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品 朋友:张旭与怀素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3:54:17
*刘熙载的著作[艺概]说;"张长史书悲喜双用,怀素书悲喜双遣".这内容的意思我不明白,你们可以解释一下.
*还有你们所想的他们作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作品分析)
最好的是分类两种-技法,思想的分析.
****不要知识性的表面的文章!!!

狂是他们的共性,同中存异,黄山谷说旭肥素瘦,从用笔与形态上进行了区分,如果从内在笔势上区分,怀素更为不羁,如果从意境上区分,张旭激越怀素趋于空灵,一个是儒家情怀,一个是禅释心境,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也就是刘熙载所谓悲喜双用与悲喜双谴,旭素之别,如此而已。

  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怀素简介
  一七二五——七八五一
  长沙(今属湖南人)。自幼为僧,法名藏真,俗姓钱:为人疏放狂逸,不拘细行。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于零陵故里广植芭蕉,名所居为《绿天庵》;以蕉叶习书,自信得草圣三昧:又从颜真卿口授得张旭狂草妙诀,心摹手追,终于独树一帜,驰名当世,性嗜酒,每酒酣兴发,遇寺壁粉墙靡不书,随手万变,如旋风骤雨。御史李舟称曰“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孰曰不可?”

  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范,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

刘熙载曾言:“张长史书悲喜双用,怀素书悲喜双遣。”“遣”即排遣,张旭的草书热情澎湃,怀素的草书则是摈除情感的玄意挥洒了。

书法中有一种风格叫“瘦硬”。瘦硬是一种与“丰润”相对应,画瘦而质硬的风格。它给人以貌清气健、骨重神寒的感受。汉隶《礼器碑》历来被奉为瘦硬美的杰品,在唐代草书中,如果说张旭书法的风格偏侧于丰肥,那么怀素的作品则偏侧于瘦硬。

张旭是全篇一体,怀素是独字的连笔

区别在怀素是大书法家,张旭是我们班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