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岭南历史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04:58:58
岭南历史革命是怎么由来的?

摘要: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城市广场是一种二维的围合空间和公共性的开放空间。广州城市广场的建设目前存在着概念滥化、人性淡化的问题。为此,广州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为以人为本、突出文化。

关键词:城市广场; 广州

1. 城市广场概说

1.1 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

广场,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历史几乎和城市的发展同步。它起源于古代欧洲。早在古希腊时期,建筑物的布置就是以神庙为中心,各种建筑围绕着它而形成广场,如著名的阿索斯广场。这时候的广场主要是担负起作为一个宗教中心的功能。到了古罗马时期,广场的建设达到了一个高峰,广场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出现了政治性广场、纪念性广场等。广场成为城市的象征。在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半坡村人为满足部落内部成员防卫、生产和集会的需要利用小型住宅沿圆圈密集排列而形成一个中央空间,即早期的城市广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城市居民需要特定的空间去进行交易、集会和思想文化交流,促使城市广场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宗教中心发展为集商业、文化、休闲、景观、集会、表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到了现代,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广场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城市广场成为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起到最直接、最重要影响作用的场所。城市广场成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有时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1.2 城市广场的空间构成特点
“广”者,宽阔、宏大之意也,“场”,指平坦的空地。“广场”,即广阔的场地,是指由两条或几条街道汇合处形成的空地(《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三环出版社1990年),今特指城市中广阔的场地,如天安门广场(《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从其概念中可以看出广场具有以下几个空间特点:

1.2.1 二维的围合空间 广场是以二维的开敞的空间实体形式而存在的。这种二维的存在形式突出了人的存在活动,从一开始就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这种二维的存在形式又是以周边的三维立体建筑为背景围合而成的。这些三维立体建筑构成广场的视觉焦点,成为广场的空间界限,同时其体量、造型、景观特点也体现了某种精神,成为广场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公共性的开放空间 城市广场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聚会、休闲的活动场所,因此,城市广场必然是一个公共性的开放的活动空间。广场应便于开展各种休闲、运动、娱乐、集会等各种活动,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并消除一切进入壁垒。同时,城市广场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可参与性,只有城市居民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广场的各种活动,能够充分的利用广场的各种设施,其公共性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城市广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活动场所,是城市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广州城市广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研究的方便,本文所涉及的广州,仅指广州建成区范围内的海珠、荔湾、越秀、东山、天河以及白云六个人口密集、历史发展较悠久的行政区。据笔者查阅各种广州地名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对比城市广场的概念与空间构成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广州目前的城市广场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滥化的概念

广州市内冠以“广场”二字名称的不下三十几个(处),但观察其构成,则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广场”其实都只是一栋高大的建筑,内有多间商铺,充其量只能够被称为“商厦”或“大厦”,如有名的天河城广场、宏城广场、东峻广场、时代广场、荔湾广场等;许多建筑动辄就以“广场”命名,“广场”已成为一个滥化的概念,与有些住宅动辄就以“花园”、“山庄”命名一样,被一些有识之士称为地名的“浮夸症”。也有的虽然冠以“饮食广场”、“娱乐广场”的名称,但与广场的内涵已是相去甚远了。其它的如火车站前广场和东站广场,虽然是一开阔的空地,但主要是为集疏人流而用,休闲、娱乐、集会的功能很弱。中华广场前虽然也有一小块绿地,但规模太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其实,广州真正称得上广场的唯有海珠广场。海珠广场现占地2.94万㎡,内有广州解放纪念雕塑。广场内鲜花遍地,绿树如荫,一度成为广州的象征,是广州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可惜由于海珠大桥的通车,把海珠广场分割为两半,现在所谓的海珠广场仅指西广场,面积已大为缩小。而且由于邻近市内主要交通干道,繁华的车流,喧嚣的嘈杂声严重地破坏了海珠广场的氛围,

2.2 淡化的人性

可能由于地价较高,“寸土寸金”的缘故,加上广州商业气息较浓,广州城市休闲广场缺乏,即使已有的少数几个如海珠广场、中华广场前的空地,其规模也是很小的,远远不能满足密集的居民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需要。而且,各广场内部绿化率不高,很少考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人性化设施严重不足,比如很少有便于人们歇息、停留的石凳、石椅,绿化树种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树种,不能为人们遮荫挡雨,尤其是炎炎的夏日,广场上难得见到几个市民。虽然树木花草造型各异、富有艺术气息,但都是中看不中用。有些广场内的草坪更是打着“行人不得入内”的牌子,让人们望而却步。即使是在众多的所谓商业广场内(实际上只是一栋商业大厦),也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小憩的设施很少,人们逛街又累又困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

3.广州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

3.1 以人为本

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广场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应着重发展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化空间,要努力创造一个富于生气、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广场环境。为此,城市广场在进行设计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居民活动的时间变化。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城市居民利用城市广场的方式不同。例如早晨主要是进行早操、打拳等健身活动,上、下午则主要是以聚会、聊天为主,傍晚和晚上活动的人群最多,主要活动内容以散步、休息、观看演出为主。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城市居民的活动需求也有不同。春秋季居民需要阳光,需要开阔的空间进行放风筝等活动;夏季烈日炎炎,居民需要城市广场能提供树荫纳凉。城市广场的设计应考虑到这种时间变化特点。②不同的居民群体对城市广场的需求也不同。老年人喜欢群聚、聊天、遛鸟,青年人好动,喜欢热闹的处所,儿童需要有游乐设施、玩具的活动场所,情侣们喜欢安静、僻静的地方。因此,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不同居民的活动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③要注意树种、草种的选择。广州气候炎热,夏季较长,太阳辐射强,城市广场的设计更应该注意选择一些高大的树种,能为人们提供较多的绿荫;此外,城市广场的绿化草坪要注意不仅有观赏性,更要有实用性,要满足人们在上面“坐”、“躺”的需求,为此,草种就要注意选择一些生命力强、维护成本较低的,不要为了追求名贵、追求观赏性而以诸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等貌似有情实则据人于千里之外的词语把人和城市广场隔开起来,拉远了城市居民和广场的距离,使城市广场的亲和力大为下降。④要从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入手体现城市广场的人文关怀。居民在城市广场内活动时要求有良好的服务配套设施。广场内公厕、电话亭、座椅、交通指示牌、照明灯光、无障碍通道等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对广场的利用度和认可度。此外,城市环境卫生的质量管理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垃圾箱的设置要考虑到人群的活动范围外,垃圾的清扫方式和清扫时间要注意不要和人群的活动时间相冲突。

3.2 突出文化

文化是特色的灵魂。一个没有特色的广场必定是没有文化性的广场。现今很多广场之所以出现千场一面、个性不突出的弊端,就是因为在城市广场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突出城市广场的文化性。城市广场的设计要能够反映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地方自然与人文特色,并注意对城市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保护,将其融入设计构思中。

首先,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地势地貌特点,突出地方文化。不同的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都有差异,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这些差异,以突出自己的个性。对于地势不平坦的地区,可利用地势的高差,在布局上采取梯级、平台、阶地、斜坡等手法,突出层次,既能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动态感,同时又能领略到广场的立体景观。对于广州来说,位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在进行城市广场的设计时,树种要选择一些高大的热带亚热带树种,既能为人提供树荫,又呈现出浓厚的热带亚热带风光。同时,广州“云山珠水”的地理景观又为广州建设“山水广场”、借山造势、依水布景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其次,城市广场的设计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的舞台。广州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岭南建筑、古朴的骑楼无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广州又是我国近现代历史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得改革开放之先,商业文化发达。广州城市广场设计时必须注意挖掘与保护这些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例如,在北京路、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进行城市广场群的设计时,周边的建筑风格宜以骑楼建筑为主,把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古朴的岭南文化相结合;在进行先烈路城市广场的设计时,要充分挖掘这一带近现代革命史迹众多的特点,如十九路军纪念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朱执信墓等都集中在这一块,城市广场的主题应以纪念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事迹为主,以突出历史文化;在广州沙面地区进行广场设计时,因为历史上这一带主要是外国使馆区,至今尚存众多西洋、欧式建筑,因此,广场周边的建筑风格宜以西洋风格为主,这样,既反映了这段历史,又突显广州中西结合、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

第三,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突出大众文化。城市广场是市民的广场,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也不管是地位高贵的还是地位卑微的,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使用广场。因此,广场的建设要适合大多数人的需要,广场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大众文化,要立足于本地、能够为广大市民所理解和接受。为此,城市广场的建筑小品和雕塑,要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特色和精神风貌,那些只有作者自己才明白的抽象的所谓现代雕塑,不应该出现在市民广场内。

参考文献:

〔1〕.汤桦.浅谈现代城市广场〔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2〕.王富臣.城市广场:概念及其设计〔J〕.华中建筑,2000,18(4).

〔3〕.刘韶军.城市广场建设要结合居民的休闲特点〔J〕.城市规划,2002,26(3).

〔4〕.城市广场-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第2期、第3期.

注:本文发表于《城市问题》2002年第6期

<![endif]>
作者简介: 周志红(1972--- ),男,湖南邵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肖玲(1957- ),女,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① 据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编制的《广东省饶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