆大吏乔光烈,上海人,被任宝鸡令,修成惠民渠,劝民蚕桑,后人称”乔公桑“,累官湖南巡抚,居官三十年,洁己奉公,誉为天下清正吏。下联典指前赵拆冲将军乔智明,鲜卑前部人,字元达,长以德行著称。晋成都王颖辟为辅国将军,历隆虑、共二县令,民深爱之,号为“神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乔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乔信明少将
乔信明(1906-1963),湖北省大冶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排长,政治营队长,闽浙赣军区第5分校政治队队长,红10军第82团团长,红7军第87团政治委员,北上抗日先遣队第88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教导团大队长,新四军第3支队6团参谋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挺进纵队第1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1旅1团团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处处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9月4日逝世,终年57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乔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乔清晨上将
乔清晨(1939-——),河南省郑州市人。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9师师长,空军第4军副政治委员,空军西安指挥所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1999年1月任空军政治委员。2002年5月任空军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乔佩娟少将
乔佩娟(193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1941年起在齐齐哈尔市先后读小学、中学,1947年任解放区齐齐合尔文工团团员,1949年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团员,1950年入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本科班学习,1953年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1954年任总政歌剧团团员、演员队分队长,1960年入上海声乐研究所进修,1965年任中国音乐学院讲师,“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0年调回总政文工团任排演场干事、党支部副书记、团直总支部副书记;1974年任总政文工团《万水千山》剧组领导小组成员、总支部副书记,1979年任总政歌舞团副政治委员兼合唱队政治委员、合唱队党支部书记、团党委委员,1983年任总政歌舞团政治委员、团党委书记;1989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1992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政治委员、院党委书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咽音学会常务理事。
乔佩娟升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政治委员后,同时兼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她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学院的讲师大多已到中年,许多同志很有成就,可每当评定高级职称时,名额总是有限。一到这个时候,乔佩娟既坚持评审工作的高标准,做好思想工作,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尽可能地多争取名额。对于教师们的级别、待遇、住房、福利等问题,乔佩娟总是想尽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那些年,解放军艺术学院芬芳满园,桃李满天下。人们都说,硕果里倾注了乔佩娟的热汗和心血。
乔佩娟寄语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的旅途也是短暂的,而党的事业是伟大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矢志不渝地去奋斗。
人活着就要树立一个志向,把一生献给党,献给祖国,把自己与党、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
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乔姓起源参考之一
乔姓在大陆位列百家姓九十六位,在台湾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乔姓出自姬姓。黄帝是上古氏族部落时期有名的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崇拜龙图腾,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帝和炎帝一同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黄帝去世后被安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一带),他的子孙中,有的留在那里为黄帝守陵。这一支人当中有的以地名作为姓氏,称为桥氏。后来魏孝武帝让桥勤把“木”字旁去掉,于是天下桥姓都改为乔姓。 乔光烈,清朝官吏。他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

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2 出自匈奴贵姓。史料记载,汉代匈奴贵姓有四个----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3 出自鲜卑之后。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二、 迁徙分布 乔姓源于黄帝的葬地陕西省境内。西汉时有睢阳人桥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居同州。另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氏在战国时期游牧与燕、秦、赵等地。同一时期,鲁国有乔庇;西汉有桥仁,为梁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乔仁著有《礼记章句》6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东汉有官东郡太守桥瑁,是乔玄的第五世孙,任广陵太守,其子乔肃为东莱太守。这些说明,宋以前已有乔氏分布在今陕西、湖南、江苏、山西境内了。 关于乔姓变迁的史料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乔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宋元时期有迁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迁到今江西、山东、上海、湖北的。直至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乔氏的聚居点。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国也有乔氏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梁国: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2冯丘:出处不详。 【堂号】: 1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2 另外还有“梁国”堂号。四 家乘谱牒 山西:介休乔氏家传九篇 河南:孟津续传乔氏族谱二十二卷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 四川:新都乔氏家乘 北京:乔氏载记二卷、乔氏支谱续修、乔氏家谱三卷 五、历代名人 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任山东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2年卒。 乔松年:清代山西巡抚,徐满人。 乔世植:上海人,著名诗人。 乔林:画家、篆刻家,如皋人。 乔允升:明代刑部尚书,洛阳(今属河南)人。 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 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 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属浙江),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人家。 乔达:山水画家,燕(今属河北)人。 乔行简:南宋大臣。浙江东阳人,光宗绍熙进士,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属山西)人。 乔知之:左司郎中,冯翎(今属陕西)人。 乔维岳:官至太常少卿、寿州刺史,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人。 乔光烈,清朝官吏。他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

乔姓起源
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2、出自匈奴贵姓。史料记载,汉代匈奴贵姓有四个----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3、出自鲜卑之后。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乔姓分布
乔姓源于黄帝的葬地陕西省境内。西汉时有睢阳人桥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居同州。另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氏在战国时期游牧与燕、秦、赵等地。同一时期,鲁国有乔庇;西汉有桥仁,为梁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乔仁著有《礼记章句》6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东汉有官东郡太守桥瑁,是乔玄的第五世孙,任广陵太守,其子乔肃为东莱太守。这些说明,宋以前已有乔氏分布在今陕西、湖南、江苏、山西境内了。
关于乔姓变迁的史料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乔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宋元时期有迁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迁到今江西、山东、上海、湖北的。直至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乔氏的聚居点。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国也有乔氏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