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r-072磁力链接:关于右倾和“左”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2 01:28:51
近代历史上,称陈独秀为右倾主义、王明为“左”倾主义?并且两者都称为机会主义?我不是太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别?我自己理解:左倾就是冒进、盲目;右倾就是投降。但是不知道同时机会主义都要分左倾右倾,并且“左”倾加引号一般认为是形左实右,这让我更不理解,何为形左实右?
spring_lee的回复我大概也看过,但是我仍然不是很理解何为形左实右?谢谢高手解答

这个说法是很权威的,供楼主参考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在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有高官厚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则希望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从那以后,国民会议召开时,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边,无形中形成左右两派。19世纪,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分左右两派就坐。这样,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由于历史原因,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被称为“机会主义”。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有时也简称“左”的),从实质上说,是形“左”而实右的。实事求是地说历史上“左派”曾经是起过进步作用的,而“左”倾机会主义却一点进步作用也没有。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左”倾机会主义,都在“左”字上加引号,就是告诉人们,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进、冒进、盲动的意义。至于“右”,不会引发歧义,所以没有必要加“引号”。

机会主义是指思想或行动没有目标性,伴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结果往往不能确定,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具体来说,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是指长征初期,他没有指明红军长征的目的地,没有革命的明确方向,走到哪算到哪,纯粹的无头苍蝇,仅仅靠客观“机会”来指导革命方向。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则把革命的前途命运交给国民党手里,是根据对方的行动来“指导”我方的行动,在假设国民党不会叛变革命的前提下,与国民党进行全面合作,完全放弃了主动性,所以也是一种“机会”。
“形左实右”就是表面上是激进的,而实际上却是引起历史的倒退。王明不断强调进攻,而实际上的结果却是在葬送红军的前途,这与右倾没什么两样。
我这样解释楼主明白吗呵呵

两派共分两种情况(针对国内):在共产党内部,左派是指激进的革命派,多采用危险系数很高的革命行动,例如红军反"围剿"时的王明、博古.右派是指过于软弱的温和派,多使用劝说、谈判等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期的陈独秀;在国民党内部,左派指倾向于革命和共产党的人士,例如冯国祥、张学良、杨虎城.右派是指利用高压恐怖的政策进行反共的国民党员,如四大家族.

左的冒进,右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