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正确指法:谁有“中世纪”的相关介绍啊?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1:14:23

“中世纪”一词是由欧洲人在十七世纪新创的,指公元600年——1500年这一时期。意指处在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和他们所处的“现代时期”之间的昏暗时期。在这一段时期,教会统治着欧洲,科学研究受到极大的阻碍。

  在欧洲处于中世纪的泥沼之中时,东方的伊斯兰世界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强大的国力,以及统治者对科学的鼓励,使伊斯兰的科学发展迅速。但是伊斯兰对于近代科学的贡献在现今刚刚开始进行研究,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传统上认为它只是起到了将古希腊文化保存并重新传入欧洲的作用。

  中世纪的欧洲,科学文化没有提高,技术却缓慢而扎实地前进。农业技术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随着欧洲与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兴盛起来,伊斯兰文化和以伊斯兰文化为媒介的古希腊著作传入欧洲。

  在十三世纪,欧洲出现了经院哲学。它是希腊和阿拉伯哲学与基督教信仰冲突的结果。是由托马斯·阿奎那(公元1225——1274年)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础上集大成而得。经院哲学是以为神辩护为目的的哲学。经院哲学一词本义指中世纪学校中遵循的教学和学术方法。这就意味着它是非常系统的,也是极其尊重权威的。中世纪学者认为希腊人精于自然知识,而所有自然启示都见于《圣经》,经院哲学便是二者协调一致的产物

  经过中世纪漫长的700年,公元1300年之后,欧洲出现了神学与哲学方面的信仰危机。这种怀疑并不涉及对上帝及其超自然力量的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对人类是否有能力领会这种超自然力量产生了怀疑。14世纪的洪水泛滥,霜冻,战争和瘟疫消除了人们对人类理解大自然能力的信心。他们发现宇宙随心所欲,难以预测。从十四世纪开始人们对从前的神学和哲学观念进行彻底的重估。于是一场新的思想变革开始了,这便是文艺复兴。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