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李清照《渔家傲〉里“学是谩有惊人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与前文答非所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2 13:05:49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嗟日慕,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平时,易安是个闺秀,是个贵妇,但在梦里,现实中的一切,不可能再阻止她的飞腾于九天之上的想象了。哪怕有了惊人之句的诗才,面对许多无奈,内心也会有行途日暮的困乏,但那又怎么样?在梦里,在一切都可以腾飞的梦里,在云涛翻舞的太空之中的梦里,在可以任意上下求索的梦里,总可以达到如仙境般的幻想境界吧。这个梦让这首词意境壮阔雄奇,豪气干云,却又迷离恍惚,虚无飘渺。这样的词,五代没有,北宋也不多见吧。看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在豪放之中带着易安特有的恍惚,从这种恍惚中我似乎看到易安看着苏轼们自信地毫不谦让地微笑。这种恍惚使得易安在北宋的衮衮巨公拥挤的词坛上,轻言细语却又分外清晰地宣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对诗和词的分界看得很严格,所以她的诗的内容多以政治为主,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她对时局的思考和分析远远地超过了当时一介妇人所能企图的深度,甚至高明不让许多以国家政治为己任的大臣。她的诗是爱国言志诗,她的词却是对自身的感怀,对于身世,对于家破国亡的痛苦无奈的最为切身的描述。我不喜欢易安的诗,空洞地架构在借史咏志上,有情绪,但没有实在的深刻的悲苍感。但是易安的词,却鲜明地表达着她作为自己,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女子,在少女时期的娇羞,青年时期的幸福和晚年时国破家亡的悲哀。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旁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

此处并未答非所问。

渔家傲 全词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嗟日慕,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帝相询“殷勤问我归何处”,答案在“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

之所以有“学诗谩有惊人句”,乃是易安作该词的隐衷。当与与“我报路嗟日慕”一起理解。

“我报路嗟日慕,学诗谩有惊人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之叹,而着一“谩”字,有才而不得其用之恨油然而生。这是作该词之隐衷。

笔锋陡转作“九万里风鹏正举”,尤如“了却君王天下是,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之转。一者振奋,一者哀伤尔。

于绝尽处反见得朗朗清空,似乎也是易安的一种习惯。

念奴娇.春情,满庭芳(小阁藏春),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等,便类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