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详细历史视频:宋庆龄怎么这么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6 15:38:16

看了以下宋庆龄的事迹,就可以了解她的不平凡,她的伟大

宋庆龄的事迹简介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在叛军企图炮轰大元帅府及住所的危急关头,孙中山请宋庆龄先行撤离,而她却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让孙中山先安全撤离。后来,几经危难才死里逃生,次日于永丰舰(中山舰)会合。

此后,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中共代表以及列宁派来的特使进行多次交流,总结经验教训,磋商国共合作,着手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年底,宋庆龄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为和平统一全国犯难北,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病重期间,宋庆龄日夜守候在病榻旁。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她极为愤慨,呼吁“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继续同共产党紧密合作支持北伐。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伐军攻克武汉,国民政府准备迁都,宋庆龄与先遣人员一同抵达武汉。

1927年上半年,正当大革命蓬勃高涨的时刻,国民党内的右派势力背叛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反对“三大政策”,结成“宁汉合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对此,宋庆龄义愤填膺,毅然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宁汉合流者”决裂,“暂时隐退”。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她虽然不在南昌,但仍然与周恩来等25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并被推选为7人主席团成员。继而为了进一步探求革命道路,实现孙中山的遗愿,赴苏联访问。在苏联,她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加里宁夫妇结下了浓厚的友谊。

从欧洲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后,在与戴季陶的谈话中,严厉指出:“我对于政客的生活不适合,况且我在上海都没有言论自由,难道到了南京可以希望得到吗?”并宣告:“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在这一时期,宋庆龄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反帝活动,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度从西欧回国,无情揭露蒋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她确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十五路军奋起反抗,宋庆龄高度评价十五路军抗日将士的爱国行动。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了许德珩、罗登贤、邓中夏、邹韬奋、陈赓、廖承志、丁玲和救国会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在鲁迅先生病重时,宋庆龄给他写信说:“你的生命并不只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933年9月宋庆龄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许多物资是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是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的,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立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斯诺访问陕北后写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

1941年1月,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去重庆。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宋庆龄从早年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享誉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她又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世界和平会议和工作。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并将全部10万卢布的奖金捐献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1952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联络委员会主席。

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侨胞,关怀台湾的前途、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了《中国建设》英文版本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从英文一种版本增加到7种文字版本,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她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宋庆龄与她身边的卫士长的故事,众说纷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和传奇色彩。随着2004年2月宋庆龄身边最后一任警卫秘书的逝世,尤其是当年曾担任宋庆龄第一任卫士长的靳三旺同志的公开亮相,才使得这一历史谜团浮出水面。本书叙述了新中国建立后在宋庆龄身边作出过重要贡献或给她留下过铭心伤痛的四位卫士长(警卫秘书)与这位伟大女性之间的故事,从而也把一个血肉丰满的宋庆龄较为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罗瑞卿急电召卫士

1953年11月一个金秋的下午,
金黄色的阳光泼洒在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军人的身上,他身高一米七左右,魁梧与挺拔的身躯,再加上那张国字脸与浓黑如漆的卧蚕眉,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此时,他在打靶场上刚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倒过枪身,轻轻吹去枪管里飘逸出来的青烟,静候靶台方向传来的报靶声。只见一名战士气喘吁吁地奔到他身边,轻声报告道:公安部来的电话!在电话中,公安部人员简洁地向他传达了首长的命令:即刻前往公安部报到。

军令如山倒。靳三旺不敢怠慢,急忙坐上吉普车,风驰电掣地直驶公安部。

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与八局局长岳欣,正端坐在部长办公室等候他的到来。来不及寒暄,罗瑞卿便望着眼前的年轻人快人快语地来了个开门见山:“小靳同志,经过组织上研究,决定派你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好。过去我们也派过一些人,但都没有完成任务,这次就靠你了。”

“哈哈哈……”罗瑞卿一边笑着,一边站起身,隔着办公桌握住靳三旺的手,“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才像我的兵嘛!去吧,小靳同志,这也是组织上对你的一次考验,希望你珍视它。”

回答的声音是洪亮的,但毕竟底气有些不足,尤其是罗部长的那句“过去也派过一些人”,更使靳三旺心中忐忑不安,直到岳欣局长把他送到吉普车前准备上车时,他再也忍不住了,低声向岳欣打探道:“岳局长,我就问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那些人为什么都完不成任务呢?原因在哪里?”

岳欣见靳三旺这么机灵,便不假思索地低声回答道:“这两个家伙没完成任务的原因其实也简单:一个与厨师打了架,居然把人家的胳膊用刀子划伤了;另一个更是荒唐,居然连自己的手枪也没保管好,走了火。人家不被他吓坏才怪呢!”

尽管岳局长没再往下说,但靳三旺已从他的简短回答中大致知道了什么事:那就是自己将被组织上派到一位重要的中央首长的身边担任保卫工作,原先曾在那位中央首长身边工作过的两个人,因缺乏严明的组织纪律性而失败,被撤换了。

这一夜,靳三旺辗转反侧,那个中央大首长究竟是谁,始终缠绕着他的思绪。

初见“国母”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岳欣调来了一辆军用吉普车,与焦万友一起,把靳三旺连同他早就准备好的简单的行李,接出了中央警卫师政保大队,然后把靳三旺送到了北京东城区的一座四合院前。趁哨兵验证开门的时候,靳三旺抬头看了一下门牌:方巾巷15号。当年,画家徐悲鸿及其夫人蒋碧薇从日本考察归来时,就曾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居住在这条方巾巷里。

进入院子,已有一位被岳欣称做卢秘书的年轻女子(卢季卿,宋庆龄1950年至1958年的秘书)笑吟吟迎上来。显然,岳欣与卢秘书很熟,一番握手寒暄后,她便把岳欣与靳三旺领进了正对院门的那个会客厅里。

会客厅正中的沙发上,坐着一位端庄典雅、面目慈善的中年妇女,她嘴唇微抿,面含微笑,向着来人微微点头示意。猛然间,靳三旺觉得这位女士很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正回忆时,岳欣很有礼貌地向她介绍道:“宋副主席,他就是新来的靳三旺同志,经过组织上的考察,决定从现在起派他到您这里来工作。”

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庆龄呀!不等岳欣把话说完,靳三旺便恍然大悟了。

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靳三旺上前毕恭毕敬地向宋庆龄行了一个军礼:“宋副主席您好。”

“好,好。”宋庆龄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面前的俊小伙,不顾岳欣的示意,两手一撑扶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同时向靳三旺伸出了手,“欢迎你来帮助我工作。听说你在部队里表现不错,打仗勇敢,又立过战功,你来帮助我工作我非常高兴。”

在当时靳三旺的眼里,宋庆龄顶多也就四五十岁,她那红润白皙的皮肤、略显发福的体态与一丝不乱的头发,无一不显示着她对自己的精心保养与呵护。其实,要是靳三旺知道当时的宋庆龄已是整整六十岁的老人的话,说不定他会吃惊得把双眼睁个溜圆!

阿姨称宋庆龄为“所长”

目送岳欣他们离开方巾巷,宋庆龄就适时地让服务员钟兴宝领着靳三旺四处走走,先熟悉一下他将要生活工作的地方。楼上是宋庆龄及1952年3月就到她身边工作的钟兴宝阿姨居住的房间(李燕娥留守在上海的宋家中),正中分别是会客室、小餐厅与书房。小餐厅里摆着一套红木桌椅与一台当时还不多见的冰箱,会客室里摆着一台不知牌子的外国钢琴,钢琴上方还亮着一盏红色的小电灯。钟兴宝告诉靳三旺,这里阴暗潮湿,主子为防钢琴受潮损坏,除了长年把琴盖打开外,还在上方点亮这盏红电灯,以起到除湿烘干的作用。

“主子?”解放多年了,这个称呼已久违了,靳三旺不禁有点愕然,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阿姨你刚才说主子?”

“是呀,夫人不是我们的主子吗?我们家里人可一直这样叫她的,李姐也这样叫她。”面对靳三旺的疑问,钟兴宝直言不讳。

“那、那我以后,也这么称呼她呀?”靳三旺接受不了这样的称谓,心中不由得左右为难。

“嘿嘿。”钟兴宝见状,忍俊不禁地笑了,操着一口苏州普通话解释道,“你是公家的人,你该怎么叫仍怎么叫嘛,宋副主席,刚才你不是叫得蛮好的吗?不过,卢小姐不叫宋副主席,而叫她夫人的。反正,你们都是公家的人,你们自有你们的规矩,我也弄不懂。”

大字不识一个的钟兴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领着靳三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熟悉,可她身后的靳三旺心里却感到不是滋味。

宋庆龄简介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初见“国母”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岳欣调来了一辆军用吉普车,与焦万友一起,把靳三旺连同他早就准备好的简单的行李,接出了中央警卫师政保大队,然后把靳三旺送到了北京东城区的一座四合院前。趁哨兵验证开门的时候,靳三旺抬头看了一下门牌:方巾巷15号。当年,画家徐悲鸿及其夫人蒋碧薇从日本考察归来时,就曾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居住在这条方巾巷里。

进入院子,已有一位被岳欣称做卢秘书的年轻女子(卢季卿,宋庆龄1950年至1958年的秘书)笑吟吟迎上来。显然,岳欣与卢秘书很熟,一番握手寒暄后,她便把岳欣与靳三旺领进了正对院门的那个会客厅里。

会客厅正中的沙发上,坐着一位端庄典雅、面目慈善的中年妇女,她嘴唇微抿,面含微笑,向着来人微微点头示意。猛然间,靳三旺觉得这位女士很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正回忆时,岳欣很有礼貌地向她介绍道:“宋副主席,他就是新来的靳三旺同志,经过组织上的考察,决定从现在起派他到您这里来工作。”

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庆龄呀!不等岳欣把话说完,靳三旺便恍然大悟了。

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靳三旺上前毕恭毕敬地向宋庆龄行了一个军礼:“宋副主席您好。”

“好,好。”宋庆龄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面前的俊小伙,不顾岳欣的示意,两手一撑扶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同时向靳三旺伸出了手,“欢迎你来帮助我工作。听说你在部队里表现不错,打仗勇敢,又立过战功,你来帮助我工作我非常高兴。”

在当时靳三旺的眼里,宋庆龄顶多也就四五十岁,她那红润白皙的皮肤、略显发福的体态与一丝不乱的头发,无一不显示着她对自己的精心保养与呵护。其实,要是靳三旺知道当时的宋庆龄已是整整六十岁的老人的话,说不定他会吃惊得把双眼睁个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