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周胎动减少是缺氧吗:有没有一些略带神秘的诗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16:37:21

白居易与《花非花》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这首词被认为是古代诗歌中的蒙胧诗

这首诗的语言是极平常的,但其意趣却杳不可寻。我们无法具体地指明诗人所要描摹的客观物象,因为全诗除了否定就是比喻,仅就喻体而言,“花”、“雾”、“春梦”、“朝云”这些意象就已经朦胧得可以了。

我们固然无法得知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现实心境,但这种心境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白居易将这首诗归在了诗集中的“感伤”部,由此可以得知,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是关于无奈人生的感叹和思索。其实,世间万象本都是虚无的,人生的真谛未必真的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直接到达,因此,诗人采用了否定和比喻的方式来抒写这种感悟。

熟悉文化史的都知道,创始于中唐的禅宗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白居易是中唐的诗人,对于佛理,他很在行,因此说,这首诗多多少少体现了禅宗的理趣,但这理趣却巧妙地隐藏在了诗意的面纱之下,这自然是诗人的高明。

一千多年之后,有个名叫萨特的法国哲学家写下了这样的语句——“除了虚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通过存在达到存在,虚无是存在唯一的可能。”

诸葛亮的《马前课》,如果你能看懂最后面的几句,那你就是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