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笔记本经典台词:请介绍杨万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22:35:52
介绍杨万里时要详细一点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有“诚斋集”。南宋时所推重的“中兴四大诗人”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四位互相佩服的朋友;杨和陆的声名尤其大,俨然等于唐诗里的李白和杜甫。不过,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同时齐名的两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总会分出个高低。宋代以后,杨万里的读者不但远少于陆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来也数目上不如。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节里只举出“杨诚斋体”,没说起“陆放翁体”或“范石湖体”。

从谥号“文节”之“节”可以看出,杨万里以品格“清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椽》)著称于时。首先是耿介。他秉性刚直,立朝遇事敢言,无所顾忌。同时诗人葛天民说:“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他好官职。但知拼得忍饥七十年,脊梁如铁心如石。不曾屈膝不皱眉,不把文章做出诗。”(《寄杨诚斋》)宋孝宗晚年很不喜欢他,说他“直不中律”,宋光宗则说他“也有性气”,杨万里便作文自赞道:“禹日也有性气,舜云直不中律。自有二圣玉音,不用千秋史笔。”(见《鹤林玉露》卷五)意思是说有了两位皇帝这样的鉴定,千秋万代用不着史官来做评价了。晚年权奸韩园胄当国,誓不出仕,韩园胄筑南园,请他作一篇记文,杨万里坚决拒绝。
其次是清贫儒雅。他虽入仕,但视之平淡,在京城做官日,预备了由杭州到老家的盘缠,专用一箱子装着。同时不许家人购置物业,以免回家时累赘,“日日若促装”待发。对金钱也复如此,在江东任满,有余钱万缗,弃于官府,不取而归。诚斋夫人及其儿子杨伯孺都以俭朴仁厚为时所称。杨万里这种平淡俭朴的处世风格有着南宋中下层官僚地主阶层的生态背景,体现了一种平民式的道德理念,同时也包含了明哲的人生智慧,当时士大夫特别推崇其清狷节操,称赞其胸襟“透脱”。他的这一思想性格深刻地影响到诗歌创作。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他的成就不如陆游,但在创新诗歌风格方面所作的努力则过之,所以他当时名声很大,连陆游也说:“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他的诗风命名为“杨诚斋体”(《沧浪诗话·诗体》)。
杨万里何以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诚斋体”的具体特征是什么,这些都得首先联系其思想性格、人生态度来认识。杨万里绍兴二十九年(1159)任零陵丞时,曾拜见爱国名臣张浚,受到张的器重。张是理学家,他勉励杨万里效法先贤的“清直之操”,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于是便自号“诚斋”,这是个理学意味很浓的标号,表明了他一生的志向。这以后他还一直与张浚之子、理学家张栻交往,深受张栻的影响,进一步接受了理学的思维方式,追求心胸的“透脱”,摆脱前人的束缚。于是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离开零陵前把摹仿江西体的千余首旧诗尽皆焚弃,转而寻求新的观照事物的方式和新的表现方法,为创新诗风奠定了基础,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
关于“诚斋体”,他自己还有一个说法,这就是:“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胸中别”是主观方面,“风烟好”是客观方面。杨万里诗以自然万物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他称赞张耒诗说:“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读张文替诗》)这其实也是夫子自道。这里的“天”,主要指客观的自然万物,当然也指诗人受外界触发而产生的真切感受,这其间的先后关系是“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因此他非常自觉地从大自然吸取诗材,寻求灵感,举凡高山流水、日月星辰、蓝天白云、风雷雪雨、春光秋色、朝霞暮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莫不收拾入诗,并且别有心胸,独具眼光,探幽寻微,刻抉入里,处处发现新意,事事别开生面。在他眼中,自然万物无不体现着造化的意志和巧妙,因此他力图表现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又往往带着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产生许多天真的奇想。同时他也对自然界作冷静、理智的观照和领悟,表现静观万物的体会和主观感觉。这是“诚斋体”在题材处理上的突出特点。
“诚斋体”特别活泼灵动,充满奇趣,历来被看作以“活法”作诗的典型。“活法”是北宋后期以来,禅宗、理学和诗学共同的话题,其意义涉及人生态度的通脱超然、思维认识的灵活圆通和表达方式的活泼生动。杨万里是自吕本中倡导诗歌“活法”以来,真正以“活法”作诗而取得突出成就的诗人。他的同乡好友周必大说:“诚斋万事悟活法。”可见其诗不过是其“活法”运用的一个方面。“诚斋体”的活法首先体现在不听陈言,不拘成法,法与无法,灵活对待,自作主张,自立一家的创新精神上;其次是表现在师法自然、立足于日用生活的创作态度上;第三是表现为别有眼光,忠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而从习见的事物上发现新意,在任何事物上看出其“活”的生态和精神。
杨万里特别擅长于发现、捕捉自然界的生机、动态,写转瞬即逝、变化无穷的景象。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诚斋擅写生”,“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谈艺录》)
杨万里还擅长于不断变化观察事物的角度,以曲折多变的诗歌结构去随物赋形,句法灵活而无格律拘束之苦,语言生动活泼,俗言口语在所不避,这些都是“诚斋体”的重要特征。
诚斋体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特别幽默诙谐。无论是写物还是感事,杨万里都出了轻松调侃的态度和口吻,即便是关心时事,深致不满,也多出以讥讽嘲弄,至于写景咏物,更是逗弄调拨,插科打诨,十分之风趣热闹,清人甚至有“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的说法。
诚斋体的缺陷也比较突出。他过多地着眼于自然景色,一有所感,便即兴作诗,不暇思索,很少提炼,把瞬间印象和盘托出,这样,一方面显得感受真切,描写活泼,诗意新鲜,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内容琐屑、语言粗率、诗味淡薄的毛病。

杨万里的创作经历见于“江湖集”和“荆溪集”的自序。据他说,他最初学江西派,后来学王安石的绝句,又转而学晚唐人的绝句,最后“忽若有悟”,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从此作诗非常容易。同时人也赞叹他的“活法”、他的“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领。这一段话可以分三方面来申说。

第一、杨万里和江西派。江西诗一成了宗派,李格非、叶梦得等人就讨厌它“腐熟窃袭”、“死声活气”、“以艰深之词文之”、“字字剽窃”。杨万里的老师王庭珪也是反对江西派的,虽然他和叶梦得一样,很喜欢黄庭坚。杨万里对江西派的批评没有明说,从他的创作看来,大概也是不很满意那几点,所以他不掉书袋,废除古典,真能够做到平易自然,接近口语。不过他对黄庭坚、陈师道始终佩服,虽说把受江西派影响的“少作千余”都烧掉了,江西派的习气也始终不曾除根,有机会就要发作;他六十岁以后,不但为江西派的总集作序,还要增补吕本中的“宗派图”,来个“江西续派”,而且认为江西派好比“南宗禅”,是诗里最高的境界。南宋人往往把他算在江西派里,并非无稽之谈。我们进一步的追究,就发现杨万里的诗跟黄庭坚的诗虽然一个是轻松明白,点缀些俗语常谈,一个是引经据典,博奥艰深,可是杨万里在理论上并没有跳出黄庭坚所谓“无字无来处”的圈套。请看他自己的话:“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取熔,乃可因承尔,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之‘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彼固未肯引里母田妇而坐之于平王之子、卫侯之妻之列也。这恰好符合陈长方的记载:“每下一俗间言语,无一字无来处,此陈无己、黄鲁直作诗法也”。换句话说,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他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晋唐以来诗人文人用过的——至少是正史、小说、禅宗语录记载着的——口语。他诚然不堆砌古典了,而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第二、杨万里和晚唐诗。他说自己学江西派学腻了,就改学王安石的绝句,然后过渡到晚唐人的绝句。我们知道,黄庭坚是极瞧不起晚唐诗的:“学老杜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共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何!’”所以一个学江西体的诗人先得反对晚唐诗;不过,假如他学腻了江西体而要另找门路,他也就很容易按照钟摆运动的规律,趋向于晚唐诗人。杨万里说:“诗非文比也……而或者挟其深博之学、维隽之文,于是隐括其伟辞以为诗”。这透露了他转变的理由,可以借刘克庄的话来做注脚:“古诗出于情性,今诗出于记闻博而已,自杜子美未免此病。于是张籍、王建辈稍束起书帙,划去繁缛,趋于切近。世喜其简便,竞起效颦。遂为‘晚唐体’”。除掉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以外,晚唐诗人一般都少用古典,而绝句又是五七言诗里最不宜“繁缛”的体裁,就像温、李、皮、陆等人的绝句也比他们的古体律体来得清空;在讲究“用事”的王安石的诗里,绝句也比较明净。杨万里显然想把空灵轻快的晚唐绝句作为医救填饱塞满的江西体的药。前面讲过徐俯想摆脱江西派而写“平易自然”的诗,他就说:“荆公诗多学唐人,然百首不如晚唐人一首”;另一个想脱离江西派的诗人韩驹也说:“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可以想见他们都跟杨万里打相同的主意,要翻黄庭坚定下的铁案。从杨万里起,宋诗就割分江西体和晚唐体两派,这一点在评述“四灵”的时候还要细讲。他不像“四灵”那样又狭隘又呆板的学晚唐一两个作家的诗:他欣赏的作家很多,有杜牧,有陆龟蒙,甚至有黄滔和李咸用,而且他也并不模仿他们,只是借他们的帮助,承他们的启示,从江西派的窠臼里解脱出来。他的目的是作出活泼自然的诗,所以他后来只要发现谁有这种风格,他就喜欢,不管是晋代的陶潜或中唐的白居易或北宋的张耒。

第三、杨万里的活法。“活法”是江西派吕本中提出来的口号,意思是要诗人又不破坏规矩,又能够变化不测,给读者以圆转而“不费力”的印象。杨万里所谓“活法”当然也包含这种规律和自由的统一,但是还不仅如此。根据他的实践以及“万象毕来”、“生擒活捉”等话看来,可以说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古代作家言情写景的好句或者古人处在人生各种境地的有名轶事,都可以变成后世诗人看事物的有色眼镜,或者竟离间了他们和现实的亲密关系,支配了他们观察的角度,限止了他们感受的范围,使他们的作品“刻板”、“落套”、“公式化”。他们仿佛挂上口罩去闻东西,戴了手套去摸东西。譬如赏月作诗,他们不写自己直接的印象和切身的情事,倒给古代的名句佳话牢笼住了,不想到杜老的鄜州对月或者张生的西厢待月,就想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或者“本是分明夜,翻成黯淡愁”。他们的心眼丧失了天真,跟事物接触得不亲切,也就不觉得它们新鲜,只知道把古人的描写来印证和拍合,不是“乐莫乐兮新相知”而只是“他乡遇故知”。六朝以来许多诗歌常使我们怀疑:作者真的领略到诗里所写的情景呢?还是他记性好,想起了关于这个情景的成语古典呢?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说:“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锺嵘“诗品”也说过:“‘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杨万里也悟到这个道理,不让活泼泼的事物做死书的牺牲品,把多看了古书而在眼睛上长的那层膜刮掉,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描写的景象,因此姜夔称赞他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怕落在他眼睛里,给他无微不至的刻划在诗里。这一类的作品在杨万里现存的诗里一开头就很多,也正像江西体在他晚年的诗里还出现一样;他把自己的创作讲得来层次过于整齐划一,跟实际有点儿参差不合。

扬万里的主要兴趣是天然景物,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多而且好,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不及范成大的多而且好;相形之下,内容上见得琐屑。他的诗多聪明、很省力、很有风趣,可是不能沁入心灵;他那种一挥而就的“即景”写法也害他写了许多草率的作品。
--钱钟书<宋诗选注>

杨万里(1127~1206)

中国南宋诗人 。字廷秀 ,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职。主张抗金。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家。因其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今存诗4200余首,内容较充实。如关心国家安危 、表现爱国 思想的 诗作有 《 读罪己诏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等,其中的《初入淮河四绝句》,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即景抒怀 ,比兴互陈 , 抒发了山河破碎、国土难复的痛苦之情。此外,还 有《雪霁晓登金山》、《舟过扬子桥远望》等。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插秧歌》、《至后入城道中杂兴》 、《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对农民遭遇困苦的同情。
杨万里诗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均很独特。他初学江西诗派,转学陈师道、王安石以及晚唐诗,但最终跳出了前人窠臼,自辟蹊径,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诗材、诗意,即善于巧妙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 的语言表 现出来 ,这就是杨万里提倡的“活法”,也是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如《晓行望云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取材新颖,构思有情趣。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幽默诙谐,大到日月山川,小到蜂蝶花木,无一不可入诗。如《嘲蜂》、《嘲星月》、《戏笔》等。有些诗还能于幽默中寓讽刺和激愤之意。诚斋体语言平易浅近,通俗晓畅,熔炼俗谚口语入诗,如《檄风伯》中写与风神相戏的语言,为后世所称赞。当然,杨万里比起陆游、范成大的诗要略逊一些,有草率成章之作,数量上也少得多。
杨万里还有词、赋、诗话等。今存词 15 首 ,活泼清新。赋以散势行韵文 , 一气贯串 ,流畅自然 。诗论强调 “ 活法”,崇尚独创,评论前人时,也能脱离时人偏见,以诗论诗,常为后人引用。还精于《易》学 。所著《诚斋集》133卷,有《四部丛刊》本。《诚斋诗话》1卷,有《 历代诗话续编》本。《诚斋易传》20卷,有《四库全书》本。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 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 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与此相应,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类诗大都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一转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幽默诙谐。大自然的一切,大而日月山川,小而蜂蝶花木,无不收拾入诗,并且涉笔便有谐趣,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语。《嘲蜂》、《嘲蜻蜓》、《嘲稚子》、《嘲星月》、《戏笔》等,都富有幽默感。有些诗,还能于诙谐中寓讽刺之意和激愤之情,如《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至于《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嘲讽之意,更灼然可见。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这是"诚斋体"的又一特点。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显然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竹枝歌序》称隐括纤夫舟人"吟讴啸谑"而为歌,可见他对民歌的语言形式也有所吸收。如《檄风伯》中写与风神相戏:"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很能体现诚斋体的各项特点。
杨万里在当时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在南宋诗坛声誉甚高,并且得到北方金代一些诗人的推许(刘祁《归潜志》卷八)。但杨万里诗歌在内容上比陆、范要逊色一些:其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沉痛,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赶不上范成大的深刻,数量上也少得多。采用"活法"无微不至地"斧藻江山,追逐风月",这是杨万里的主要成就所在。"诚斋体"在造意、选材和风格上虽有独创性,但由于题材的琐屑细小,以致境界不甚开阔,加之他有时过分追求趣味性、"信手"、"走笔",致使一些诗作缺乏必要的艺术概括,草率成章;语言有时也不经选择,随便运用,以致后人有"佻巧"、"油滑"之讥。他的七言绝句对南宋中后期的江湖派诗人及清代的郭□等人影响较大。
杨万里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诚斋诗话》及一些序文中。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称诗是"矫天下之具"(《诗论》),并认为诗歌应该是有为而作,起到某种扬善讽恶的作用,不能无病呻吟。在表现方法上,他重视委婉含蓄,尚"意"重"味"。他所说的诗"味",既继承了司空图"韵味"说的特点,但又受到江西诗派诗论的一些影响,求"味"而不离"形"、"法"。当然,杨万里讲的"法"主要是"活法",他崇尚独创,反对死守规则的"舍风味而论形似"的模拟之风。因此,杨万里与江西诗派诸人不同,他大力提倡晚唐诗风,追求 "晚唐异味"。在评论前人时,他也能脱离时人偏见,既推崇杜甫、黄庭坚,也称赞李白、苏轼。其《江西宗派诗序》云:"今夫四家者流,以苏似李,黄似杜。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比喻佳妙,常为后人引用。《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词与辞赋 《历代诗余·词话》引《续清言》语,称杨万里"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词作今存15首。其中如〔昭君怨〕《赋松上鸥》:"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词风活泼清新,饶有趣味,和他的诗风很相似。
杨万里的辞赋也比较有特色。如《浯溪赋》以剥藓读元结的《中兴颂》碑为引子,借唐玄宗、肃宗父子的往事讽谕时事,对宋徽宗、高宗父子进行了批评,时人争相传诵,与范成大《馆娃宫赋》齐名。《海□赋》写宋军以海□船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的战役,也具有现实意义。这类赋和欧阳修、苏轼的作品一样,摆脱了汉赋板重的句法和齐梁骈俪风气,以散势行韵文,韵脚多在虚词之前,读起来一气贯串,流利自然。
杨万里还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20卷。他解释《易》的观点与程颐相近。因爱引用历史事件来证实《易》经,曾为后世经学家非议。但纪昀等人仍认为《诚斋易传》有"不可磨灭"处(《四库全书总目》)。
所著《诚斋集》 133卷(包括《江湖集》、《荆溪集》等10种诗集及其他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又有《杨文节公诗集》42卷,清乾隆年间杨云采据明本校刻。《诚斋易传》20卷,以曝书亭影宋本为佳。《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 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 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与此相应,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类诗大都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一转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幽默诙谐。大自然的一切,大而日月山川,小而蜂蝶花木,无不收拾入诗,并且涉笔便有谐趣,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语。《嘲蜂》、《嘲蜻蜓》、《嘲稚子》、《嘲星月》、《戏笔》等,都富有幽默感。有些诗,还能于诙谐中寓讽刺之意和激愤之情,如《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至于《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嘲讽之意,更灼然可见。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这是"诚斋体"的又一特点。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显然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竹枝歌序》称隐括纤夫舟人"吟讴啸谑"而为歌,可见他对民歌的语言形式也有所吸收。如《檄风伯》中写与风神相戏:"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很能体现诚斋体的各项特点。
杨万里在当时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在南宋诗坛声誉甚高,并且得到北方金代一些诗人的推许(刘祁《归潜志》卷八)。但杨万里诗歌在内容上比陆、范要逊色一些:其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沉痛,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赶不上范成大的深刻,数量上也少得多。采用"活法"无微不至地"斧藻江山,追逐风月",这是杨万里的主要成就所在。"诚斋体"在造意、选材和风格上虽有独创性,但由于题材的琐屑细小,以致境界不甚开阔,加之他有时过分追求趣味性、"信手"、"走笔",致使一些诗作缺乏必要的艺术概括,草率成章;语言有时也不经选择,随便运用,以致后人有"佻巧"、"油滑"之讥。他的七言绝句对南宋中后期的江湖派诗人及清代的郭□等人影响较大。
杨万里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诚斋诗话》及一些序文中。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称诗是"矫天下之具"(《诗论》),并认为诗歌应该是有为而作,起到某种扬善讽恶的作用,不能无病呻吟。在表现方法上,他重视委婉含蓄,尚"意"重"味"。他所说的诗"味",既继承了司空图"韵味"说的特点,但又受到江西诗派诗论的一些影响,求"味"而不离"形"、"法"。当然,杨万里讲的"法"主要是"活法",他崇尚独创,反对死守规则的"舍风味而论形似"的模拟之风。因此,杨万里与江西诗派诸人不同,他大力提倡晚唐诗风,追求 "晚唐异味"。在评论前人时,他也能脱离时人偏见,既推崇杜甫、黄庭坚,也称赞李白、苏轼。其《江西宗派诗序》云:"今夫四家者流,以苏似李,黄似杜。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比喻佳妙,常为后人引用。《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词与辞赋 《历代诗余·词话》引《续清言》语,称杨万里"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词作今存15首。其中如〔昭君怨〕《赋松上鸥》:"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词风活泼清新,饶有趣味,和他的诗风很相似。
杨万里的辞赋也比较有特色。如《浯溪赋》以剥藓读元结的《中兴颂》碑为引子,借唐玄宗、肃宗父子的往事讽谕时事,对宋徽宗、高宗父子进行了批评,时人争相传诵,与范成大《馆娃宫赋》齐名。《海□赋》写宋军以海□船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的战役,也具有现实意义。这类赋和欧阳修、苏轼的作品一样,摆脱了汉赋板重的句法和齐梁骈俪风气,以散势行韵文,韵脚多在虚词之前,读起来一气贯串,流利自然。
杨万里还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20卷。他解释《易》的观点与程颐相近。因爱引用历史事件来证实《易》经,曾为后世经学家非议。但纪昀等人仍认为《诚斋易传》有"不可磨灭"处(《四库全书总目》)。
所著《诚斋集》 133卷(包括《江湖集》、《荆溪集》等10种诗集及其他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又有《杨文节公诗集》42卷,清乾隆年间杨云采据明本校刻。《诚斋易传》20卷,以曝书亭影宋本为佳。《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因痛恨韩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