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芯造假事件 知乎: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6 06:13:32
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怎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差别?

城乡差别及地区差别的分析与对策
陈居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达到小康水平,再朝家庭现代化迈进,这一切都表明了我国居民收入的重大改变,这是我们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体上提高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居民收入水平有不小的差距。 本文针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就其形成原因提出了对策
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 城乡 地区 差别 对策?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上扬。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差距,寻找差距扩大的根源,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繁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的数据来看,1978-1998年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133.6元增长到2162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增长1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从316元增长到4377.2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增长6.2%,到1998年为止,我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家庭收入在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费需要之外,有一定的余额,199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为4279元,比1978年的人均22元增长了194.5倍。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在1978-1998年间,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由接近绝对水平的0.2上升到差距较大的0.4-0.5之间。?
研究表明,如果将全国总体收入差距分解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52%是由城乡收入差距引起的。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滞缓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在"九五"期间逐年下降:1996年为8.99%,1997年为4.59%,1998年为4%,1999年为3.9%,2000年为2.1%。导致差距的直接原因。?

1.地区收入差距?
从改革开放刚开始的1981年到1995年的14年间,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相比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由表一可知:1995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1981年分别增长10.2倍,5.2倍和5.6倍,东部地区增幅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设中部地区居民收入为1,则三个地区居民收入之比由1.1∶1∶1.1扩大到了2.1∶1∶1.2,可见,差距确实在不断拉大。?
2.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8年的2162元,增长了16.2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长了15.8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84年以前呈逐步缩小态势(见表二),1978年为2.75∶1,1985年为1.86∶1,但自1985年以后,又呈逐步扩大态势,到1998年达到2.51∶1。不仅如此,这里并未统计城镇居民拥有而农民没有的来自国家及单位的福利性收入,所以其实际差距应该更大。?

二、透视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但不同国家由于自身情况不同,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也就不同。在这里,将我国的差距原因归结为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
1.政策性因素?
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换过程中,城乡差距是呈逐步缩小的趋势。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也应该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至9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同原有体制下的"政策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农副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民的税收政策和税外负担政策,对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政策,以及限制农民进城政策等,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政策有所改变,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两次缩小,一次在1979-1984年间,另一次在1995-1997年间,而引起这两次缩小的原因都是对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因?quot;政策歧视"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从改革开放的空间分布看,国家突出了东部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选择东部地区作为进行改革的试点,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上对东部实行倾斜。对东部地带的优惠政策集中体现在特区上。自80年代以来批准的5个经济特区,14个对外开放城市,17个经济技术?⑶???考?性诙?康厍?9?腋秤枇苏庑┑厍?洗蟮淖灾魅āU庑┒?俊⒅胁俊⑽鞑空?呱系牟钜斐氏执友睾O蚰诘亍⒋幽舷虮钡菁醯那魇疲?找婷飨缘赜跋熳诺厍??梅⒄梗?晌?斐傻厍?罹嗬?蟮闹匾??颉*?br> 2.非政策性因素?
(1)教育水平因素。教育差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内在原因。由于农村的教育落后,一方面使农民难于掌握和推广现代农业高科技,另一方面也使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就业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均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2)无序因素。除了正常收入外,城市部分居民会获得一些灰色收入乃至非法收入,如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寻租和制租活动等获得的收入,而这对于农民来说则是颗粒无收。?
(3)区位、自然因素。东南沿海地区有着有利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和区位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上述方面明显逊于东部。而且,由于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开发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
(4)人力和资本因素。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资金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向东部倾斜是造成东西部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东部地区引进了大量的资金,不仅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局面,而且经济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资金配置格局是决定区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变量,同时区域内劳动者素质是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5)历史文化因素。东南沿海历史上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既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最早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人民群众中潜存着较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放观念,有办实业和经商的传统。我国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起200多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机遇最佳的中介区域就是东南沿海地带,这一选择必然以相当长时期内与内陆地区差距的不断拉大为代价。?

三、对策思考?
在处理居民收入关系上,我们要切实贯彻"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原则。?

1.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保健等。真正贯彻好九年义务教育,做好农民职业教育。为农民增收提供自然、经济、科技文化保证。?
(2)改变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大胆进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我国农民增收不仅仅?quot;多种什么与少种什么"的问题,而是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全面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的问题。加入WTO后,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将无法面对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农场竞争。在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下,农业结构无论如何调整,农民增收的空间都是有限的。而培养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和农业经营产业化,这就需要对?F

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等等,各方面因素。现在是国家政策也在想办法,比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