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舞舞 村上春树 雪:杂交玉米之父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1 17:27:10

人物述评

  不是高官,他却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没有正规学历,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没有巨著宏论,他却是一个公认的专家,三十年培育玉米良种30多个,为国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880亿元。

  今年55岁的李登海,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村青年,凭着对玉米育种事业的痴迷,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摘取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桂冠;作为现代农民的代表,连续三届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两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现在,他一手创办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踏上资本市场。

  在当今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氏,他是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一个就是李登海,是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始者。

  李登海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66年李登海初中毕业时,成绩十分优秀,但由于家里成份不好,不能再继续上学。1970年,李登海参加大队农科队,继而出任农科队队长。从此他便迷上了科研这一行,一身扑在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上。

  当年他第一次在试验田里试种了自交系间玉米杂交种,第二年他的夏播玉米亩产量达到620公斤,引起全县震动。 1974年,为了获得更多的育种知识,李登海到莱阳农学院进修,专心致志地学习玉米育种和栽培原理,并在教室前种了一块玉米,边学习边实践。学成回乡时,其老师刘恩训教授送给他从大西洋彼岸带回的20粒美国杂交种“XL80”和分离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李登海如获至宝,回家开始了新的一轮育种实验。

  1978年,李登海研制成功“掖单1号”,大田示范比当时推广的“丹玉6号”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出41.4%。1979年,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宣告成功,亩产高达776.6公斤,首创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更重要的是李登海获得重大发现,确立了紧凑型玉米这一中国玉米高产研究的方向。李登海说这是他进行高产玉米研究的“第一个高峰”。

  通过运用杂交、合理密植等技术,李登海培育的春玉米1980年产量突破900公斤,夏玉米产量达823公斤;1984年,夏玉米产量达到950公斤;1989年,夏玉米产量突破1000公斤,达到1096.29公斤。“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李登海说,“不仅创下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而且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30多年间,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最多时推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其增加的产量累计为国家增加直接经济效益880多亿元。

  尽管已经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崇高的政治地位,成了拥有数亿元资产的大老板,李登海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对衣食住行没有任何的高要求,直到现在,他依然住在村子里的平房里,房前屋后是大片的玉米地,一双绿色军用胶鞋、蓝色工作服,每天有多半时间出没在玉米地里。

  2005影响力

  登海种业2005年4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此次上市的发行价为16.70元,创出了中小板发行价格第一高。而李登海本人直接和间接拥有登海种业56.27%的股份(本次新股发行后)约为4951.76万股,即便登海种业的开盘价达每股20元,李登海拥有的流通市值将达到9.9亿元,若开盘价为25元,流通市值将上升到12.38亿元。

  组委会评语

  要干大事,不要做大官,是李登海的心声;做农夫,也可以做出大产业。李登海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典范。

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李登海的人生与玉米是不可分割的,他研制出来的杂交玉米品种让玉米的产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玉米也成就了李登海人生的辉煌。

从1985年4月创办起我国第一个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农业民办科研单位———莱州市玉米研究所到后来的登海种业顺利上市,李登海经历了整整二十个年头。

1993年5月,该研究所被升格为莱州市农业科学院,下设玉米、小麦、蔬菜、果树四个研究所和一个负责推广经营的远征种子公司。远征公司的出现,为后来的登海种业打下了基础。

1998年,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成立,莱州市农科院以所属远征种子公司出资,占注册资本的68.86%,李登海以实物资产出资3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1.14%。后经增资,农科院的股份增加到了89.33%。随后,登海种业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

  许多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为培育杂交玉米做出了贡献,其中著名的有伊斯特(Edward M.East)、沙尔(George Harrison Shull)、琼斯(Donald F.Jones)等等,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
  伊斯特和沙尔1900年同时探索玉米杂交优势的研究工作。伊斯特对孟德尔揭示的生物遗传规律无限神往,他系统地学习遗传学课程,大量阅读生物学和遗传学书籍,写出了系统的文献综述。1905年春季,他在伊利诺斯州试验站种下了一个叫“利民(Leaming)”的玉米品种,严格隔离、自交。1906年发现自交后代植株的生长势和产量都明显地下降了。1907年,伊斯特把自交的种子种下去,第一次选用另一些自交植株与之进行了杂交,从杂交株上收获了一些其貌不扬、籽粒干瘪的小穗和种子。
  当伊斯特埋头进行玉米试验时,另一位植物学家沙尔在纽约州试验站进行玉米杂交试验,几乎是同时取得了相似的进展。沙尔于1906年和1907年将玉米植株进行自交,同时也将其中一些植株做了杂交。沙尔发现,自交授粉降低了玉米的生长势和产量;而自交系的杂交后代产生出了意想不到的生长优势和很高的产量。
  1908年1月28日,美国育种者协会在华盛顿举行全美农作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议,伊斯特和沙尔都参加了。两个人所报告的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试验,获得的几乎又是完全相同的结果。但不同的是,沙尔把瘦小干瘪的两个自交系进行杂交,产生了极为强大的、几乎是爆发式的生长优势,玉米的产量显著地提高。沙尔给这种独特遗传现象起名叫heterosis,这就是后人所沿用的“杂交优势”。这是玉米育种史上杂交种诞生的雏型。

伊斯特(Edward M.East)、沙尔(George Harrison Shull)、琼斯(Donald F.Jones)等等,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

杂交玉米之父是李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