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个深吻:常说的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1 06:59:28
好像是古时候的计时单位,这里的香应该是一个时间标准才对吧?
这种用来计时的“香”应该不会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的香吧?
既然是比较通用的计时单位,那应该是个比较可靠、固定的时间长度。那么古人怎么可能控制这些香的燃烧速度的呢?难道那时候也有标准化生产?
——————————————
060402第二次补充

我询问了本地弘法寺的僧人,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像现在的GB标准或ISO,不是可以随便做的,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至于现在的香,早就变了味了。我在成都、凤凰、宜昌等地都遇到一些诱你花三四百元买巨大的香,以骗取钱财的事。让我不由得感慨万千,这是什么纯净的地方?居然也出这样的事情!

那么,古时候是不是有类似于现在GB的国家标准呢?谁能介绍一下呢?我不想浪费悬赏分,所以后来的朋友请回答这个问题吧!

一炷香约等于1小时。
  古人没有钟表,也没有手机,所以他们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虽然也有日晷、漏壶等工具,但是,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法。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除了“一炷香”,还有一盘香、一炉香
  人们还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荒”。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荒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荒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人们还在香荒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道观、寺院用作计时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
  用香计时,可谓古人智慧的结晶。更能反映中国人的聪明巧智与审美情趣的是,人们把香做成各种图形,借此寄语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以表祈求长寿、贺喜庆祝的朴素心愿,而这恰恰回归了用香的本意——祈祷上苍,降福人间。

"一炷香的时间”是缺乏现代计时器的时代的一种比较模糊的计时方法。
究竟是多少时间,这要看这炷香的材料、长度、粗细、潮湿程度以及当时的气温和湿度等等。一般,能作为约定时间的标准、可能是当时大家日常广泛使用的普通熏香吧?!
古时候时的香大部分能烧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

“一炷香的时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根据北京鼓楼的相关资料,一炷香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为了区分时辰里的更点,还要在香的上面画上刻度(标线)。
影响计时准确的因素: 材料、长度、粗细、潮湿度、气温、气压、风力、风速等。

一炷香大约5分钟;一盏茶大约10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一个小时

不知道到底相信谁了,哈哈。

长见识。