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送给辛弃疾的诗:周作人是谁?钱仲书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20:37:05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浙江第五中学教员。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监禁在南京。新中国诞生后,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和《风雨谈》等专集。自选的文集有《知堂文集》。

  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周作人】 (1885~196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钱钟书 (1910.11—1998.12.19)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1935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回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湖南师范学院、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北京
图书馆英文馆刊顾问,南京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纂。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毛选英文编译定稿小组成员。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一级研究员。“文革”中受冲击。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免)、文学所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单位观念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
《管锥篇》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夫人:杨绛。
女儿:钱瑗。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浙江第五中学教员。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监禁在南京。新中国诞生后,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和《风雨谈》等专集。自选的文集有《知堂文集》。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名人姓名:周作人
出生年代:1885-1967
名人职称: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名人国家:中国

相关介绍: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钱钟书(1910.11.21-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开明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开明
《围城》(长篇小说)1947,晨光
《谈艺录》(文论)1948,开明;补订本,1984,中华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中华;增订本,1982,中华
《七缀集》(文论集)1985,上海古籍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他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周作人】 (1885~196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周作人出任伪职成为汉奸是一个历史事实。

最近读了抗战前周作人的文集《谈虎集》。这个周作人与日后成为汉奸的周作人怎么也不象是同一个人。几年前,有报道说李葆华等同志出面为周作人当汉奸的历史事件辩护,认为当时周作人出任伪职是根据北平中共地下组织的意见而非本人甘当汉奸,但旋即又被有关方面否定。但从中原因,我以为并非空穴来风。读抗战前周作人的文集《谈虎集》后,我有以下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周作人与李葆华的父亲李大钊烈士(中共主要创世人之一)关系密切,在李大钊烈士牺牲后确实关心与帮助过李葆华等人,并在抗战时设法把李葆华等人送到延安。
第二,周作人的思想左倾。当然他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也是一个充满无政府主义思想,或者倾向社会主义的人。在李大钊烈士牺牲后,当时的北洋军阀的报纸曾经极尽污蔑之能事,而周作人却对李大钊非常崇敬,撰写文章为李大钊辩护,矛头直指北洋军阀。(见《谈虎集》)

第三,周作人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北伐后,国民党清党时,周作人是当时反对国民党屠杀爱国青年的少有的几个著名学者。在这点上,他比蔡元培、胡适要强得多。当然比吴稚辉这类积极鼓动清党的反动文人不知强多少倍。而其兄鲁迅也不及他。虽然当时他在北平,甚至还是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他能著文抨击。(同见《谈虎集》)

第四,周作人虽然娶日本女子为妻,但在抗战前是非常反日的。当时北平的日本办的汉文《顺天时报》一直是周作人的抨击对象,认定它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一张机关报。(同见《谈虎集》)

鲁迅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