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娱乐广播:给一个宋濂的简介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14:09:45
是简介!

宋濂
宋濂,(1310~1381)明初藏书家、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贞子、玄真道士、玄贞遁叟。金华(今属浙江)人,后迁居浦江。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以父老为由不赴任,归隐于东明山著书,历时10余年。明初,官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修《元史》,累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以文著称,高丽、日本等曾愿以高价购买他的文集。晚年全家谪茂州,中途病死于夔州(今四川奉节)。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聚书数万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金华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为北宋缕板,后经兵火战乱,复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著有《龙门子》、《浦阳人物记》、《篇海类编》、《洪武圣政记》、《宋学士全集》等。

宋濂

(1310~1381)明初大臣、学者。字景濂,号潜溪。其先人为浙江金华潜溪人,至宋濂始迁浦江。受业于著名理学家吴莱、柳贯、黄溍。元至正(1341~1368)间,荐授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避入龙门山著书。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婺州,召见濂,开郡学,以其为五经师。二十年三月,经李善长推荐,与刘基等被朱元璋聘入应天(今江苏南京)礼贤馆,任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恒侍朱元璋左右,备顾问。曾召讲《尚书》、《左传》,并向朱元璋建言,“得天下以人心为本”,得人心则天下可定。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诏修《元史》,濂充总裁官。书成,授翰林学士。曾因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六年七月,迁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赞善大夫,命与詹同、乐韶凤修日历,又与吴伯宗等修宝训。宋濂久操制作之柄,一代礼乐典章,宋濂所裁定者居多,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博通经史百氏,文章雄丽温雅,享负盛名,四方学者皆以太史公相称;濂久为太子师,对其言行皆以礼法讽劝。因此一度深受朱元璋宠信。十年,致仕还乡。十三年,因长孙宋慎坐胡惟庸案,太祖欲置濂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免,遂远戍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次年中途死于夔州(今四川奉节)。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宋濂名,复移茔华阳(今四川成都)城东。弘治时,下礼部议,复其官,正德年间,追谥文宪。著有《宋学士全集》四十二卷传世。日本、高丽、安南使者曾以重金购其文集。

【宋濂】 (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洪武二年(1369)奉旨修《元史》,后因涉案被请四川茂州,途中病故,正德时追谥文宪。宋濂推崇宗经。认为只有孔子之文“才称之为文”,“六籍之外当以孟子为宗,韩子次之,欧阳子又次之”(《文原》),对于违背“温柔敦厚”传统的文章一律采取否定态度。他擅长散文创作,尤以传记文成就突出。代表作《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宋濂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并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刻划人物,艺术成就较高。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宋濂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