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新闻事件:尤利西斯 要怎么看才看的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11:58:29
这部书的写作手法是意识流 具体怎么理解? 用到的语言太多 难度太大
请问大家怎么看?
乔伊斯为什么被很多人遗忘? 他的书很少有人看过
我认识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
我觉得他写的书才是经典.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文学流派。但它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只是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若干作家不自觉的自然组合。它以英国为中心,主要在小说领域,对电影和电视也颇有影响。

  意识流小说的最大特色,是打破了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而直接表达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

  "意识流"的提法,最早出现在研究心理学的著作中,最先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的第九章中 加以详尽的阐发。

  詹姆士的理论被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些小说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因而形成意识流文学。英国女作家陶罗赛·瑞恰生在1915年发表的小说《尖尖的屋顶》是这种文学最初的代表作。到四十年代,意识流小说发展到了高潮。代表作家有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浮吉尼·伍尔孚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有《尤利西斯》(乔伊斯)、《喧嚣的愤怒》(福克纳)、《波浪》(伍尔孚)以及《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等等。

  意识流作家竭力探求和创建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手段。他们认为,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有着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不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只重视人物的性格描写和环境描写,而且这种性格仅仅表现为理性活动。因此,不足取者居多,成功者极少。他们确信,只有人的精神和意识才是生活的"真实",在意识之中主要又受下意识的支配,下意识是最真实的心理,尤其是"性爱",它是人的其他心理的原动力。由于性爱与社会环境形成冲突,受外力或自我抑制,因而就产生了人和各种思想感情。显然,这是弗格伊德(又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因袭与搬用,也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曲解。鉴于上述的认识,作家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人的意识活动和内心奥秘上。

  在表现手法上,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途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乙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等。由于意识流小说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得他们的小说走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终于衰落下来,被其他艺术流派所取代。

  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说,"意识流"仍然有其可取之处。意识流小说能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在有限的篇幅,短暂的时间内,反映出人物思想活动的全过程,因而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例如,乔伊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就是集中记述三个主要人物在都柏林一天之内的经历和感受;伍尔孕夫人著的《达罗维太太》,只写女主义公在十二小时内在伦敦街头及家中的见闻观感;奥茨不满万字的短篇小说《过关》,只写女主人公雷尼从加拿大进入美国国境线上的一刹那。这些作品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着力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透彻地辐射、流动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意识流小说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的小说多少都"意识流"的影响。

  作为当代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来说,意识流小说已日趋衰败,目前已不存在意识流小说这样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说,"意识流"依然存在。因为它有其合乎生活和艺术规律的一面,如能合理运用,会有助于人物形象有的刻画和深化。

  你看看这篇文章 对你有帮助

  http://www.fcgsgz.com/Lib2003/jxzy/yuwen/g3/yw09/10/kzzl5.htm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173656&PostID=2275783

文学有多种,作家也有多种。现代派的作家大多不关注生活的表层,而深入生活的内里,并因此恐惧、因此焦灼。乔伊斯是意识流的大师,他的作品不是让所有人懂的,有些作品只写给少数人,所以有些作家永远不会被大众所认同。而《尤利西斯》不好读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作品中令人费解的多种语言形式和文学样式在一部作品中的杂糅。这是有其用意的,现代作家在关注着人类的明天,对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感到恐慌,于是想要去寻求人类的终极解放,他们把目光投向古希腊,投向古印度,投向古中国、古巴比伦,试图从人类始祖那里,从古先哲那里找到一条通往救赎的路,于是,多种文化,多种语言,多种思维方式,以及外化出的多种文学式样会在一部作品中碰撞。因此,现代派令人费解。推荐阅读一下艾略特的《荒原》这首诗,你会明白。而最难读的是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觉得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没有深厚的文学欣赏评论功底.也就是说30岁以下的人一般很难理解这本书的思想.我曾慕名去书店看过这本书,刚看完序言,就不得不对这本书望而却步.他的书也许不是写给同时代或后来的人的.

如果是看原蓍的话,我想你至少要精通英语,实际上此书除英语外还杂用了其他十几种语言。要看中译本的话,你当然要通中文,还要有深厚的现代文学修养和较高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