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3诅咒监牢:运动员们如何努力的迎接2008奥运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14:35:43
要当今较出名的运动员的故事
追加不少15~25

“老了!”捋了捋略微有些稀疏的鬓角,24岁的马林悠悠地吐出两个字。“看面相,我是不是特像30多岁?其实,我也知道,大家都这么说。但真是没办法,经历了那么多,能不显老吗?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最少要比实际年龄大四五岁。”

  世界上什么最复杂?世界上什么最简单?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疑问。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答案。但,也许只有这一个——人,才会获得最广泛的认同。矛是矛,盾是盾,两者之间界限分明,可一个人却往往会自相矛盾——坚强的心灵也有脆弱的角落;苦涩的泪水也能释放喜悦的翅膀。矛盾塑造着多样的性格、迥异的人生。或许,生命的精彩并不在成功与否,而是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个战胜种种矛盾的过程。

  年轻的沧桑

  在中国乒乓球队,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几年前,一位解说员在电视里“夸奖”道:“小将冯哲敢打敢拼,但最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马林技高一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实际上,马林当时还不到20,比冯哲更是足足小了5岁。

  如果说马林当年只是在外表上略显成熟,那么在经历过太多风雨洗礼的今天,他更多了一种和年龄并不相称的沧桑。也许,在几年间他对老瓦的不同心态也正说明了这种变化。

  刚进国家队时,马林总是觉得老瓦很神秘。看他打球时镇定自如的大将风度、变化多端的技术风格,年轻的马林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时候,老瓦也是马林心中最崇拜的偶像。

  后来,随着在国家队中逐渐成为主力,小马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老瓦虽然不错,但有些地方恐怕还不如刘国梁、孔令辉。既然在队里我能赢刘与孔,那么打败老瓦也不算什么太难的事。1999年的第45届世乒赛单项赛上,马林与老瓦狭路相逢。比赛前一天,他对主管教练吴敬平说:“您放心,明天拿下老瓦没问题。”年少气盛的他果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虽然其间几度面临极端困难的局面,但马林没有放弃,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而那一战,也成就了马林在世界乒坛的地位。从此之后,他站稳了在国家队的主力位置。

  随着技术上的日益成熟,马林逐渐成为了中国队新的核心。几年间,他对老瓦几乎鲜有败绩,瓦尔德内尔也几度公开表示马林是自己最难对付的苦手。于是,在内心深处,马林对走了下坡路的老瓦不免多少有些轻视。也许正是这不自觉之中的轻敌情绪造成了雅典奥运会上的悲剧。没有倒在全盛时期的老瓦刀下,却被牙齿快要掉光的老虎狠狠咬了一口,这球马林输得不服。同时,他对老对手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老瓦实在不容易,虽然他的技术已不再先进,但老瓦对于胜利的渴望、对于乒乓球的热爱却值得自己学习。在新的层面上,瓦尔德内尔再一次成为了马林的偶像。

  作为中国队的核心球员,马林的成绩也许算不上辉煌,但一次次挫折与失败的经历,却让马林不得不变得更加坚强。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和悉尼奥运会两度遗憾落选,世乒赛单打金牌触手可及却几度意外失手。2003年,巴黎世乒赛之后,马林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绝望。晚上是不断惊扰的噩梦,白天是无处不在的凄凉。人虽然每天还在做着和以前一样的事,可脑子却根本不知道在想什么。那时候,马林曾觉得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

  关键时刻,是新上任的主教练刘国梁解开了马林的心结,让他有了留在球场的信心。命运也因此导演了马林在雅典奥运会上那悲喜交加的一幕。

  痛并快乐

  在许多人看来,雅典也许是马林夺得奥运会单打冠军最好的时机。24岁的年龄、如日中天的气势、成熟细腻的技术,使得马林成为雅典男单夺金的最大热门。赛前,经验丰富的老瓦便特别看好小马:“只要马林能保持现在的状态,那么在雅典他肯定能笑到最后。”

  2004年8月18日,被看好的马林与不被看好的老瓦在奥运会中撞出了火花。最终的结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几年间从未输给过对手的马林这一次几乎还没来得及做出有效的抵抗便败下阵来。输球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无论是相持还是变化,马林都并不输于老瓦。造成悲剧的原因,其实还是心态。马林回忆说:“从前和老瓦打球总是选择最凶悍的打法,这一次所有可凶可稳的地方,我都选择了最保守的,而他却相反。”

  单打比赛输掉了,还有和陈玘的双打。从8月18日输球到21日的男双决赛,马林度过了一生中最痛苦的几天。他也想尽量忘记,可输球的一幕却不时从记忆的深处钻出来,狠狠地在他的心上扎一下。白天还好,一是要打比赛,二是空闲的时候总有搭档陈玘和陪练王建军相伴。三个人说说笑笑的,倒也能转移注意力。教练们也知道马林心里不好受。所有人见了他就当是没有输球的事,只是一个劲地为他的双打出谋划策。虽然明知道教练现在不会说什么,但马林还是不由自主地躲着人走。他觉得输了球和他们见面时心里还真有点儿虚。最难熬的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同屋的陈玘早已响起了轻微的鼾声,马林却在床上翻来覆去。输球后的三个夜晚,每一个都是那么漫长。马林说:“何止是度日如年啊,简直是度秒如年!”

  他不由想起了国梁几年前说的话:“到了奥运会,每天能睡上两个小时就不错了。”几年前,马林对国梁的说法不免半信半疑:睡两个小时白天还想打球?可如今国梁的话应验了。奇怪的是,平常特别贪睡的马林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困,就像一支绷紧了弦的弓,不到比赛最后一天根本就松不下来。

  搭档陈玘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比赛。尽管心里难受,但马林更怕自己的情绪给同伴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对陈玘说:“你放心,虽然单打输了,但肯定不会影响到咱俩的双打。你就尽力发挥吧。万一输了,责任由我负。”

  2004年8月21日,当男双金牌挂在胸前的时候,马林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觉得,对大家,对自己,也算多少是有个交代吧。输给老瓦,曾让他欲哭无泪,而今站在领奖台上的一刻,泪水禁不住潸然而下。

  束缚的激情

  没有孔令辉的阳光,也少了王皓的帅气,在中国乒乓球队,马林并不能算是帅哥。尽管如此,喜欢马林的球迷却不在少数。在“林迷”们为小马哥建立的网站“高手如琳”上,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林迷’们到底喜欢马林什么?”球迷们给出的答案很多,但几乎每个人都认同一点:爱马林,是因为他的激情。

  看马林打球,很多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气势如虹的进攻、永不低头的顽强。对于马林,蔡振华有着特别的偏爱。几年前,他就曾说过:“如果其他队员都能有马林那样的拼劲,我就放心多了。”

  胆大心细,造就了马林三夺世界杯的战功。然而,激情四溢的他也会因患得患失而束手束脚。对于马林在奥运会和世乒赛单打比赛中的失利,刘国梁曾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一到世乒赛或者奥运会赛场,马林的身高就从1.74米缩成了1.1米(重心越低,稳定性越高,同时杀伤力也越小),整场比赛他几乎都是蹲在地上打球。”雅典奥运会后,马林第三次在世界杯中称王。赛后,刘国梁针对马林的问题开出了药方:以马林目前的水平,即使只发挥出八成实力,也可以战胜超一流选手。只有大胆进攻,直板反胶冲击力大的特点才能显示出来。一旦想得太多,就会束缚他打球的灵感。

  胆大还是胆小,成了马林身上的一个问号。也许会有人疑惑,当初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马林到底还能不能回来?马林是真的越打胆子越小吗?恐怕也不尽然。其实,放不开手脚的原因很简单:对自己太高的期望变成了沉重的包袱。

  马林从不讳言,作为一名球员,最大的追求就是成为中国男单第三位大满贯选手。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某次比赛期间,《乒乓世界》杂志为孔令辉、刘国梁和马林拍照时,恰好老瓦也走了过来。摄影记者请老瓦入座,马林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位子。站在三位大满贯得主的身边,他眼中流露出来的并不只是羡慕。

  对于大满贯的渴望也让马林几次在机会面前失去了平常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个眼里只有肩章的士兵却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大满贯就像一柄双刃剑,既能成为披荆斩棘的利器,也可能一不留心就伤了自己。

  对马林来说,大满贯就是一个矛盾:“没有这样一个目标,就觉得训练时少了点儿动力。可目标太大了,比赛时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几年的挫折让马林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奥运会之后,他终于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过去,是大满贯‘害’了我。其实,就算比赛全输了,生活还得继续。现在,我希望忘掉大满贯,只要自己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即使输了球,也不会有太多遗憾。”

  平和的霸气

  但忘记又何尝容易?一个人或许可以改变言谈举止,却很难改变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结。尽管登顶的机会已越来越少,但马林又何曾真正放弃过?记得在雅典奥运会之前,马林曾经对陈玘说过:“这届我带着你打,等2008年的时候,就该你带我了。那时,你可别嫌弃我啊。”

  难道马林真的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吗?马林笑着解释:“大家恐怕都误会了。其实这只是我鼓励陈玘的一种策略。他毕竟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这么说,他的心气可能一下就提上来不少。到2008年时,我才刚刚28岁,应该还不能算太大吧。我希望在北京奥运会上,达到自己运动生涯真正的顶峰。”

  现实中,也许沉稳和激情真的很难相互兼容。对于这一点,马林也很清楚。回家探亲时,父母都对他说:“你现在打球不像小时候气势那么冲了,好像有点儿保守。”马林争论道:“是打法和从前不一样了。”可他也承认,现在的自己确实更趋于平淡。不过,他还是相信,等到下一次大赛来临的时候,霸气就会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不久之前,马林再一次回到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但他身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的身影。不知道马林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危机,他说:“对所谓新人的冲击,我还真没有什么感觉。不是我水平有多高,而是说我也同样处在一个冲击的过程中。只觉得是大家一块在冲顶,又怎么能说是别人冲击我呢?根本不存在人家抢我位置的问题,因为我现在同样也没有‘工作’,还想抢别人的位置呢。”

  不再幻想最高处的风光多么美好,马林说:“我现在只想做一只蚂蚁,一点儿一点儿地搬掉眼前的障碍。虽然看起来有点儿慢,却不会停下来。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改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永不服输的精神。我觉得一个男子汉应该做到这一点,就像歌里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乒乓球给马林带来了快乐,但与之相伴而来的,还有更多的痛苦。然而,这并不能改变马林对乒乓球的热爱。对于往日的成败,他已释然:“每个人在一生之中,痛苦总会多于快乐。作为运动员就更是如此。老瓦打了10届世乒赛,也不过拿了两次冠军。多伟大的球员也还是输球的时候多。所以,我现在只想多打几场能给自己和球迷带来快乐的比赛,年龄,让我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胜负之外的快乐。”

  坚强的脆弱

  球场上的马林大起大落,球场外的马林也难得平静。客观地说,喜欢马林的球迷确实很多,可对他有微词的也并非少数。除了经常被人诟病的球场比赛小动作多,几年来,关于马林的负面新闻也颇有几件。

  最近的一次就是奥运会之后发生的合肥“骂人事件”。对此,马林解释道:“过去,我确实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假如自己能做得更出色些,可能也不会招来那些误会。经历了这么多,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名球员,如果只会打球,恐怕也很难打好。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过,合肥那件事我太冤枉了。我要是真骂了班车司机,人家本人能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吗?何况,就算我真是大腕,也没有权利骂人呀。”

  对马林的采访是在运动员公寓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进行的。马林依然像以前一样豪气干云。风卷残云过后,马林发现忙于记录的笔者一直没动筷子,便停了下来。看得出来,他的胃口并没有尽兴,可无论怎么劝,也不肯再吃了。

  尽管坐在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还是有球迷发现了马林。其中一位端着两杯啤酒走了过来,执意要和马林碰上一杯。见推脱不过,马林爽快地一口气喝了。接着,又按那位球迷的要求,耐心地在同一张纸上两次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抛开是是非非,眼前的马林和从前那个年少气盛的他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曾经的咄咄逼人,变成了如今的从容平静。他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平和。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的马林越来越注重感情。13岁便离开沈阳的他,似乎比当年离家时还更要恋家。放假的时候,他总是尽量选择与家人呆在一起。在沈阳,他为父母购置了一套将近200平米的新房,就连里面的家用电器也配置得一应俱全。他开玩笑说:“以前,家里的房子小,我打电话回家,铃声响一两次,电话就接通了。可现在,有几次都要挂电话了,爸爸妈妈才接起电话。看着父母过上快乐的晚年,我特别高兴,觉得虽然很少有时间陪他们,但也算尽到了孝心。”

  对于曾被吵得沸沸扬扬的恋爱问题,马林并不愿意多谈:“恋爱谈得好,对事业应该也是一种促进。但如果老是吵架,影响肯定就是反面的了。现在队里有规定,作为一名队员,我必须遵守。对我来说,恋爱应该是28岁以后的事了。”

  毫无疑问,为了乒乓球,马林已经付出了很多。今后,他还将做出更多的牺牲。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改变马林眼神中的坚定。对于未来,硬汉马林没有太多的期望,他只是淡淡地说:“但愿自己能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我最大的缺点就是脆弱。”

我看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锻炼,好象通过心理医生作用不是很大,一个是自身,一个是常年锻炼,不知观点对否,还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