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菲和贝利亚谁更邪恶:《螺峰山春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0:27:13
我急需要《螺峰山春游》整首诗和解释

螺峰山春游
  明 辛联芳
  山光野色丛青玉,石澄梯云频曲曲。
  松分细语入瑶琴,竹摇翠影侵棋局。
  枝头红紫浅间深,陌上笙歌断复续。
  好将诗酒答韶华,莫遣花神笑人俗。

  圆通赏花六百年

  作为一座山,它浓缩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作为一个公园,它记录着几代昆明人成长的经历。圆通动物园搬迁在即,让我们一起回眸———圆通赏花六百年
  螺峰叠翠———景观的历史
  小小圆通山,浓缩着城市历史的变迁。
  “圆通”,本为佛教语,圆,不偏倚;通,无阻碍,亦是圆满融通之意。因山形蜿蜒,“色深碧旋如螺髻”,也叫螺峰山。该山又称盘坤崖,崖有深洞,传说有蛟龙潜伏,常兴水患,危害地方。唐南诏时于其南麓建补陀罗寺予以镇压,从此蛟患平息。后来该寺毁于兵燹,宋延佑七年(1320年)在废墟上重建,名曰圆通,自此螺峰山又名圆通山。明成化年间和清康熙七年、八年(1668年、1669年)均曾重修圆通寺,由山麓沿盘坤岩峭壁有南诏时期开凿的盘崖蹬道上山,山上建藏经阁,明时改藏经阁为接引殿,大门匾额上有袁嘉谷撰题的“万家在抱”四字,两层土木结构犹保存完好。圆通山还是云南最早的观音道场,建于唐代,比始创于五代时期的浙江普陀山上的观音道场要早100多年。圆通山元代时尚位于昆明北廊之外,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筑昆明砖城,始圈入城内,上有城墙跨越。昆明古城墙如今仅在圆通山残存44米,为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昆明建城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圆通山在明代因日本僧人题其“螺峰叠翠”而成为明、清文人题咏的“昆明八景”之一。明人机先《螺峰拥翠》诗云:“螺峰近在滇城里,下有招提依翠屏。雨后光含僧眼碧,云中色拥佛头青。层岩鸟度开天险,古洞龙潜地灵。自是幽深回俗架,不须重勒此山铭。”旧时,昆明人通常在春秋两季去圆通山赏花、登高。明代辛联芳的《螺峰山春游》对春日花事有这样描述:“山光野色丛青玉,石澄梯云频曲曲。松分细语入瑶琴,竹摇翠影侵棋局。枝头红紫浅间深,陌上笙歌断复续。好将诗酒答韶华,莫遣花神笑人俗。”清人施汝的《缠绵道·螺峰即景》也写道:“照眼花明,好一派春光透。醉东风,千红齐凑。海棠毕竟群芳首,树树高枝,慵带夕阳瘦”。而对秋日登高,也有不少描写———唐尧官《明月石》写道,“夕景色已收,明月升其东。秀出一片石,光彩照丛龙。宾主坐相酬,子夜曲未终。下方城廓近,归路且从容。”不少年轻男女还在此祭月祈福。逢九九重阳,昆明人“于螺峰山登高,饮菊花酒”,以“面簇诸果为花糕”,花糕即重阳糕,“亲相酬馈”(《昆明县志》)。“重阳日螺峰山登高,又滇中数百年相沿之旧俗、旧地也。”(由云龙《螺峰登高记》)。王思训《九日登螺峰月石亭》这样描述:“石磴盘旋破绿苔,小亭香泛共徘徊。烟寒万树秋将老,云满千峰雨欲来。”
  圆通山山崖上留有不少古代石刻,据考,其中的“寿”字石刻是滇中地区现存时代较早的除《王仁求碑铭》(698年)外的第二块唐刻。近代云南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在圆通山的碑、亭、石刻上大多都有记录。螺峰山巅有3座石牌坊,最早一座建于1914年,形制古朴,雕琢精美,有花鸟鱼虫、歌舞人像及袁嘉谷等名士题刻。山上从西到东共有四方亭、聂耳亭、三角亭、六角亭、八角亭、雨苍亭、月石草亭、德教碑亭、鹤阳亭等9座亭阁,形制不一,各有来历。
  花潮似海———公园的变迁
  圆通山成为一个公园,始于上世纪20年代。唐继尧在山之西麓建梅园公馆,名红楼,为二层土木结构建筑(1981年7月为修建茶花园,红楼被拆除)。1927年,螺峰山改建公园,除圆通寺大门外,新辟北门街、北仓坡入口,1936年,山和寺一起辟为“圆通公园”。唐继尧死后也就葬在圆通山梅园东侧,其坟俗称“唐坟”,墓前立碑8块,墨石,中为墓碑。墓碑两侧有孙中山、黎元洪等给唐继尧授勋的碑铭。经历多年变故毁损,保存尚可,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抗战爆发,圆通山成为军事要地,设云南地方防备司令部、防空司令部,园林荒芜,城垣残破,直至1941年,军队撤出后又重为公园。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将圆通山移交给设在圆通寺内的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处管理。1953年,圆通山建动物园,1954年元旦正式开放。1959年命名为“圆通动物园”,1986年更名“昆明动物园”。圆通山建成动物园时只有7种9只动物,尽管随后几年中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但从1966年到1972年,圆通山动物园的维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3年,圆通山动物园才又开始维修、新建动物笼舍,进入新的发展期。“文革”期间部分土地被侵占,原有27公顷占地面积缩减至如今的23.6公顷,螺峰叠翠的美景有所减弱,但志书上所载“山色幽翠,石磴旋折,全山皆怪石嶙峋,森罗万状”的景象还是基本保存下来了。
  圆通山虽然只是地方名胜,但一些外来的著名文化人,也对其多有赞赏。如老舍先生就在文章中写道:“(昆明)连城内的圆通公园也只可游览一半,不过,这一半确乎值得一看。建筑的大方,或较北平的中山公园还好一些;至于石树的幽美,则远胜之,因为中山公园太‘平’了。”还有人写文章说圆通山“怪石嶙峋,幻作奇形,另有佳趣……山上有很盛的合抱的揪松,在晨光曦微时,松上可见无数的大尾巴的松鼠,往来穿梭,洵是奇观。”(徐鸿涛《在云南》,选自《西南东北》,1935年10月大风社初版)。“说到玩,在城内最值得常去的,是圆通公园”(李长之《旅行杂志》第十二卷第十一号,1938年)。
  与圆通山相关的旧时昆明民俗今多已湮灭,惟有三月花潮岁岁兴盛。李广田的《花潮》是圆通花事的最佳写照,二月底风就带着春意来了,从北门入园,上个小坡,满山红云就撞进眼来,上千株西府海棠、数百棵垂丝海棠、几十树樱花花团锦簇,相互映照,螺峰叠翠更簪朱,远胜当年美好景象,“圆通花潮”已成为新昆明八景之一。1991年起,樱花区又不断扩大,至1999年底,已有占地200平方米的370株樱花和902株垂丝海棠。樱花区入口铺设花砖地面,形成彩色广场,与广场一角石山上镌刻的“圆通樱潮”相映成趣。除此以外,还有月季园、茶花园,映衬着松柏翠竹,令圆通山四季都草木葱郁,花枝招展。
  1995年,第一个高原水族馆在圆通山开馆,为远离大海的昆明人提供了认识海洋、了解鱼类的机会。动物园还引进了大型马戏团表演、鳄鱼表演等项目,新建成占地14亩的秀鳞园和开放式鸟园,放养鸟类70种3000多只。1999年,孔雀园正式开放,散放饲养绿、蓝、白孔雀百余只,是对动物饲养环境生态化的一种大胆尝试,漫步其间,看各色美丽孔雀拖着长大的尾翎旁若无人走在身边,趣味天成,正好应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去年岁末,昆明动物园刚刚庆祝完50周年园庆,便传出了将要搬迁的消息。有50年历史的昆明动物园,就此将划上句号。

《螺峰山春游》
明 辛联芳
山光野色丛青玉,石澄梯云频曲曲。
松分细语入瑶琴,竹摇翠影侵棋局。
枝头红紫浅间深,陌上笙歌断复续。
好将诗酒答韶华,莫遣花神笑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